【直面“凶猛药害”】 药害

  “早一粒,晚一粒,消除感冒困扰”,曾是家喻户晓的广告词。但是,康泰克还是因含能够导致死亡的苯丙醇胺(PPA)而退出历史舞台。   最近,一种曾被认为最有前途的降血脂药――拜斯亭,被发现能引起严重的横纹肌溶解症,导致病人死亡而被停用。
  龙胆泻肝丸内含的马蔸羚可导致肾功能衰竭,治牛皮癣的乙双吗啉、乙亚胺等会导致急性或亚急性白血病、肝癌、胃癌、膀胱癌、鳞状上皮癌、恶性淋巴瘤等,镇静剂巴比妥、安定、安宁、利眠宁等可引起婴儿畸形;治糖尿病的胰岛素可引起骨畸形,等等。
  ……
  面对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凶猛药害”,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治病的药物会引起如此严重的不良反应?以后还敢用这些药物治病吗?让我们听听专家的分析和意见。
  
  药物不良反应是正常用药情况下的有害反应
  
  “是药三分毒”,药能治病,但也可能产生有害反应,这类有害反应就叫药物不良反应。我国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为:合格药物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因此,药物不良反应不包括无意或故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也不包括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
  根据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理作用的关系,药物不良反应一般分为两种类型:A型反应是指药物本身药理作用的加强或延长,一般发生率较高,容易预测,死亡率也低,如阿托品引起的口干等。B型反应则与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无关,一般发生率较低,但死亡率较高,而且很难预测,有时皮肤试验呈阴性也会发生,如青霉素引起的过敏反应等。
  从总体上来说,药物不良反应可能涉及人体的各个系统、器官、组织,其临床表现与常见病、多发病的表现很相似。但是,用药后如果出现下列后果则称为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死亡或威胁生命、使病人住院或延长住院时间、有持续或显著的残疾或功能不全、有先天性异常或分娩缺陷。
  
  药物不良反应原因复杂
  
  药物不良反应的诱因十分复杂,且难以预测,包括非药物因素和药物因素两种。非药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感应性、疾病等,药物因素包括药物的毒副作用、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赋形剂的影响等。因此,同一药物的不良反应,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种族、不同感应性、不同适应证、不同疾病中,表现不尽相同,再加上药物及其制剂中赋形剂的影响,问题更为复杂,这也使得药物不良反应难以预测。
  由于药物不良反应难以预测,再加上新药上市前临床试验的样本量一般在500人到3000人,十分有限,大多数情况下又无特殊人群,如老人、孕妇和儿童参与。所以,一些罕见的不良反应多在大面积使用后才逐渐显现出来。
  鉴于以上原因,国家采取了各种措施确保用药安全。一方面严把药物上市前的审批关,另一方面也十分重视药物上市后的不良反应情况,建立了国家药物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制度。然而,药源性危害仍不断发生。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各国住院病人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比率在10%~20%,其中有5%的病人因为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而死亡。在我国,每年住院的5000多万人次中,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的可达250多万人,而死于药物不良反应的每年约有近20万人。
  
  合理用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虽然药物不良反应无法预测,且具有潜在的危险性,但是药物不良反应并不是经常发生的。因此,病人绝不能因噎废食,视药物为洪水猛兽,生病也不敢服药,或自作主张减少药物剂量,这样做只会延误疾病的治疗,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
   那么,怎样才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危害呢?以下几点希望病人在药物治疗时引起注意:①服药前,应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尤其是密切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采取一些预防不良反应的措施。②要认识到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不同,有些人特别容易受到药物不良反应的伤害,这些高危人群有老年人、孕妇、婴儿和儿童,以及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罹患多种疾病的病人。因此,这些病人用药时须更加谨慎。③不经医生同意,绝对不可自行增加药物剂量,同时应请教医生,服用的处方药之间或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之间是否会产生相互作用。④如果在用药期间出现了不良反应,必须立刻停药,并及时向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报告。另外,有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在用药后数个月、数年后才发生,或在药物疗程结束后才发生,也必须警惕。
  

推荐访问:药害 直面 凶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