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心情“感冒”:感冒的说说心情

  如果说抑郁症是“心灵的感冒”,这个“感冒”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可能是致命的一击。近年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状态的患病率是普通人的3 ~ 5倍,抑郁复发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8倍,64%的糖尿病患者在过去的一年中有过一次抑郁发作。糖尿病患者发生抑郁不利于血糖控制,甚至会引发悲剧。
  是什么原因导致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的发生率增高呢?首先,糖尿病是一种长期慢性疾病,目前尚无彻底治愈的方法,患者必须时刻注意饮食管理,经常监测血糖,长期服药,有些患者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这些都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的患者认为,使用胰岛素预示着病情严重,因此心理压力更大,悲观情绪更重。其次,如果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在5 ~ 10年内可能出现并发症,这时刻威胁着患者,必然使人产生恐惧、悲观和焦虑的情绪。再次,长期治疗产生大量的医疗费用,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心理压力会剧增。糖尿病患者发生抑郁时,皮质醇分泌亢进,大量的皮质醇会降低葡萄糖的利用,并拮抗胰岛素,使血糖升高,发生恶性循环。
  医学专家研究表明,性别、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并发症情况与糖尿病抑郁的发生密切相关;女性情绪波动大,患抑郁的危险比男性高;中年人承担着来自家庭、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压力,其患病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同样,糖尿病病程较长、并发症较多的患者精神压力及经济压力更大,抑郁的患病率更高。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女性、病程长、并发症多、血糖长期控制不良者,尤应注意排查抑郁的心理疾患并及时治疗。
  糖尿病合并抑郁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心情低落,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躁动,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有些老年患者出现严重失眠、便秘、腹胀、食欲下降、心率增快、血压增高、心前区疼痛,还会出现诸如头痛、腰背痛、关节痛等以疼痛为主的症状,且服止痛药无效。当家人或医生发现糖尿病患者出现上述状况时,一定要警惕糖尿病抑郁的发生。
  我今年73岁,患糖尿病36年了。我的抗糖体会是:控制糖尿病一定要有好心情。
  1974年,在一次严重的低血糖发作后,我被诊断为糖尿病。当时我非常接受不了,心想这辈子完了。由于缺少对疾病的认识,情绪低落,血糖很不稳定,三天两头发生低血糖昏迷。
  1996年我退休了,开始去医院听讲座,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结识了很多糖友。我们除了一起听课、学习,还结伴到香港、澳门旅游,像兄弟姐妹一样亲。我们逛公园、郊游的时候,大家围坐在一起,拿出各自亲手制作的“特别”小吃,有杂粮窝头、素馅包子、菜团子等等,你一口,我一口,边吃边交流制作方法,快乐极了。吃完了,有的唱,有的跳。于是我想,应该组织一个糖友表演队,让糖尿病人快乐起来,摆脱苦闷的心境。
  2000年,第一支抗糖舞蹈队成立了,当时只有15人,后来队伍逐渐壮大,又成立了模特、京剧小组。我们的“抗糖小分队”每周都有活动,糖友们在一起交流学习、练拳练舞、走模特,生活充实,心情愉悦,对控制血糖也很有帮助。有的糖友口服药、胰岛素剂量已经减半,我自己已20年没住过院了,正向健康快乐的100岁冲刺。
  糖尿病合并抑郁的治疗分为心理干预治疗和药物治疗两方面。
  心理干预可增强病人的信心,消除疑虑与担忧。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和家人,内分泌科医生要让他们多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让其明白只要控制好血糖,就能减缓甚至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告诉他们,目前应该把自己的身体状况调整到最好,等待新的科学技术的到来。另外,要经常跟患者聊天,尽量转移其对疾病的过度关注。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家人要及时到心理科就诊。
  糖尿病抑郁的药物治疗分对症和抗抑郁两类。对便秘、失眠的患者可给予促进胃肠蠕动药物及小剂量安定或者安慰剂治疗。抗抑郁药物包括三环类药物和5―羟色胺抑制剂。三环类药物可引起低血糖和高血糖,目前应用较少。5―羟色胺抑制剂能改善抑郁和血糖,不受年龄、肥胖和肾功能影响,副作用较小,可作为首选,但注意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心情防“感冒”疗法
  1.支持心理治疗:通过解释、说理、疏导、安慰等,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以帮助病人消除各种消极情绪反应;
  2.认知疗法:帮助病人对糖尿病基本知识的了解,消除不适当的预测、误解和错误信念。提高治愈疾病的信心;
  3.行为疗法:某些行为疗法技术可帮助病人遵从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计划,包括血糖自我监测,行为强化,行为塑造疗法等。

推荐访问:别让 感冒 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