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破裂的症状_延迟性脾破裂16例临床分析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2-1869-02 中图分类号:R6 文献标识码:B      延迟性脾破裂(DRS)是外伤性脾破裂的一种特殊类型。我院1992~2007年共收治16例,占同期脾破裂的13.5%,现将延迟性脾破裂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11例,女5例,年龄16~60岁,均有明确的胸、腹部外伤史,受伤原因坠落伤6例,交通事故7例,殴斗伤3例。受伤后距入院时间2~30天,2~7天9例,8~14天6例,1例30天。本组16例手术前均经B超及CT证实为脾破裂,腹腔穿刺16例均抽出不凝血。
  1.2 诊治方法:本组16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脾切除术13例,行脾修补术3例,平均住院日12天,全部治愈,无并发症发生。
  
  2 讨论
  
  2.1 诊断:Kluger提出DRS诊断标准为:闭合性腹部外伤后经过48 h或以上的无临床症状或轻微症状期,影像学检查脾脏正常,尔后突发脾脏破裂出血。DRS由于大出血症状出现距受伤时间长短不一,约 80%以上在受伤后2周内,个别病例长达数月。早期症状不典型,因此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包膜下脾破裂和中央型脾破裂由于伤后早期不发生出血,病人仅有自发性左上腹痛与压痛,并向左肩背放射,腹部无阳性体征。腹部外伤在合并颅脑损伤、胸外伤、休克昏迷等情况下,会掩盖腹部外伤早期的症状和体征,使诊断更为困难,所以需要详细地询问病史及查体,对可疑病人应仔细分析其临床表现是否与已知病情一致,特别是合并左下胸外伤伴肋骨骨折者,应严密观察。闭合性脾破裂依靠外伤史,左上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阳性及失血性休克的临床表现,腹穿抽出不凝血,B超或CT提示脾破裂、脾脏肿大、腹腔积液,有助于诊断。尽早诊断,正确处理是减少死亡率的关键。根据本组病例的治疗体会,笔者认为诊断DRS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凡不明确原因的突发剧烈腹痛并发腹腔出血或休克者,应常规询问有无腹外伤史,或在外伤及2次腹痛间有无缓解期。(2)有左上腹外伤史,疑有脏器损伤者应在2周内观察腹痛演变过程,定期检查血压或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3)有左肩背放射痛、脾区叩痛阳性或左上腹固定浊音区、左上腹进行性增大的包块,应高度怀疑DRS。(4)选择有关的特殊检查,如诊断性腹腔穿刺术依然是最有效、经济的诊断方法之一,B超、CT、MRI、腹腔镜等也有助于确定诊断。
  2.2 治疗:DRS一经明确诊断,应积极手术治疗,因本病距受伤时间长,脾包膜与实质有分离剥脱,脾脏裂口中央常有凝血块不易清除和止血,加之局部组织水肿、粘连,使脾脏缝合修补常较困难,所以我院行脾脏切除术较多,手术治疗本病是惟一可靠方法。脾切除后不仅可以清除腹腔内的积血,而且在一定情况下使医生和病人消除由此而带来的隐忧。现代脾外科对于脾破裂已确立了基本的处理原则:即在抢救生命第一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脾脏及其功能,但保留脾脏仅适合于正常脾,对于病理脾应切除,由于基层医院条件限制,保脾手术更应慎重,绝不能盲目追求,避免为了保留脾脏而造成影响病人生命的严重后果发生。
  收稿日期:2008-03-05

推荐访问:延迟 破裂 临床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