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格列酮片爱能 格列美脲罗格列酮对磺脲类治疗2型糖尿病继发性失效病例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格列美脲与罗格列酮联合治疗对磺脲类药物部分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病人的疗效。方法:对2004~2006年本院2型糖尿病人(有3年以上病史,血糖9~13 mmol/L)89例随机分两组,其中观察组46例,使用格列美脲2 mg,联合罗格列酮4 mg均每日1次早餐前30分钟口服6个月;对照组43例使用格列齐特160 mg每日3次餐前30分钟口服,联合二甲双胍0.5 g每日3次餐后口服6个月。结果:观察组能有效降低对磺脲类药物部分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病人的空腹血糖。结论:格列美脲联合罗格列酮对磺脲类药治疗2型糖尿病部份继发性失效疗效显著,可用于临床。
  【关键词】格列美脲联合罗格列酮;2型糖尿病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1-1665-02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B
  
  格列美脲属新一代磺脲类药物,而罗格列酮属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二药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因对磺脲类药物部分继发性失效的糖尿病病人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提高HBA1c达标率。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收集我院2004~2006年糖尿病病人,年龄35~75岁,男47例,女42例,糖尿病史3年以上,一直服用磺脲类降糖药物,空腹血糖在9~13 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在11~15 mmol/L之间, HBA1c在6.5%~8%之间。排除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疾病、糖尿病合并肾病,无肝炎、肝硬化,肝功能正常。
  1.2 研究方法:89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6例予格列美脲 2 mg每日1次餐前30分钟顿服,罗格列酮4 mg每日1次餐前顿服,连续使用6个月;对照组予格列齐特160 mg每日3次餐前30分钟口服,二甲双胍0.5 g每日3次餐后口服,连用6个月。两组对比治疗前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随访指标: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查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HBA1c。
  1.4 疗效标准:空腹血糖 4~6 mmol/L为理想,6~8 mmol/L为良好,>8 mmol/L为差;餐后2小时血糖 5~8 mmol/L为理想,8~10 mmol/L为良好,>10 mmol/L为差;HBA1c<6.5%为理想,6.5%~7.5%为良好, >7.5%为差。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
  
  2 结果(见表1)
  
  
  
  3 讨论
  
  由于病史较长,且一直在服用磺脲类降糖药物, 空腹血糖都比较高;对磺脲类降糖药物有可能继发性失效或者不敏感。从结果看,格列美脲与罗格列酮联合治疗磺脲类药物部分继发性失效的糖尿病病人有明显效果。
  罗格列酮属噻唑烷二酮类抗糖尿病药物,它能通过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而有效控制血糖。人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r(PPAR-r)存在于胰岛素的主要靶组织中,而罗格列酮则对此受体有高选择性和强效激动作用。通过激活PPAR-r核受体对参与葡萄糖的生成、转运和利用胰岛素反应基因的转录进行调控,同时参与脂肪酸代谢和调控而改善血糖并同时伴有C肽水平的降低。其次,格列美脲属新型的口服磺脲类降糖药物,它主要通过刺激β细胞释放胰岛素发挥作用。通过适度刺激胰岛素分泌,与胰岛β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促进胞内钙离子的内流,触发胞吐作用及胰岛素释放,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提高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恢复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克服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受体数目和亲和力。使之在较低胰岛素水平之下任能发挥同样降糖作用,且不增加体重,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小。
  二药的联合使用,因为通过作用不同受体:格列美脲促使β细胞受体释放胰岛素,而罗格列酮激活PPAR-r核受体对参与葡萄糖的生成、转运和利用胰岛素反应基因的转录进行调控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两者起协同作用,在增加胰岛素分泌的同时提高胰岛素的利用率,所以能更有效地降低血糖,避免了单纯使用磺脲类药物引起β细胞耐受分泌胰岛素下降而致继发性失效,导致血糖升高。由于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单位胰岛素作用增强,所需的胰岛素会减少,使用格列美脲的量也会相对减少,格列美脲发生继发性耐药的可能性同样会降低。二者之间是很好的配合,保护仅有的少部分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延缓疾病的发展和加重,起一定的作用。
  而格列齐特是上一代磺脲类药物促β细胞分泌胰岛素能力较格列美脲弱,易致继发性失效,产生胰岛素抵抗。虽联合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由于这种联合服药方式时间较长,还是会导致继发性失效,血糖升高而难以控制。
  收稿日期:2008-02-05

推荐访问:病例 失效 疗效 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