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脑水肿 症状_进驻高海拔区人群急性高原脑水肿流行病学调查

  【中图分类号】R59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9-0270-01      急性高原脑水肿是一种严重威胁高原部队和人民健康的危重症,是罕见但最严重的急性高原病,一旦发病,病情危重很难救治,死亡率很高。高原脑水肿对非习服人群的健康威胁极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一些工程的开工,每年进入施工区的人群达近万人, 而其中急性高原脑水肿时有发生。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7~2008 年间进驻海拔 4800~5260m的地区人群高原脑水肿发病情况,重点介绍进驻高海拔区人群高原脑水肿的发病特征。
  
  1 资料来源
  
   调查人群分别来自可可西里无人区(海拔4800~5300m)2550名,唐古拉山地区(海拔4780~5260m)2410名,藏北地区(海拔4560~5210m)1136名。调查人群的分布为长期居住高原地区习服[2]人群占67 %、急进高海拔区的非习服人群占33%。据统计2007年共发生高原脑水肿11例,2例病情轻而就地治疗,其余9例转送治疗;2008年共发生高原脑水肿17例,5例均在当地医院治疗,其余12例转外治疗。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 3次全国高原医学会议诊断标准[1]。
  
  2 调查结果
  
  2.1 不同人群发病率:根据进驻时间及海拔高度的不同,分别进行统计,将2007年3月份至7月份和2008年4月份至8月份间,同等海拔高度习服人群高原脑水肿发病率与非习服人群发病率进行对比,各人群发病率,见表1。
  
  2.2 急性高原脑水肿人群发病率与习服性、急进进入高海拔的关系:高原脑水肿发病率与习服性及进入高海拔的快慢明显相关。以2007年的人群为例,非习服人群发病8例,占总人数的0.95%,均为24~48小时进驻的;习服人群发病3例,占总人的0.18;同样2008年非习服人群的发病率亦明显升高。
  2.3 急性高原脑水肿发病时间分布:以2008年人群为例。2008年4月进驻至8月,共发生急性高原脑水肿17例,其中82%发生在5d之内。其余的在8d内发生。
  2.4 急性高原脑水肿发病诱因调查:两年中共发生急性高原脑水肿28例(包括就地治疗和转外治疗),其中习服人群者5例,占17.8%;而非习服人群者23例,占82.2%;所有病例中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病者15例,占53.5%;疲劳者6例21.4%;精神紧张者4例14.2%。所有病例中仅2例患有高血压。
  2.5 不同人群急性高原肺水肿死亡率:2007~2008年两年间组人群因未就地治疗盲目转送者,均有高原脑水肿死亡病例发生。2007年在海拔4560~5300m处下送,途中死亡1例,占总人数的0.02%。2008年在海拔4800~5210m处下送,途中死亡3例,转送后医院抢救中死亡1例,共死亡4例,占总人数的0.07%。
  2.6 不同人群不同治疗措施的死亡率由于治疗措施不同, 患病人群病死率各异, 详见表2。
  
  
  3 讨论
  
   急性高原脑水肿发病率与海拔高度成正相关。多发生在海拔3000m以上的地区,其发生率的高低,常与进驻高原的速度、海拔高度、自然条件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国内报道急性高原脑水肿发生率为0.05%~2.00%,随着海拔的增高及劳动强度的增大,发生率亦不断增加[3],国外报道发生率在0.05%~30%。死亡率在0.3~5%。本组调查资料表明, 急性高原脑水肿人群发病率不仅受海拔高度影响, 且与人群的习服性以及进驻高海拔的时间长短等有关。可可西里无人区和唐古拉山地区海拔在4700m以上,藏北地区海拔4560m以上,进驻的习服与非习服人群均为农民工、淘金者、游客,急性高原脑水肿发病率藏北地区相对低于另外两地,而三地所发生的病例中非习服人群占到75%,明显高于习服人群。同时发病后的诊治中,死亡的病例均出现在转运途中或转运后的抢救中(均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国内有报道预防高山病的最佳策略是逐步上升海拔高度并保证一定的适应时间,可明显减少脑水肿的发生。在诊治是应依据患者的病情,决定就地治疗还是转运,以减少死亡的发生。故随着经济、旅游业等的发展,对急性高原脑水肿的发生应引起足够重视和早期预防。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高原医学学术讨论会. 我国高原病命名、分型及诊断标准[J].高原医学杂志,1996,6(1):2~4
  [2] 罗勇. 华北国防医药[J].石家庄,2007.6第19卷 47-48
  [3] 吴丹.人民军医[J].2008.12第51卷 813
  作者单位:810001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推荐访问:流行病学 进驻 高原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