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得病易,看病难”变成“得病难,看病易”:看病难看病贵

  “不怕挣的少,就怕走的早。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脱贫致富三五年,一病回到解放前”,“辛辛苦苦到小康,一场大病都花光”……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健康是1,其余是0。健康是节约,是和谐,是责任,是金子。健康是生产力,是GDP,是人生第一财富,是社会第一资源。
  珍爱健康是最大的智慧,透支健康是最大的愚昧。
  严峻的挑战
  随着我国社会的人口老龄化、疾病年轻化、医疗过度化和健康娱乐化,我国慢性病患者正迅猛增加,医院人满为患,不堪重负,自然形成“看病难”。近20年来,我国高血压、高血脂、超重肥胖患者均由几千万人增至超过2亿。而糖尿病患者的增加更为惊人:2001年为2000万人至2010年时已达9240万人,同时还有1.45亿血糖增高者。
  我国执业医师约有230万人,近年增加幅度有限,面对数以亿计的,需要长期医疗,反复就诊或终生就诊的慢性病病人,临床负荷已达到饱和点。
  与此同时,医疗资源消耗的增长更快,据卫生部公布的资料:2001年,我国医疗资源总消耗为6140亿元人民币,占GDP总值6.4%,而因病、因伤残、因过早死亡造成的损失为7800亿元,占GDP总值8.2%,合计损失约1.4万亿元。若按不变比例计算(实际年年有所增加),则2011年仅医疗资源总消耗就达2.5万亿元。而由疾病造成的人力物力的间接损失还更大,真是触目惊心。
  敢问路在何方
  面对看病难,固然有许多办法,但根本的出路只有一条,就是:“预防为主,减少一半病人。”
  目前,就全世界范围而言,5种主要慢性病――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糖尿病,癌症、慢阻肺所造成的死亡占全球人口死因构成的63%,而在我国则占80%,其中心脑血管病占一半,即40%。总体上说这些慢性病都是生活方式疾病,都是在一定程度上可预防的。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的空间更大。研究表明,有九项危险因素可以解释90%的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出血,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分别是高血脂、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肥胖、其它几项分别是紧张、缺乏运动,缺乏蔬菜水果和酗酒。如果能有效控制这些危险因素,那么每6位心肌梗死、脑出血患者可以减少5位发病,因此预防的作用十分强大。1992年,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博士指出:“全世界每年有120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若采取预防措施,可以减少600万人的死亡。”他进一步指出:“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死于愚昧。”因为他认为透支健康是最大的愚蠢,所以再三发出忠告:“不要死于无知,不要死于愚昧!”后来,国内外大量流行病学研究一再表明健康生活方式能使慢性病发病率减少一半,健康寿命延长十年,而且使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幸福指数大大改善。2008年,美国疾控中心发表报告:经对8万名35岁至59岁的中年女性长达24年的前瞻性研究证明,健康生活方式能使中年女性死亡率下降55%。因此,如果能把医学重心转向以预防为主,“治未病”,使人们“得病难”,那么,慢性病发病率、死亡率少一半,我国每年将减少几千万人发病和上百万人死亡,此举将带来无可估量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样就能实现21世纪健康新观念:20岁养成好习惯,40岁指标都正常,60以前没有病,80以前不衰老,轻轻松松一百岁,快快乐乐一辈子;自己少受罪,儿女少受累,节省医药费,造福全社会。何乐而不为呢?
  也就是说,面对我国13亿人口的严峻健康形势,惟一有效的釜底抽薪办法就是大力开展全民性的健康教育和零级、一级、二级预防,使疾病少一半,死亡少一半。
  提升健康层面
  几十年来,我国一直在提倡预防为主,但收效甚微。原因在于健康在我国的社会地位和作用被严重低估,健康被认为是卫生部门的一项日常业务,由卫生部门来主管。这就从根本上放错了健康和预防的位置。1980年发表的一份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应对像心血管病这样的生活方式疾病,与其用传统的医疗方法,毋宁用政府行为和公共卫生方法。因此,如果把健康提升到文化层面,提升到健康文化产业的高度,作为关系国家未来发展的宏观战略目标来统筹安排,作为政府的战略目标,由政府主导,资金投入,媒体、专家、公众……全社会广泛参与,变成一种全民性的自上而下的自觉行为,形成一股洪流,正如维多利亚宣言所提出的架设三座桥梁――在科学与政府决策之间、在知识与行为改变之间,在专家与社区民众之间架起桥梁。这样一来,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是政府的行为,是社会的主流,其社会综合影响力和综合效应将放大十几倍乃至几十倍,我国慢性病的严峻形势将得到根本改观,群众一旦发动起来,科学一旦掌握了群众,就将发挥出无穷无尽的力量。
  拓展健康内涵
  与此同时,健康教育和管理也需与时俱进,在方式和内涵上也需有大幅度改进,以适应“大健康”教育的国际趋势。教育方法上要做到“高科技傻瓜化、新观念本土化、象牙塔平民化、大专家草根化”。要“用真心、动真情、讲真话、传真经。”所讲的内容要让百姓“一听就懂、一懂就用、一用就灵。”要“贴近百姓、贴近生活、贴近实践”,尽量做到“信、达、雅”,切不可照本宣科,机械照搬,搞形式主义。要“以哲学认识世界、以科学观察社会、以医学珍爱生命、以禅学对待人生”。讲健康,也讲为人;讲合理膳食,更讲心理平衡。惟有“为事精到、为人厚道、立身正道、立言大道”,才有可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健康。
  要真正认识到:健康是“道”,不是“术”;健康是智慧,不是技巧,健康是教育,不是娱乐,必须正说,不能戏说、胡说。健康是全方位的系统工程,是兵团作战,不是单方面的零敲碎打,单枪匹马。健康是正确思想、科学理念的知、信、行、乐,而不是吃什么、不知什么,练什么、不练什么,更不是生吞泥鳅、红薯吃皮或天天煮绿豆。简单一句话:只有政府主导,用哲学和科学指导健康教育,用满腔热情投入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才能真正起作用,才有强大生命力。健康生活方式才有可能使人们疾病少一半。得病少,得病难,看病就不难了。
  让我们:卧薪尝胆,全力推进健康大教育。
  破釜沉舟,努力达到疾病少一半。

推荐访问:得病 看病 看病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