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5期诊断标准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24例临床分析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7-2627-01 中图分类号:R25 文献标识码:B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由糖尿病引起的继发性肾病,它是由于糖尿病引起的毛细血管病变导致的肾小球硬化,是1型糖尿病的主要死因。患者有水肿、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逐渐减退,晚期出现氮质血症、肾功能衰竭等症状。现对我院应用微化中药渗透疗法治疗的2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我院2006年9~11月收入院2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年龄41~74岁,其中男6例,女18例;患糖尿病10~20年16例,20年以上4例;兼低蛋白血症2例,兼肾性高血压者8例,兼心力衰竭6例,已达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10例,兼肾性贫血8例,兼冠心病4例,兼糖尿病末梢神经炎2例。入院后,应用我院微化中药渗透治疗,同时辅助血液透析、抗感染等治疗。
  1.2 治疗方法:本组24例采用我院特有的微化中药渗透疗法,通过强超声空化手段将中药分子进一步粉碎,变为更为微小的微化级中药粒子,体积变为原来的1/1 000~4 000不等,使药物有效成分充分溢出,提高中药穿透性,使其快速渗入病灶,与肾上免疫复合物结合,使其价键结构改变,从而粉碎、分解,最后排出体外。这一过程可以有效加强肾小球的修复,使受损肾小球逐渐恢复功能,缓解由于血压增高引起的肾小动脉硬化而导致的肾功能损伤,最终缓解蛋白尿、镜下血尿等症状,从而预防肾功能衰竭。在外用微化中药渗透疗法治疗的同时,内服微化的中药口服液“降糖益肾口服液”配合治疗,内外兼修,加强了药效最大限度的发挥,固本修元,从根本上遏制了肾衰的发生与发展。
  另外,根据糖尿病肾病为继发性病变的病理特点,治病于本,以缓解糖尿病“三高一低”的特有症状为治疗的基本方向。入院后给以低盐、低脂、优质蛋白等糖尿病饮食调理,同时辅以血液透析、抗感染等治疗,部分病情严重患者给于补血、补钙、纠酸、纠正电解质紊乱、控制血糖,利尿消肿等对症治疗。
  
  2 结果
  
  本组2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病情在20天内得到有效控制18例,占75.00%;病情在45天内得到有效控制4例,占16.67%;效果不明显2例,占8.33%,总有效率91.67%。血压降到140~150/75~85 mmHg 14例,占58.33%,水肿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20例,占83.33%。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复杂,它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糖尿病引起的血压增高导致肾小动脉硬化,使一些肾单位破坏萎缩,消失,出现肾硬化,进而损伤肾功能,使肾脏的浓缩功能降低,出现蛋白尿,镜下血尿等病理改变,最终导致肾功能不全。在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正逐步上升,年龄在40岁以上者高达30%~40%,其中有20%~3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肾损伤,造成肾功能衰竭,最终进展为尿毒症。所以,糖尿病肾病不容忽视,必须加强它的治疗与预防。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过程中,除了要注意治疗继发肾衰外,还要注意原发病的治疗,饮食上要严格、长期执行饮食治疗,并配合胰岛素及药物治疗,控制高血糖,抑制低血糖,改善代谢紊乱,从而为肾功能的更好恢复提供条件。微化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治疗理念,微化中药渗透治疗也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它主要是针对全身血管、消化道以及皮肤功能紊乱的血液循环,以及肾脏的受损各级肾动脉,经微化中药渗透治疗后,全身有效循环血量增加,血管微循环障碍得到改善,造成的肾动脉扩张,肾小球有效灌注增加。该过程利用微化中药选择性靶向定位特点主要针对肾脏病灶,与病灶中免疫复合物结合,药效将其分化、裂解、破碎然后彻底清出体外,使肾小球硬化的高灌注、肾小球内高压与高滤过的现象逐渐改善,病情恶化程度自然减慢。清除体内病变组织后,药物作用的重点放在修复残存的肾单位上,包括药物激发促进受损组织修复及生理自然修复两种现象。这一过程使受损病灶得到充分修复,残存的肾单位结构改变,病灶与肾功能得到根本性好转,最终临床症状及化验指标都会趋于正常。
  收稿日期:2008-04-15

推荐访问:中西医结合 临床 治疗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