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31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药品不良反应个例报告怎么写

  【摘要】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某县各医疗单位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集到的313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汇总分析。结果:313例ADR中男性多于女性;>60岁老年患者比例高占18.53%;静脉给药引发ADR占81.79%;抗微生物药居多占51.11%。ADR的主要表现以全身症状为主占42.49%。结论:加强ADR的监测,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合理用药;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9-0285-02
  
  随着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ADR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日益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为全面了解ADR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现对某县各医疗单位上报的313例ADR进行统计和分析,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以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某县各医疗单位2007年1月-2008年12月上报的ADR报告共313例,经《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直接上报,逐项登记,患者性名、性别、年龄、上报单位、引起ADR的药物及给药途径、ADR结果及临床表现涉及器官、预后等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313例ADR中男性169例占53.99%,女性144例占46.01%,年龄最小为1月,最大为81周岁。各年龄段分布情况,见表1。
  
  2.2 ADR的单位分布:收集到的313例ADR中,县人民医院(1家)上报145例,占总数比为46.32%;县中医院(1家)上报104例,占总数比为33.23%;县妇保院(1家)上报36例,占总数比为11.50%县疾控中心(1家)上报20例,占总数比为6.39%;乡、镇卫生院(4家)、个体诊所(1家)上报8例,占总数比为2.56%。
  2.3 ADR与药物剂型及给药途径:从药物的剂型及给药途径分析,注射剂占所涉ADR药品的84.35%,静脉滴注给药占所有ADR给药途径的81.79%,见表2,表3。
  
  2. 4 ADR与药物种类及构成比:313例ADR中涉及药品102种,其中抗感染药物的品种数和涉及ADR例数居多,其次为中药制剂,见表4,表5。
  2.5 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见表6。
  2.6 ADR的预后:313例ADR中治愈231例占73.80%,好转82例占26.20%。
  
  3 讨论
  
  3.1 ADR与性别及年龄的关系:313份ADR报告中男性ADR的发生率高于女性,占总例数的53.99%,从年龄上看ADR的发生率以60岁以上人群最高。这与老年人组织器官功能日益减退,靶器官对某些药物敏感,用药后血药浓度高,血中药物半衰期延长等有关;其次为0~10岁的新生儿和儿童。这与儿童酶系统不足或缺乏,肾功能发育不全,血浆蛋白与药物结合能力弱有关。所以在用药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婴幼儿、儿童及老人,在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可能出现的ADR,做到及时处理。
  
  发生ADR最多前5位的是:先锋V(16例),先锋B(16例), 头孢三嗪(15例),双黄连注射液(14例),细辛脑注射液(13例),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8例)。
  
  3.2 ADR的单位分布:313例ADR中医院上报最多,而乡镇卫生院及个体诊所上报很少,必须加强ADR报告的宣传教育工作, 贯彻落实报告制度,让医务工作者意识到ADR监测的重要性,必要性。
  3.3 药物剂型、给药途径对ADR的影响:313例ADR中,引起ADR的药物剂型以应用注射剂最多占84.35%;给药途径中以静脉给药最多占81.79%。静脉给药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药物浓度高,对机体刺激性较强;同时静脉注射液的PH、渗透压、微粒、内毒素、输液浓度与速度等许多因素是诱发ADR发生的诱因。因此临床上用药时应根据病情正确选择合理的给药途径,能口服的尽可能避免静脉给药,以减少ADR的发生。
  3.4 ADR与药物种类:313例ADR中,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居多,这于国内相关文献报道一致[1]。引发ADR160例(51.11%),涉及药品37种(36.27%)。其中头孢菌素类最多(先锋V16例、先锋B16例等),其次为喹诺酮类(左氧氟8例、洛美沙星6例等)及青霉素类。抗结核药引起的ADR是由利福平、吡嗪酰胺、异烟肼、乙胺丁醇联合用药引起,由于头孢菌素类抗菌活性强,耐青霉素酶,毒性较低等特点临床上使用较高,故引起的ADR也相应较多。抗微生物类药在临床上使用率高,时间较长且合并用药品种较多,在使用时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掌握其适应症、禁忌症,根据药敏结果及药物特性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3.5 应加强中药制剂的ADR监测:313例ADR中, 中药制剂引起的ADR63例(20.13%),涉及16个品种(15.69%),构成比仅次于抗微生物药物。引发ADR的主要为双黄连注射液(14例)及细辛脑注射液(13例)、香丹注射液。所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过敏样反应及过敏性休克(双黄连注射液引起)、胃肠道反应等。中药制剂成份复杂其ADR的发生除由本身引起外,还可能与制备过程附加剂的添入存放过程中质量的变化,使用过程中药物的配伍作用等有关。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物混合静脉滴注,可致微粒增多,引起局部毛细血管堵塞或供血不足,产生静脉炎或肉芽肿,并可诱发热原样反应[2]。由此可见中药注射剂杂质、微粒含量、溶解性及稳定性等对ADR的发生都可产生直接的影响。近年来中药制剂的ADR呈上升趋势,更应重视其ADR的监测。
  3.6 ADR的临床表现及预后:313例ADR中以全身症状居首(42.49%),表现为寒战发热、过敏性休克及过敏样反应等;皮肤及附件损害次之(30.03%),主要表现为皮疹、荨麻疹、瘙痒、斑丘疹等;消化系统表现为呕吐、胃肠道反应等; 循环系统系统表现为心悸、体位性低血压(由6-氨基已酸与曲马多引起)等。泌尿系统引起泌尿道结石(碳酸氢钠注射剂引起)、血尿(由酮康唑、头孢三嗪、头孢拉定、头孢噻肟、先锋B引起)。症状一般以轻度与中度为主,停药或对症处理后即可恢复,较严重的11例过敏性休克(由双黄连、先锋B、阿奇霉素、氯霉素引起)经抢救治疗后均恢复正常。313例ADR中经过及时停药或对症处理后能够治愈或好转,对原疾病的影响不明显。
  
  参考文献
  [1] 王璐璐,吴宝萍. 2006年度我院118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8,17(2):94-96
  [2] 王儒强.24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师,2005,8(10):854
  作者单位:418300 湖南省会同县人民医院

推荐访问:不良反应 药品 某县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