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基础 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经验和体会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24-3796-02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有机化学是多门专业的基础课。由于其课程本身内容庞杂、难度较大,各专业学生的化学基础又参差不齐,所以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一直是教师们探索的一个问题。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们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逐步引入双语教学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和体会,供大家交流,具体措施如下。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医学院校,学生对他们的医学专业课更为感兴趣,因为这些课程往往有大量的图像、生动形象的实例来吸引学生的眼球。而且这些课程与他们今后的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对《有机化学》这些枯燥而又深奥的基础课产生兴趣呢?我们发现讲授知识固然重要,但若能介绍知识的由来及它们在生活中具体的应用则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尝试了以下方法:
  1.1 合理穿插化学史教育:有机化学中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科学故事,也有很多以科学家命名的反应、概念等等,将这些化学史料适时融入教学中,用生动的事例强化知识和情感教育,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到芳香化合物一章时,我们讲了凯库勒如何发现苯环结构的故事;在讲威廉姆森合成法时,介绍他本人身残志坚,凭着不懈的努力,在有机化学方面获得了杰出的成就;在讲狄-阿反应时,说明此类反应在合成上的重要意义,狄尔斯和阿尔德因此分享了195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1]。在讲卤代烃的SN2亲核取代反应机理时,告诉他们其中的构型转化叫做瓦尔登转化,介绍瓦尔登从小是个孤儿,一生坎坷,但是他非常敬业,有些年每天只睡3~4个小时,最终成为了一名著名的科学家。还有扎依切夫规则、费歇尔投影式、克莱门森反应等等知识点,在课堂上介绍一点相关的科学家的事迹,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学生对“有故事的”知识点记忆得尤为牢固。不仅如此,科学发明的故事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科研思路,而科学家的事迹则能够激励学生勤奋努力,勇攀知识高峰。
  1.2 有效利用生活中的有机化学:有机化学这门学科,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将一些生活中的有机化学穿插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会使学生感到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具体而亲切,并且让他们觉得有机化学学之有趣,用途广泛。例如自然界五彩斑斓颜色的化学组成有酚、醌、酮类等衍生物,水果的香气成分主要有酯类、醛类、萜类等[2];再如化妆品、洗涤剂、染料等物质的成分都是有机物,它们为什么具有这样的作用,实际应用中有哪些优缺点,今后研究的方向是什么,有机化学与医药的联系更为密切,很多有机物本身就是药品,多数药品又是由有机物合成得到的,那么药品的合成方法是怎样的,它们有什么作用,新药研发的方向等,教师找一些相关的资料,引导学生将课本中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扩展他们的知识面,启发他们的思维,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 传授学习方法,重视能力培养
  
  2.1 归纳总结:归纳总结是教学过程中使感性知识升华为理性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3]。有机化学这门学科发展时间长,积累了大量的材料,使得学生在学习时普遍感到需要记忆的内容太多,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如果教师能在每章内容讲述完后及时进行综合概括,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这样学习起来就容易得多。将每章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总结,并讲授一些相关的习题加深学生的印象,这样就有助于学生理清知识点,加深他们的记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2 揭示规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有机化学看似反应众多,内容庞杂,但是非常有规律可循的。每一种有机化合物的学习都是按照结构、性质、典型反应机理的线索进行。其中物质的结构是重中之重,它决定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结构理论决定了反应机理。所以利用结构理论即共价键理论、电子效应、空阻效应等来分析问题,揭示化学反应的本质规律,培养他们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到主动的理解和应用知识甚至会创新知识,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有机化学反应的本质就是一物质的带正电荷部分与另一物质的带负电荷部分结合。烯烃和苯环上都富电子,所以它们容易被缺电子试剂所进攻发生亲电加成(烯烃)或亲电取代(苯环);卤代烃中与卤素相连的碳和醛、酮羰基上的碳都缺电子所以它们容易被带负电或富电子基团所进攻发生亲核取代或亲核加成反应。通过结构理论解释,这两个概念就不会被轻易混淆了。所以在有机化学的讲授过程中一定要揭示规律,让学生掌握规律,使他们毕业后也能通过自学获取知识。
  
  3 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已经成为现代高校教学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医学专业的教学。众所周知,西医目前在我国占主要市场,给医学专业学生开设双语教学课程,可以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和技术,也有利于学生将来在科技领域里更好的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和竞争。为此,近年来我校有机化学课程一直在尝试进行双语教学。首先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一些重要的专业词汇都做了中英文对照。如各类化合物的名称,烷烃Alkanes,环烷烃Cycloalkanes,烯烃Alkenes等。这些专业词汇看似生僻,其实并不难记,它们相互之间都有关联。教师应该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专业词汇,而不是简单的给出中英文对照,却不作任何解释,这样将会毫无成效。除了讲授这些较为简单的英文词汇之外,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在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之后,可将一些物质的性质、制备、反应等翻译成英文讲给学生。
  在使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双语应用要适当。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穿插英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英文口语好,讲得浅显易懂,是很受学生欢迎的。因为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多学点专业英语将会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受益匪浅。但是如果盲目的追求双语教学,大量的使用英文,甚至多媒体使用全英文,完全不顾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则会使学生因为无法接受而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人才竞争激烈的时代,要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就必须使用双语教学。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
  
  4 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
  
  有机化学中有很多结构理论和反应机理,非常抽象,尤其是对于初学者和空间想象能力较差的学生,复杂的结构理论和反应机理成为他们学习有机化学的最大障碍。例如轨道杂化理论、乙烷及丁烷的构象异构、苯环的亲电取代反应机理、乳酸的对映异构等等,这些理论单凭教师的讲述和在黑板上用平面结构来表示分子的立体构型,往往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多媒体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它可将复杂的结构以三维立体的形式展现出来,一些反应机理用flash动画的形式制作出来,十分形象和直观,很受学生欢迎。利用多媒体制作的教学信息,图、文、声、像并茂,可以将教学过程变得更为生动、清晰,在有限的时间内,多媒体教学所传播的信息量更大[4]。
  目前多媒体技术以其无法比拟的优势已在教学过程中占了主导地位,而黑板这种传统的教学工具则利用率越来越低了,甚至有些青年教师几乎不使用黑板。这种以多媒体技术为主、板书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的弊端逐渐的呈现出来。事实上,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无异于将一部好的文学作品排成影视作品,这种形式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但在观赏之后,却很少有人去研究作品本身的内容与寓意。有机化学这门课程内容庞杂、难度较大,若不去深究其中的奥妙,单凭在课堂上浏览课件,那么学习效果只能是一知半解。所以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教师应该花大量的时间讲授知识点,特别是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如何学习这门课程,教会他们自学的本领。而这些工作只能通过板书来完成。因为有些知识如反应机理或多步反应如果在课件上展示,一晃而过,速度太快,学生根本没有思考的时间。而如果教师使用板书一边细心讲解,一边启发学生的思维给他们留有思考的时间,这样既可使学生获取知识又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这也是为什么老教师一般不太使用多媒体教学,而他们的教学效果却往往优于年轻教师的原因之一。
  因此,在有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将板书与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抽象的三维结构和某些反应机理用多媒体教学效果较好,而重要的化学反应步骤和反应机理则还应使用板书。只有充分利用传统的与现代的教学工具,将它们结合起来,合理使用,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姚子鹏. 探究物质之本[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72.
  [2] 谢天雨.探索化学的迷宫[M]. 中国言实出版社,2004.43.
  [3] 姜 艳,孙小强.如何提高有机化学的课堂教学质量[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5,6(4):106.
  [4] 芦金荣.有机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 药学教育,2005,21(1):42.
  收稿日期:2008-07-24

推荐访问:有机化学 教学经验 体会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