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雪_国内首例高雪病发现者――翁心植院士

  ――他发现和诊断了国内首例高雪病;   ――在国内第一个总结了白塞病的内科临床表现;   ――在世界上首次报道了白塞病并发主动脉瓣损害,并提出结核自身免疫反应是本病发生原因之一;
  ――在国内首次发现雄性激素低下是老年男性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冠心病防治开辟了新的思路;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心病防治方面进行大量研究,组织全国范围内的协作,取得了率先应用肝素治疗肺心病和在肺动脉高压诊治方面的一系列成果;
  ――在国内最早倡导控烟工作,被誉为“中国控烟之父”,并两次获得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或健康金质奖章。
  这一系列的“首创”均来源于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朝阳医院翁心植教授孜孜不倦,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持之以恒的临床工作作风。
  
  作为一名内科专家,翁心植的临床水平受到医学界的普遍赞誉。在60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他广泛涉猎了内科学的众多领域,积累了极为丰富的临床经验,成功诊治了大量疑难杂症和危重病症,是我国医学界公认的继张孝骞之后、在内科界博与深兼备的最富盛名的医学专家。他在普通内科、寄生虫病、心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诸领域,均有创造性贡献。
  翁老1919年5月生于浙江宁波,1937年,从天津南开中学毕业后,考入了北平燕京大学医预系,1940年考入北平协和医学院。1942年因太平洋战争,协和医学院被停办,翁心植先后辗转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上海医学院、成都华西协合医学院,1946年获成都华西协合医学院及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诊断我国首例“高雪病”:内科新秀才华初显
   长达10年的医学学习和实习生涯,翁心植历尽坎坷,前后进过6所大学,在4家医院实习,空间横跨大半个中国,这为他的医学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1946年9月,翁心植回到北平,进入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第二年,翁心植就在国内首先发现高雪病,首例患者经治疗后很快康复。
  高雪病(Gaucher disease)是一种由基因或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疾病。基因在正常情况下负责葡糖脑苷脂酶的产生,这种酶帮助人体分解成名为葡糖脑苷脂的脂肪。有高雪病的患者,不能产生这种酶,因而也不能分解脂肪,这样就把脂肪累积在肝脏、脾和骨髓中。高雪病能导致疼痛、疲劳、黄疸、骨损伤、贫血甚至死亡。
  回忆起往事,翁心植仍然感慨万分。当年一个叫李新富的13岁男孩住进了北大医院内科病房。那时许多专家、权威人士经诊断这个小孩得的是“班替病”。当时还是住院医师的翁心植对于病情诊断结果产生了怀疑,他决定向权威发起挑战。通过对李新富的症状及家族病史的大量研究工作,翁心植推断小患者很可能是得了高雪病。因为在当时,国内还没有过高雪病的相关报道,因此他的推断被专家立即否决了。但是翁心植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坚持着自己的研究。他经过大量细致的调查化验,果断地给患者做了脾穿刺,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穿刺物的涂片以瑞氏染色找到了高雪细胞,高雪病确定无疑。就这样在一片质疑声中,翁心植用事实征服了一切,成为了国内第一个发现并诊断高雪病的医生。
  在黑热病的临床诊断上一鸣惊人
  1949年8月,翁心植应我国著名的内科及热带病学教授钟惠澜之邀,转往中和医院工作。不久,翁心植就在黑热病的临床诊断上一鸣惊人。黑热病是一种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经白蛉传播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20世纪30年代后期,华北地区流行黑热病,锐意进取的翁心植发明了简制黑热病补体结合试验用抗原,方法简单,经济实用,使黑热病的诊断得以在临床广泛应用。这项成果的取得,使我国卫生机构得以对黑热病流行区居民展开普查普治,到1952年至少治疗了15万人。
  由于这个杰出贡献,翁心植被提升为内科副主任兼热带病研究室主任。其后短短几年,他又在肺吸虫病、血吸虫病等寄生虫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上再创辉煌,拯救了无数病人。
  从新角度揭示冠心病发病机制
  1957年6月,翁心植被调往北京中苏友谊医院,全面负责内科工作,为适应工作需要开始将专业重点转移到心血管疾病,在冠心病的诊治上另开奇葩。
  冠心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大量研究表明,高血糖、高血脂、吸烟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当时已有研究证明,女性进入更年期后,随着雌激素减少,冠心病发病危险增加。翁心植想,雄激素是否也与冠心病有关呢?经过对中国最后一批太监中的存活者进行研究,发现缺乏雄激素与老年冠心病发病有关。20世纪80年代后,翁心植又进一步证明了雄激素低下或缺乏是老年男性患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这在当时的医学界着实引起了一番轰动。
  推动我国呼吸专业达到国际水平
  1972年,卫生部号召医务界积极进行肺心病的防治研究,翁心植自然又挑起了这副重担。从那时起,他一直担任华北及北京地区肺心病防治研究协作组组长,30多年中做了许多工作,大大降低了肺心病的住院病死率,使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与诊疗达到国际水平。
  因肺心病是由肺部疾病引起的,所以后来翁心植把研究方向扩大到整个呼吸系统,并于1979年在朝阳医院创建了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室。又因呼吸专业的医生实在太少,翁心植开设了全国呼吸专修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呼吸专科医生,其中很多学员如今已是各地呼吸专业的学术带头人。1999年,经过翁心植坚持不懈的努力,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终于成立了,并被确认为北京市医学重点学科。研究所分三大部门和九个亚专业,形成了一整套呼吸系统疾病的医疗、预防和研究体系,专业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优势。
  公认的诊治疑难杂症内科临床权威
   作为一名内科专家,翁心植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不守成规,刻苦钻研,攻克了大量疑难杂症,成为公认的内科临床权威。如:20世纪60年代,他发现并总结了白塞病的内科表现,在世界上首次报道了白塞病并发心脏瓣膜损害,并提出自身免疫反应是本病病因之一,深化了对本病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的认识;1965年,他对北京市一种群体疾病现象――“原因不明低热待查”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低热”实际上是紧张劳动后的生理反应或体温调节的功能性异常,并不是得了什么疑难病症;20世纪70年代,翁心植又进行了更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制定了人体正常体温的标准……
  被誉为“中国控烟之父”
  我国是世界第一吸烟大国,烟民大军“浩浩荡荡”。1978年,深知吸烟危害的翁心植怀着爱国忧民的情怀,致信卫生部部长,指出吸烟危害健康的事实和长期以来我国对此认识的不足,建议开展控烟工作。此后,翁心植领导了历时两年多的全国性的吸烟率抽样调查,为制定我国控烟战略提供了科学、可信、弥足珍贵的依据。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1987年,中国第一个吸烟与健康协会――北京市吸烟与健康协会成立了。1990年,中国吸烟与健康协会也宣告成立,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医学家吴阶平任会长,翁心植任常务副会长。此后,中国控烟的步伐明显加快了。
  为了控制吸烟,翁心植在任何场合对任何人物,都是不遗余力地宣传,不留情面,也不怕得罪人。他担任北京市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期间,两会时,只要看到有人吸烟,必定劝阻:“抽烟是你的自由,我们不能管你,但吸进去害自己,呼出来害别人,请你到外边抽去。你在这儿抽,就害我们大家被动吸烟,这样不好。”他说,因为他的劝阻行动,个别领导见他就皱眉头,但他不管,照样宣传。为了让更多普通老百姓了解吸烟的害处,翁心植还积极投身科普,多次在媒体发表控烟文章。如今,我国的控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与翁心植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他也因此两次获得世界卫生组织颁授的“烟草或健康纪念奖”,被誉为“中国控烟之父”。
  心胸博大、治学严谨、乐观性格为辉煌人生加分
  翁心植教授心胸博大,平易近人。对下级医师及研究生们总是用启发引导式教育,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对外地研究生,更是在生活上关心他们,有的研究生家里用的写字台和床都是翁老师送给他们的。翁心植教授治学严谨、讲原则、率直对事对人,时刻不忘共产党员要讲真话。在十多年职称评定及学术或科研鉴定会上,他都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有的人通过关系找到他,有的还带来了礼品,他都一一谢绝。
  翁心植从来不懂“政治”,经常心直口快,发表一些“不合时宜”的观点,这种性格使他在“文革”中吃了不少苦头。但他认为,磨难是一种锻炼,也是一种财富。他说:“我一旦认定了目标,就要一直贯彻下去,再大的苦难挫折,也不能让我动摇、打退堂鼓。我这个人很乐观,遇到挫折、受点委屈,自己想想就算了,回到家里一点儿也不提。我能够长寿,跟我这样的性格也有关系。我要是老钻牛角尖,早就死掉了。”翁心植曾写了一篇文章《一生中经历的三段艰难岁月》,他说,之所以要写出这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是殷切期望青年医生在成才的道路上,能勇于接受挑战、战胜磨难、不断完善自我,当一名有仁慈之心、技术精湛、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高尚医者。

推荐访问:发现者 院士 首例 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