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改革中的作业设计|免疫与病原生物学题库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24-3801-02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作业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也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复习巩固知识、独立运用和亲自体验知识、技能的教育过程。老师通常可以通过作业了解学生的实际知识掌握情况,以便以后更好的改进教育方法。
  
  1 目前学生在完成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医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这门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发现,多数学生做作业动笔不动心,抄一遍书上的内容对记忆收效甚微。更有少数同学对一些需要分析综合的题目,直接拿别人现成的答案抄一遍,结果整个班级的作业批改下来就是3~4个版本(分段、换行、错别字均是一样)。这样的作业设计既不利于学生成绩提高,也不利于老师因材施教;尤其是抄袭作业糊弄自己、蒙骗老师,还助长了投机取巧、不诚实的心理。其原因有:(1)问答太简单无兴趣做;(2)问题太难不会做;(3)教师对于作业评价的方法不合理。
  
  2 设计新的作业方案
  
  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式下,为了培养学生与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与能力,为此我在《医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2.1 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让学生自己来设计题目,能使学生对做作业有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在学习“超敏反应”时,由于前面已经有了免疫学基础的知识背景,我让同学先自学这部分,再和学生进行角色互换,激发学生“假如你是老师,超敏反应这部分你会为学生设计一份怎样的作业呢?”设计的作业要求是自认为在本章节中属于重点的内容,或者值得突破的难点,或者教材中值得商讨的问题。听说由自己来出题,同学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认真地去自学,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就加深了。最终设计出一份份新颖的“问题”作业。而“问题”作业的答案,通过同学自己的阐述,小组同学补充,优秀的作业就此产生了。
  实践证明,在学生自己设计作业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多种能力(自学阅读理解、总结归纳、正确表达、信息查找、团结合作等),充分启动了学生的思维,与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相比,学生的能力要发展得更快。
  2.2 教师要设计新颖有趣、适合学生的作业:探索未知是最引人入胜、最具诱惑力的学习过程。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善于挖掘教材知识的潜在功能,让学生在迷惑、好奇的情境中进行探索,使学生从模仿习题转化到对知识的研究上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习“认识微生物”之前,我让同学分工,有的合作收集病原生物发现史的资料、收集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的形态图片;有的分组进行空气、水、土壤、人皮肤表面、痰标本的采集和观察;老师将学生收集的资料及学生自己制作幻灯片,按时间顺序编排好,以备课堂教学时请他们来介绍。准备上台演示讲述的小组,教师提前通知,稍微作些布置,如让小组商量怎样讲、怎样提思考题等。
  在学完微生物的形态种类特点这一内容后,我布置的作业是:假如世上没有微生物会怎样?作业的答案真是丰富多彩,包括在制药、医疗、大自然物质循环、工业、农业等各个方面微生物对人类的影响。在我和学生的赞美声中,大家充分享受着成功的喜悦。
  2.3 合理评价作业
  2.3.1 不拘泥于实验结果是否正确:由于作业是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同学在完成作业时不敢写出与教材、老师的观点不同的结果,生怕影响自己的平时成绩,为了使作业“完美无缺”,从实验报告上看到的实验结果似乎都是千篇一律地正确。对此,我在布置实验报告前,一再重申,科学实验常常不是一次就成功的,实验失败并不说明你的作业失败,关键是要有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分析找出未成功的原因,至于作业成绩的评价,不以结果为重,重在如实记录结果和详实分析现象。在革兰染色中,有的同学未能出现典型的预想结果,甚至是相反的结果。但如实事求是地分析操作失败可能发生的影响因素,我就认为作业完成得很好。
  2.3.2 学生自评作业:对于口头背诵作业,让两个同学一组,相互测试,背诵,纠错直至掌握。当然成绩的评定也是有对手同学来定的,最后由老师抽查。给别人评定成绩的过程其实也是每位同学自己学习强化的过程。
  
  3 教师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
  
  作业设计的变革创新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提高对教材的驾御、把握能力,设计出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作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学生感受到作业的快乐,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收稿日期:2008-07-29

推荐访问:免疫学 病原 作业 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