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的心理干预护理|脑卒中抑郁的心理特点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后合并抑郁给予心理干预护理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46例入院的脑卒中合并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抑郁量表和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方法,于入院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1个月、2个月各评定1次。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结果:干预组各次汉密尔顿评分均与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并有统计学意义。神经功能缺损治疗后2周无明显改善,但1个月后、3个月后评分较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有明显改善,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护理能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合并抑郁患者的预后,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心理干预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3-1972-0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为了进一步提高患者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我们对4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心理干预护理组进行观察,以了解心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病例来自我院内科2005年10月~2007年10月住院的以偏瘫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脑卒中合并抑郁患者,均符合1995年中华全国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其中脑出血4例、脑梗死42例,男31例,女15例,年龄42~85岁,平均64.52岁。排除严重意识障碍、痴呆、明显失语、既往有精神病史者。
  
  2 评价方法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国卒中标量表CSS:0~15分轻度,16~30分中度,31~45分重度);抑郁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8分为合并抑郁,8~17分者为轻度,18~24分者为中度,25分者为重度)。干预前和干预后2周、1个月、3个月各评价1次。
  
  3 护理干预
  
  3.1 加强沟通:由于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成为家人的“累赘”,往往情绪低落,甚至出现拒绝治疗或自杀倾向。护士首先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通过沟通技巧向患者说明病情及可能产生的预后,帮助患者完成角色转变,适应新的生活方式。让患者认识到疾病并不可怕,调节心理、树立信心,通过治疗使神经功能缺损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护士应多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精神需求、病情变化,从而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利于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手段。同时作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 作,教会他们护理及心理治疗常识,使患者体会到家人的关爱,从而激励患者产生战胜疾病、早日康复的信心。
  3.2 减轻焦虑:脑卒中患者除有一般患者的心理变化外,还有脑部受损而产生的心理和情感障碍,表现为较严重的焦虑、忧郁、悲观、失望,进而导致机体整体调节功能减弱和抗病能力下降。护士应采取转移疏导疗法,通过多与患者交谈,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并适时地用微笑、点头等方式进行应答,以表示对患者的尊重,安慰并鼓励患者把引其焦虑的原因表达出来,减轻心理压力,达到精神解脱。同时,护士要以乐观向上,热情开朗的情绪,用爱心、耐心去消除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3.3 康复训练:躯体残疾和功能障碍对卒中患者的抑郁情绪具有直接影响,会导致他们对自身价值的消极评价,降低生活质量。脑卒中的康复干预应与其他治疗同步进行。一般在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功能缺损不再发展48小时后开始。首先进行康复意识宣传,其次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如床上摆放肢体功能位、被动活动关节、坐位平衡、站位平衡、步态训练、翻身等。
  3.4 营养治疗:对患者的营养状态进行评价,针对性进行营养指导,保证患者的机体供应,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
  3.5 健康教育:加强健康教育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如讲座、随访、宣传健康教育处方等。向患者介绍疾病的有关知识,指导患者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预防措施,指导家属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药物的不良反应,做好卒中的二级预防。
  
  4 效果评估
  
  效果评估以评分的减分率为标准。抑郁疗效:HAMD评分<7分持续2周为痊愈。减分率≥50%为显效,≥25%为有效,<25%为无效。神经功能康复减分率>90%为基本痊愈,50%~89%为显效,20%~49%为有效,<20%为无效。
  
  5 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后2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1月、3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干预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并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1、2。
  
  
  6 讨论
  
  心理干预护理能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的预后。这是因为通过心理干预使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增加了患者恢复的信心,调动了患者积极性和康复锻炼的主动性,从而促进了神经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陈西菊,王 琼,宋徽香.老年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7):709.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281.
  收稿日期:2008-02-22 修回日期:2008-03-28

推荐访问:干预 抑郁 护理 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