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的合理配伍应用] 吉根的功效与作用点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5-2320-01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B      甘草性味甘平,入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气虚引起的体倦乏力、心悸怔肿、脉结代、气喘咳嗽、痈疽疮疡、咽喉疼痛、胃脘剧烈疼痛等症。近代医学研究,甘草具有抗溃疡、抗炎抗菌、镇惊止痛、保护肝细胞、抗病毒等作用[1]。
  众所周知,甘草是一味应用广泛,疗效确切的药物,它与温热药物配伍可缓其热;与寒凉药物配伍,可缓其寒;寒热相杂者,配伍之得其平。在补益剂中配伍甘草能使补而不致于骤;在泻下剂中配伍甘草能使泻而不致于速。如“附子理中汤”中配伍甘草以缓和附子、干姜之热,“调胃承气汤”中配伍甘草以缓芒硝、大黄之寒,“小柴胡汤”中配伍甘草以调和黄芩、柴胡之寒,半夏、人参之温。随机抽取我院1000张门诊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甘草的使用率达81%,其中有很多处方不按中医辩证施治来组方选药,而视甘草为“调味剂”,误解甘草在处方中的地位与作用,也误解了甘草调和诸药之意,每方必遣,逢汤必用。却不知甘草之用亦有所忌,盲目滥用,则影响疗效,甚至有害而无益。
  甘草虽能调和中焦脾胃,主要是指炙甘草,其次是在组方时配伍益气或理气的人参、白术或陈皮、木香、砂仁等药物方能凑效。甘草甘缓壅气,令人中满,故湿盛脘腹胀满、呕吐或酒后再用本品,非但无益,尚可加重病情。若方剂中滋阴补肾,填精益髓的药物较多时,也应避免配伍应用。如: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玉女煎、一贯煎、大补阴丸之类的方剂,本身已够浊腻,如再配伍甘草则导致补而滞、温而燥、滋而腻,或引起纳呆、消化不良等不良反应。
  甘草虽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的功用,若配伍不当,则会降低疗效或失去调和诸药的作用。如黄连配甘草,会使黄连苦寒之性减半或消失,降低黄连的清热解毒作用。甘草常用于虚证的治疗,而对单纯的阴虚、阳虚证的某些疾病则要慎用,以免引起阴虚伏火,阳虚汗出不止。如果急症用药,需用急攻,取其速时,若配伍甘草,则缓其药性,则会失去其用药意义,而降低其疗效达不到预期的治疗目的。如“小承气汤”能通脏腑以峻下胃肠热结;黄连解毒汤、清营汤、犀角地黄汤、三黄泻心汤等方剂,以治疗急性高热或心火炽盛、血热发斑等症,切忌甘缓,不可配伍甘草。
  在组方遣药时,甘草不宜与大戟、芜花、甘遂、海藻同用,属“十八反”之列。实验证明,甘草与甘遂配伍,如甘草的用量与甘遂相等或少于甘遂时,无相反作用,有时可解除甘遂的不良反应。如甘草用量大于甘遂时,则起相反作用,而且配伍的甘草量越大,毒性也越大[2]。大戟、芜花与甘草配伍时,其利尿和泻下作用受到明显抑制,并有使芜花毒性增强的倾向,甘草用量比例越大,其相反作用亦强,反之,亦无相反作用。
  现代研究认为,甘草的有效成份为甘草酸、甘草次酸,有抑制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能促进体内水及钠盐潴留和钾的排出,长时间或大剂量服用,可引起水肿、低血钾、高血压、全身乏力等不良反应,甚至会导致代谢性碱中毒,故湿盛中满、腹胀及水肿、高血压患者等不宜应用[3]。甘草引起水肿,首先与甘草的用量有关,一日量在10 g以上会引起水肿,甘草的用量越大,产生水肿的可能性亦越大,其次是与服药者体质有关,老年人、高血压患者最易产生水肿。
  有关甘草的用量问题,历版《中国药典》及教科书中均明确规定其用量为1.5~9 g。甘草的用法应因地、病、人而异,单用、偶用量可稍大,常服久服量宜渐小,补气宜轻,养阴宜重,祛痰止咳、调和诸药宜轻,缓急止痛、解毒宜重。
  
  参考文献:
  [1] 解朝霞,陈庆先.甘草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药物研究,2004,2(5):49.
  [2] 黄文权,程相玲.甘草甘遂配伍对大鼠心肝肾功能及形态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12:1439.
  [3] 王冬梅,王小娟.甘草及其制剂的不良反应[J].中国药房,2004,15(1):44.
  收稿日期:2008-03-12

推荐访问:配伍 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