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药物治疗82例分析|输卵管妊娠药物治疗指征

  【中图分类号】R714.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9-0059-01      我院自2006年11月-2008年12月应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42例作为治疗组,应用甲氨蝶呤配合中药治疗4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患者年龄18~44岁,有停经史68例,停经32~60d,初孕8例,有孕产史者74例,宫内节育器5例,以上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人年龄、病程、病情轻重比较,差距无显著意义。82例患者均经停经史、超声检查、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检测确诊。其中无症状,经B超及血HCG检查确诊者62例,既轻微腹痛又阴道出血者12例,仅有阴道出血者8例。82例均无妊娠反应。
  1.2 用药指征:①生命体征稳定,无内出血或内出血少;②血HCG≤2000IU/ml;③输卵管妊娠包块直径≤4cm;④要求保留生育功能,患者愿意接受药物治疗;⑤无应用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使用禁忌证。
  1.3 用药方法:入院后常规体格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HCG检测,无用药禁忌证。治疗组:米非司酮100mg,2次/d,连服2d,同时甲氨蝶呤(MTX)50mg一次性静脉注射;对照组:MTX一次性静脉注射,同时口服中药,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腹痛及阴道出血情况,每3d 1次血HCG及盆腔超声检查[1]。
  1.4 疗效评价:治疗后腹痛缓解或消失,盆腔包块缩小,阴道出血减少或停止,无内出血发生,血HCG降至正常为治愈;治疗后包块增大,血HCG持续不降,或发生内出血为治疗失败;用药后5周血HCG仍未降至正常,可考虑异位妊娠持续状态,或与妊娠有关其它基本的诊断[2]。
  1.5 出院标准:生命体征平稳,无腹痛、发热、出血等症状,血HCG降至原有水平50%以下,有门诊随访条件。
  1.6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X±S)表示,应用X检验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见表1。
  
  2.2 治疗效果:观察组42例治愈36例,治愈率85.7%,治疗后6例腹痛加重,HCG持续上升,改行腹腔镜手术治疗。36例保守治疗成功的患者中,阴道流血时间3~21d,腹痛消失时间3~7d,盆腔包块明显缩小有8例消失,消失时间最长1个月。对照组40例治愈25例,治愈率62.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输卵管妊娠以往多采用输卵管切除术,对于未生育或仅剩一条输卵管且希望手术自然受孕的妇女无疑是一种灾害。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输卵管妊娠在流产或破裂前确诊者增多,患者保持脏器完整性的意识增强及对手术的畏俱心理,输卵管妊娠的药物治疗越来越受到关注,为探讨输卵管妊娠的药物治疗价值,分析比较两种不同的用药方法,期望能为输卵管妊娠药物治疗提供依据与参考[3]。
  米非司酮是新型抗孕激素药,在分子水平与内源性孕酮竞争性结合受体,产生较强的抗孕激素作用使妊娠绒毛组织及蜕膜变性,内源性前列腺素释放促使黄体生成素下降,黄体萎缩,从而使依赖黄体发育的胚囊坏死而发生流产。MTX的药理作用是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干扰二氢叶酸还原为四氢叶酸,使DNA合成受阻。MTX治疗异位妊娠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抑制细胞型滋养细胞的增殖,破坏绒毛,使胚胎组织坏死,脱落、吸收。MTX单一用药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有时用药需几个疗程。而米非司酮具有强烈的抗孕激素活性,使蜕膜、绒毛组织变性,黄体溶解,胚胎坏死,二者协同作用,可加速绒毛,胚囊坏死,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次临床42例未破裂输卵管妊娠患者应用米非司酮联合MTX治疗,治愈率为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甲氨蝶呤配合中药治疗,患者易于接受,适于临床使用。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5
  [2] 欧俊,吴效科.异位妊娠的治疗现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1):59-60
  [3] 郭有英.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室医学杂志,2007.6(3):91
  作者单位:433300 湖北省监利县精神病医院

推荐访问:输卵管 妊娠 破裂 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