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成语接龙大全 网上大“接龙”

  人到老年,很容易陷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生活氛围。如何激活晚年生活,使之富有朝气和活力呢?我“发明”了一种娱乐方法:网上大“接龙”!   “接龙”是一种文字游戏:在网上,由一人先抛出一篇东西(或文章或成语或其他体裁),然后由网友们根据文意或形式要求,逐次往下接。退休后,我学会了上网和写博,并且加入了一个老年群:“青山分外明”。群内共有成员60多人,来自全国各地。平时大家在群内聊天时,你一言我一句,南腔北调的,看着,就像一场“全国相声汇演”,颇有趣味。我从聊天中得知,好多群友进入晚年后,也和我一样:子女成家另过,老人独守空宅,天天是“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世界,都孤单落寞。听了老友们的一番“诉苦”,我开始琢磨:老年并不是人生的终结,如何让老年这个驿站充满快乐、朝气且充实昵?我思来想去,想到了“接龙”这一文字游戏。我把这一想法在群中说明后,立刻赢得一片欢呼声!
  于是,我正式在群中抛出接龙游戏的“龙头”――《谁不说俺家乡美》:“我的家乡座落在东北大平原上,油黑的土地上,盛产五谷杂粮和纯朴的民风………‘龙颈”是位来自河北邯郸的一位网友“赵氏孤媪”,她按着“龙头”的内容和行文风格,开始往下续。接着是“龙身”。“龙身”的作者比较多,有新疆的网友“天山的葡萄”、海南的网友“白发嬷嬷”、内蒙的网友“草原雄鹰”、云南的网友“石林守护神”……他们都接得非常贴切且翔实,写出了东北人对黑土地的眷恋和热爱。由于这些网友都不是东北人,所以他们在“接龙”时,都是到处翻阅资料,并且“身临其境”――把自己想象成“东北人”:或在白山黑水间徜徉,或在雪驰蜡象中沉醉,或在热气腾腾的火锅旁倾听“老罕王”的故事……甭说文笔和情节是如何的精致、精巧,单单那份认真、执著和热情劲,就足够人感动的了。
  最后是“龙尾”。“龙尾”部分很重要,需要一定的文字功底,“编筐窝篓,全在收口”嘛!接“龙尾”的是位来自上海一家晚报的退休编辑。他为这个历时三天时间的网上“接龙”游戏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这个游戏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我把网友们“接龙”的文章整理出来,哇,竟是一篇激情饱满、行文通畅、文采斐然、语气贯通的游记!我把这篇游记发表在报纸上,署名就是“青山分外明”!
  我“抛砖”后,果然引来了“玉”。群内的“接龙”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全国各地的网友们纷纷开始抛出“龙头”,而且游戏形式也越来越丰富:散文接龙、小说接龙、成语接龙、诗歌接龙、诗词接龙、五言接龙、五字接龙、吹牛接龙、人名接龙、地名接龙、藏头接龙、故事接龙、谜语接龙、歌名接龙、数字接龙、造句接龙、打油诗接龙、谚语接龙,江西的一位老年网友还别出心裁地来了个“三句半接龙”!逗得大伙是捧腹大笑!
  每天开机上线,大伙便像赶考的举子一样,翘首企盼“龙头”的抛出,有时,为了等待“龙头”或者研究“龙身”,竟然达到了废寝忘食、三日不知肉味的程度!网友们都为能够想出一个绝佳的“龙头”而辗转反侧、冥思苦想,也为能够想出一个妥帖的“龙身”而遍查资料,字斟句酌。接“龙尾”的网友更是为了使结尾频现“回锋”,达到“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的效果而反复研读,不辱使命!一次“接龙”活动,参与者常常超过40人,覆盖全国各个省区,历时数天甚至半个月。一篇篇“接龙”文章、一串串“接龙”成语、一行行“接龙”人名,可谓包罗万象,古今中外、经史子集、三坟五典、民情俚事、人世感悟,莫不涵盖其中。每每读来,都让人茅塞顿开,醍醐灌顶,喜笑颜开,受益匪浅!
  网上“接龙”,给我们晚年生活镀上了一抹亮色。老友们通过参与游戏,不仅加强了彼此之间的沟通与联谊,还各自锻炼了大脑,激活了思维能力;不仅培养了兴趣,也为晚年生活增添了快乐。网友们“接龙”后深有感触地说:通过参与游戏发现,晚年生活中竟有那么的快乐,我们平时真是忽略了!还有些网友感悟到:感谢“接龙”,它让我们重新找回了晚年的美!

推荐访问:接龙 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