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疗效观察]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能自愈吗

  [摘要] 目的:探讨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中、西药内服配合中药坐浴、前列腺按摩等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组)治疗100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并与80例单纯西药组(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根据前列腺液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口服,如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复方新诺明、克拉霉素或先锋霉素Ⅵ等,加消炎痛(25 mg,3次/d)。连服2~6周。治疗组:在上述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①汤药内服,以清热化湿、活血祛瘀、益肾利水为治则,自拟基本方:金钱草15 g、车前子15 g、滑石15 g、苡仁12 g、栀子10 g、丹参10 g、泽兰10 g、赤芍10 g、桃仁10 g、红花10 g、王不留行10 g、熟地15 g、山茱萸10 g。随证加减:排尿灼热刺痛加石苇、木通、竹叶、灯芯草;腹股沟、会阴、阴囊等处胀痛明显者加延胡索、郁金;前列腺液检查有脓细胞或白细胞++~+++以上者加黄柏、蒲公英或白花蛇舌草。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连续煎服4~8周。②中药坐浴,以上方药渣加水煎至2 000~3 000 ml,温度调至40℃左右,坐盆泡浸,每晚睡前1次,每次坐30 min左右。③前列腺按摩,每周2次,5次为1个疗程。两组治疗期间嘱患者注意休息,绝对戒饮酒,忌食辛辣刺激食品,节制性生活,自行车、硬板凳避免久座,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1.3 疗效判定标准
  ①治愈:自觉症状消失,前列腺指诊恢复正常或改善;前列腺液镜检连续3次正常;分段尿及前列腺细菌定位检查中VB3(前列腺按摩后尿)、EPS(前列腺按摩液)细菌培养阴性。②有效:症状及前列腺质地改善;前列腺液镜检白细胞数正常;VB3 、EPS未转阴。③无效:症状及前列腺指诊质地无改善;前列腺液镜检无改善;VB3、EPS细菌培养仍阳性。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7.0软件,组间数据采用卡方检验,P   3讨论
  前列腺炎属中医“淋浊”、“白浊”、“白淫”等范畴,认为其病因多为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或湿热下注膀胱,并蕴结于精室,日久可致精室气血瘀滞,腺管不畅瘀结难通而发病。因本病病邪积聚内深,难以除浊化瘀,病情反复不愈,体现本病瘀虚之证为主;湿热瘀滞为标、肾气亏虚为本是本病病机变化的特点。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表现为前列腺炎症以及邻近器官的反应,存在由于前列腺管堵塞引起的血液灌注和回流等方面的改变,临床上常规使用抗生素治疗,仍常出现症状反复,久治不愈。我们认为,中药汤药治疗应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补益肾气三法同用,以达到标本同治,扶正祛邪的目的。据现代药理研究报道,方中金钱草、车前子、滑石、丹参、桃仁、红花等的抗渗出作用及抗氧化作用有助于缓解前列腺小管炎性渗出导致的管腔狭窄,也能明显改善前列腺小管修复过程中的纤维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2];此外,丹参、桃仁、红花还可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各种切速下血液黏度、降低红细胞聚集性,从而改善血瘀证患者的血液之浓、黏、聚状态,使局部组织的充血水肿得以消散[3]。补肾药物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增加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的含量[4],以充分发挥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同时配合中药坐浴和前列腺按摩治疗,前者通过药物的直接作用和温热效应,使肌肉松弛,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促进炎症渗出物消散和吸收,从而缓解临床症状;后者可起到引流前列腺液,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尤其适用于前列腺饱满、柔软、分泌物较多的患者。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性地使用抗生素治疗是必要的,但因前列腺上皮脂膜和前列腺液pH等影响,使抗菌药物不易自血浆扩散入前列腺腺泡;要使前列腺体内达到有效的杀菌、抑菌浓度,宜选择具有脂溶性,离解常数高,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毒性低,且能较长时间使用的碱类药物[5]。一般以喹诺酮类药物为首选,这些药物有很小的分子直径、高度的脂溶性以及较低的蛋白结合力(14%~30%),从而易于渗透组织[6]。
  综上所述,中药内服、坐浴以及前列腺按摩可有改善前列腺局部微循环,疏通阻塞腺管等作用,更有利于抗生素发挥治疗作用。本组治疗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具有协同作用,可明显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68-172.
  [2]李卫真.前列腺疾病中医治疗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07.
  [3]骆和生,王建华.中药方剂的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222-231.
  [4]原志平,李俊才.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72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1998,4(1):40-41.
  [5]徐光勇.慢性前列腺炎病因研究及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2001,21(2):77-78.
  [6]郭应禄,胡礼泉.男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83.
  (收稿日期:2011-06-1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前列腺炎 疗效 中西医结合 细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