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使用腕带标识,落实患者安全管理目标] 腕带标识制度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病人使用腕带识别标识对防范医疗安全的重要性。方法:将腕带识别标识落实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要求护士在抽血、给药或输血等治疗时,严格三查八对,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防范医疗安全。结果 : 护理人员在为病人使用腕带过程后,大大减少了差错事故,包括用药、诊疗和处置等各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 : 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及防范能力是执行《患者安全目标》的基础,精神病人使用腕带识别标识的落实对防范护理差错事故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精神病人;腕带识别标识;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5-0022-01
  精神病人大多病程长,以生活懒散,行为退缩为主要特征。大多数病人在入院初期都存在认知方面的问题,表现为不能识别身边亲人,重者连自己姓甚名谁也不知道, 还有部分老年痴呆和血管性痴呆类病人,这类病人更是不知道自己的姓名,年龄等基本知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患精神病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我们医院就曾经创下一天收治住院病人三十多个的高峰,仅一个科室就达十五个之多。因此,在精神科使用腕带识别标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属二级医院,现有病床360张,医护人员二百多人,全院住院病人最高时达400多人,一天一个科室最高收治病人十五人,平均每天医务人员十四人,其中主任一名、护士长一名、医生六名、护士六名,在收治高峰时难以逐个认清。
  1.2方法:医院护理部在使用腕带之初还专门建立了身份识别制度1.2.1为了确保医疗安全,同时使住院患者权益及生命安全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制定本制度。
  1.2.2医院要求各科护士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识别方法,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依据,还得将腕带上的患者信息作为查对依据。对能有效沟通的患者,还必须要求患者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1.2.3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科别、药物过敏等。由病房临床班负责填写。
  1.2.4精神科病人一律使用蓝色塑料腕带;综合科一律使用绿色塑料腕带;手术病人一律使用粉红色塑料腕带;危重病人一律使用大红色塑料腕带。
  1.2.5腕带填写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二人核对以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两人核对。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原则上戴在病人左手,并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1.2.6转床、转科时,必须及时更新腕带标识信息,做到两人核对,确保患者身份识别信息与腕带标识一致。
  2效果
  近几个月以来,通过为患者使用腕带识别标识,护理人员在使用过程中强化了安全意识,在制作、核对、为患者佩戴标识时增加与患者的接触交流,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自从使用腕带识别标识以来,未出现一例发错药事故。
  3讨论
  护理人员自主使用腕带标识的意识不够,尤其是晚夜间收治新病人时,在做完日常工作之后按习惯性方式直接将患者带至病房,未在第一时间内为患者带上腕带,很容易让次班人员在为患者做治疗时因不能正确认识患者而出错,另外腕带质量有待提高,精神病患者由于其破坏力较强,小小腕带往往一扯即脱,患者将腕带破坏后,护理人员应及时补上。由于日常工作较繁杂,因此工作人员易疏忽,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细致是基础,安全意识及防范能力是保证,为配合完成医院《患者安全目标》工作,要从意识培养,从基础入手,细致入微做好每项工作,即能最大限度保证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春秀.执行患者安全目标落实患者健康教育[J],护理学杂志,2010.7(25):15-16
  [2]廖春红,唐霞珠,黄北南.评估标识牌标识系统在压疮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护理学杂志,2010.7(25)23-24

推荐访问:安全管理 标识 患者 精神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