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球菌脑膜炎脑脊液 脑脊液常规检查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意义

  [摘要] 目的 分析脑脊液常规检查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意义。方法 细胞计数板直接观察和墨汁染色法确认。结果 23例隐脑患者脑脊液中均在脑脊液常规检查中找到隐球菌,后经墨汁染色确认。结论 脑脊液常规检查找到隐球菌即可诊断隐球菌性脑膜炎。
  [关键词] 脑脊液常规检查; 新型隐球菌; 墨汁染色; 隐球菌性脑膜炎
  [中图分类号] R51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7-135-01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真菌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脑或脑膜炎症,常呈亚急性或慢性起病。由于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查与结核性脑膜炎极为相似,所以早期容易被误诊。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程长,治疗困难,预后较差,即使是正规的治疗,病死率仍高达20%~30%[1]。因此为临床提供早期的诊断依据是治疗的关键。依据近几年来的工作经验,笔者认为脑脊液的常规检查是诊断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快速、简便、检出率极高的一种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4~2009年6月脑膜炎住院患者共328例,其中隐球菌性脑膜炎23例中男15例,女8例。年龄8~65岁,平均51岁。诊断标准:首发症状为头痛,常伴有恶心、呕吐及发热,多为不规则发热,多数患者早期脑膜刺激征阳性,颅内压增高,脑脊液墨汁染色查隐球菌阳性。
  1.2 方法
  腰穿抽取患者脑脊液2~4mL,分2管送检。第一管分别进行物理检验(颜色、透明度)、化学检验(蛋白、糖和氯化物含量)及细胞计数。在低倍镜下调节到光线最暗,然后调整微调,可见到菌体的双层反射光圈,在转至高倍镜下,有时可见到哑铃状菌体。另一管做墨汁染色,3000r/min离心10min,取沉淀加入适量的墨汁,镜下观察可见黑色背景下一圆形透亮菌体,外包一层透明的荚膜。
  1.3 器材
  双目电光源生物显微镜、血细胞计数板、离心机、墨汁。
  2 结果
  23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均在脑脊液常规检查中找到隐球菌,后经墨汁染色法证实。
  3 讨论
  一般情况下,因为隐球菌性脑膜炎在临床的脑膜炎病例中还占少数,检验技术人员对隐球菌镜下形态识别的经验不足,加上隐球菌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症状极为相似,临床医生很少会单独开出墨汁查隐球菌的申请单,这是临床上隐球菌性脑膜炎漏诊、误诊的主要原因。所以,临床医生应加强与检验人员的沟通,在临床经结核性脑膜炎的药物治疗无好转后,应考虑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可能性,在开出隐球菌申请单的同时主动与检验人员联系,使检验人员在做脑脊液常规检查注意辨别隐球菌。
  计数池中隐球菌的形态特点:低倍镜下白细胞的折光性强且略带荧光,红细胞折光性弱,略带橙红色,而隐球菌介于两者之间。高倍镜下菌体大小不等,多数小于白细胞,约为白细胞的1/4,甚至更小。菌体呈圆形,周边清楚有圆形环,调节微调可见到较清楚的荚膜,有时可见到哑铃状菌体,它是隐球菌芽生孢子的特征性结构。菌体内还可见到点状折光性强的结构。而白细胞略带浅黄色,胞体内均匀分布颗粒状,周边无清楚的圆环状边界,无荚膜等特点,与隐球菌不同。我们通过观察发现隐球菌与细胞在高倍镜下形态明显不同,不难区别,而且直接计数与墨汁染色隐球菌阳性率相比并无差别。因此,直接在计数池中对隐球菌计数是准确、可行的,再需墨汁染色加以确证就可以诊断隐球菌性脑膜炎。
  另外,在工作中我们还发现脑脊液中隐球菌的数量与病情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建议临床医生在治疗的过程中多次复查、计数隐球菌,以指导临床用药。
  [参考文献]
  [1] 万均成,文芳. 在细胞计数板中直接识别脑脊液隐球菌的方法及临床意义[J]. 检验医学,2006,21(6):508.
  (收稿日期:2009-12-30)

推荐访问:脑脊液 脑膜炎 球菌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