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普罗帕酮治疗房颤临床对比观察 普罗帕酮和胺碘酮区别

  关键词:胺碘酮;普罗帕酮;心房颤动   中图分类号:R541.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3-0501-02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如伴快速心室率时可引起明显心悸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持续时间过长尚可形成左心房附壁血栓,增加脑卒中的发生率,故必须积极转为窦律。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均是房颤转复的有效药物,而且安全可靠,但两者的适应证是不同的,有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首选胺碘酮,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首选普罗帕酮。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观察的55例房颤患者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有心悸症状并经心电图证实的房颤快速心室率患者,平时无明显心力衰竭症状,本次发作在48h之内,进入观察前24h内未用过抗心律失常药物,所有患者均未伴有急性心肌缺血、急性脑血管意外、电解质紊乱、手术等急性病症,并排除瓣膜性心脏病、甲状腺疾病、病窦综合征、严重肝肾功能损害。
  
  1.2方法
  入选项患者卧床休息,描记12导联心电图,监测心电、血压并建立静脉通道。胺碘酮组:胺碘酮0.2g,3~4次/d,用药7~10d;之后,0.2g,2次/d,用药7d左右,如可恢复窦性心律,减量维持,维持量为0.2g/d,每周服药5d为宜。普罗帕酮组:一次顿服普罗帕酮450mg,体重在42~44kg者,给药300mg,无论房颤转复与否均于8h后再给予150mg,密切观察给药后患者心电、血压变化,记录患者转复时间。
  
  1.3统计方法
  两组间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无显著性。
  
  2 结 果
  
  2.1房颤转复的临床疗效
  胺碘酮组28例,有19例转为窦律,转复成功率为67.9%,其中有15例于两周内转为窦律,两周内转复成功率占78.9%。普罗帕酮组27例,共转复18例,转复成功率为66.6%,其中有9例于4h内转为窦律,占50%,有8例于4~8h内转为窦律,占44%。两组比较总的转复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副作用
  胺碘酮组未见何副作用,普罗帕酮组有1例出现一过性长R-R间期,未做特殊处理。
  
  3 讨 论
  
  房颤产生的电生理基础是心房内存在多个微折返,胺碘酮转复房颤主要是明显延长心房肌的不应期,对心房肌的传导速度一般无影响(房颤的折返波长一有效不应期×传导速度),也就是说胺碘酮可明显增加折返环的周(波)长,从而达到抗房颤的作用,普罗帕酮能延长心房肌的不应期,增加折返环周长,同时还能阻断折返环中的兴奋间隙而减少折返环的数目。由于普罗帕酮是以羟化和共轭方式在肝脏内进行首过代谢,产生的5羟普罗帕酮具有比母体更强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加之心脏摄取普罗帕酮相对比较慢,所以分次口服常需较长时间方能显效,而口服负荷量普罗帕酮于2~3h内即可达到较高的血浆浓度。因此,普罗帕酮是转复不伴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房颤的常用药物。胺碘酮与普罗帕酮转复房颤的疗效及安全性是可靠的,但要选择好各自的病例,有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首选胺碘酮,没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可首选普罗帕酮,普罗帕酮转复房颤的成功率较高,但首次应用最好在住院或有心电监护的条件下进行。此外,如用胺碘酮长期维持口服治疗,则在用药过程中每3~6个月检查甲功五项1次,每6个月给患者摄1次X线胸片,及时发现甲功异常及肺毒性改变,及时停药及相应处理。
  
  [责任编辑 王慧瑾 邓德灵]

推荐访问:普罗 临床 观察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