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记忆力减退与情志的关系探析|中老年记忆力减退

  关键词:情志;中老年;记忆力减退   中图分类号:R74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08)02-0004-02
  
  记忆力减退是老年痴呆的前驱症状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重,其发病率也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中医认为,记忆属神志的范畴,与五脏和气血相关;情志(喜、怒、忧、思、悲、惊、恐等七种情绪活动)是脏腑功能的外在表现,不良情绪可影响脏腑功能。因此,情志和记忆之间以脏腑气血为枢纽构成紧密的联系。
  进人中老年后,由于生理机能逐渐衰退,加之来自社会、家庭的压力越来越大,遭受不良情绪刺激,进而形成记忆力减退的可能性也随之增高。因此,深入探讨健忘的致病因素,阐明情志与中老年记忆力减退的关系,对于中老年人增智健脑,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较高的实践价值。本文试从中医理论出发,就情志与记忆力减退的关系作一探析。
  
  1、思
  
  思发于脾而成于心,故思虑过度可耗伤阴血,以致心神失养而健忘、心悸、失眠、多梦,其机制主要是影响心脾。
  
  1、1思伤脾《济生方》认为:“脾主意与思,心亦主思,思虑过度,意舍不精,神宫不职,使人健忘。治之之法,当理心脾使神意清宁,思则得之矣。归脾汤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指出思虑过度是健忘的诱因之一。明代医家张三锡也认同此观点,曰:“健忘者,陡然而忘其事也,为事有始无终,言谈不知首尾。此因遇事烦冗,思想无穷,精神斫丧之所致也。然过思伤脾,亦能令人健忘。治之当兼理心脾,神宁志定,其证自除。”
  脾主运化水液,思伤脾易致痰湿内生,而痰浊蒙蔽清窍是健忘的另一诱因。《丹溪心法》说:“健忘由精神短少者多,亦有痰者。”唐容川谓:“亦有痰沉留于心包,沃塞心窍,以致精神恍惚,凡事多不记忆者,宜温胆汤合金泊镇心丸治之。”《医林绳墨》说:“有问事不知首尾,作事忽略而不记者,此因痰迷心窍也,当清痰理气,……健忘而不知事体者,宜开导其痰,用之芩连二陈汤”,均认为痰浊是健忘的原因之一。
  
  1、2思伤心《灵枢・百病始生》云:“忧思伤心……忿怒伤肝”,说明忧思过度是心虚的原因,而心“主神志”,是记忆产生的主要脏腑,因此,很多医家均认为记忆力减退是心虚的结果。《诸病源候论》曰:“多忘者,心虚也。……心神虚损而多忘”,《圣济总录》谓:“健忘之病,本于心虚,血气衰少,精神昏愦,故志动乱而多忘也。……愁忧思虑则伤心,心伤则善忘”等,均强调健忘源于心虚。
  《血证论》则指出,健忘“治法必先养其心血,理其脾气,以凝神定志之剂补之。亦当处以幽闲之地,使绝其思虑,则日渐安也”,从治法的角度反证了思虑与健忘的相关性。
  
  2、郁怒
  
  《灵枢・本神第八》云:“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明确提出健忘与盛怒有关。陈士铎在《辨证录》中说,健忘“乃五脏俱伤之病,不止心肾二经之伤也”。又云:“人有气郁不舒,忽忽如有所失,目前之事竟不记忆,一如老人之善忘,此乃肝气之滞,非心肾之虚耗也”。强调了肝郁对本病的影响。
  李用粹在《证治汇补》中指出,健忘可因“求望高远,所愿不遂”而成。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各种矛盾交织错杂,来自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求望高远,所愿不遂”作为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因此,精神抑郁不解,情志郁怒不伸在各种致病的情志因素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由郁怒而导致的健忘也必然随之增多。
  
  3、喜
  
  经云:“喜则气缓”,说明喜能缓和紧张,使营卫通利。如:《素问・举痛论》说:“喜则气和先达,营卫通利,故气缓矣”。但暴喜过度,又可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出现精神不能集中,甚则出现狂乱等症,故《灵枢・本神》说:“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心气耗散不守,心神涣散不藏,记忆就缺乏物质基础,健忘因此而作。可见,喜作为一种有益的情绪活动,对机体的影响也有两面性,超出一定的限度反而成为致病的因素。
  
  4、惊
  
  《素问・调经论》曰:“气血以并,阴阳相倾,气乱于卫,血逆于经,血气离居,一实一虚,血并于阴,气并于阳,故为惊狂……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喜忘”,《素问・玉机真脏论》又云:“春脉太过与不及,其病何如?歧伯曰:太过则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巅疾……”,均说明气血逆乱可致善忘。《诸病源候论》中说:“若风邪乘于血气,阴阳不和,时相并隔,乍虚乍实,血气相乱,致心神虚损而多忘”。提出“多忘”的病因是邪乘于血气,病机为“阴阳不和…血气相乱”,以上论述均指出气血逆乱是健忘的原因。《素问・举痛论》说:“惊则气乱”,说明突然受惊,可以导致气机逆乱,以至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进而导致健忘的发生。
  
  5、恐
  
  汪昂在《医方集解・补养之剂》中说:“人之精与志皆藏于肾,肾精不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也”,提出“迷惑善忘”与肾精不足有关。《灵枢・本神第八》云:“恐惧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疫痿厥,精时自下”。指出恐惧不解可损伤肾精,精伤化髓不足,除可发生骨酸痿厥、遗精等症外,髓海空虚,必然影响记忆功能。
  
  6、悲忧
  
  《灵枢・大惑论》说:“黄帝日:人之善忘,何气使然?歧伯曰:上气不足,下气有余,肠胃实而心肺虚。虚则营卫留于下,久之不以时上,故善忘也”。指出善忘是由于肠胃实滞而心肺两虚所致之虚实夹杂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说:“忧伤肺”,肺主气,忧伤肺则气虚;《素问・举痛论》说:“悲则气消”,悲哀过度则肺气耗伤。说明悲忧均可形成“上气不足……心肺虚”的病理机制,从而导致健忘。
  
  7、结论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说明情志活动对脏腑功能的影响具有选择性,不同情志活动可伤及不同脏腑。《灵枢・口问》说:“心者,五脏六脏之主也,……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强调了心在情志致病中的重要性。《素问・举痛论》说:“百病皆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说明情志活动可影响脏腑气机。由此可见,情志是影响脏腑气血的重要因素,脏腑气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因此,情志的异常必然导致记忆力减退的发生。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情志与记忆有密切关系,不良情绪刺激是记忆力减退的重要诱因。情志致病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情绪波动过于剧烈,如狂喜、大怒、暴受惊恐等;另一种是情绪波动持续时间过长,如经常处于忧虑、悲伤等不良心境中。因此,要保护脑功能,预防痴呆就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各种不良情绪刺激,做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这不但是预防疾病的需要,也是改善记忆,增智健脑的需要。

推荐访问:探析 减退 中老年 记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