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思考(最新)(完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思考(最新)(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心得体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思考(最新)(完整)

心得体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思考(最新)5篇

【篇1】心得体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思考(最新)

心得体会: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最新)

X省把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基层、进群众的重要举措,作为推进新时代群众工作的战略工程来抓,强化答卷意识,立足基层实际,加强探索创新,努力使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目前,全省8个全国试点和19个省级试点县(市、区)均建立组织体系、明确工作职责,整合阵地资源、激活志愿力量,着力推动文明实践工作到村进户、见人走心,广大农村群众对文明实践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一把手抓、抓一把手”强力推进

从更好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高度,谋划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动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实起来、强起来。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五级书记抓落实。试点工作在省委领导下进行,以省委书记娄勤俭为组长的省委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试点工作的组织推动,建立省级负总责、市级抓推进、县级抓落实工作机制,逐级逐层压实责任。省委书记娄勤俭在省委常委会会议、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和开展有关调研时,多次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要求,高标准做好试点工作,反对形式主义,敢于担当作为,让人民群众切实感悟到新时代精神力量,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打造X特色,为全国面上工作作出积极贡献。建立由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燕文为召集人,共23个省级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召开联席会议,制定印发任务分工实施方案,推动形成工作合力。比如,省科协向试点县(市、区)赠送流动科技馆,通过丰富的展品展箱助力自然科学知识普及。各设区市成立由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推进实施、人力调配、指导督查,组织协调农业农村、文化旅游、科技、教育、民政、卫生健康、体育等有关部门资源支持试点县(市、区)。试点县(市、区)党委承担主体责任,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既挂帅、又出征”,作为第一责任人研究、部署、推进、督查各项工作。为强化试点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的“一把手”责任,省委宣传部要求他们分别以文明实践中心主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长的身份每半年书面述职一次。乡镇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行政村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分别担任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所长和文明实践站站长,负责抓落实落地。

二是加强总体设计,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适度扩大试点范围,在精心组织实施8个全国试点县(市、区)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同时,选择19个县(市、涉农区)进行省级试点,实现全省13个设区市全覆盖。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列入2019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和省委、省政府1号文件,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实行一体化推进。各试点县(市、区)党委研究出台实施方案,对文明实践组织体系、活动内容、培训教材、人员队伍、活动项目等作出具体安排,明确试点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保障措施等。

三是加强工作保障,优化资源配置。实行“五纳入”,将试点工作纳入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纳入巡视巡察、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标准,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纳入志愿服务制度化工作考核重要内容。各地探索采取调剂使用、购买服务、社工+志愿者等多种方式,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工作队伍,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纳入2019年度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将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活动运转、人员培训和志愿者保险等必要性支出。

聚焦难题破解,紧扣“谁来做、做什么、怎样做”靶向施策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紧紧围绕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谁来做、做什么、怎样做等重点问题,整合人员队伍、资金资源、平台载体、项目活动,努力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成兼具思想政治引领、传播党的声音、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提供惠民服务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宣传教育阵地。

一是以志愿服务为抓手调动各方力量,解决“谁来做”的问题。跳出单纯依靠行政力量加强基层工作的思维定势,切实按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的思路来组建志愿服务队伍,策划志愿服务项目,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从省级层面看,省文明委印发《X省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标准化站点建设实施意见》,指导各地按照“有场地设施、有服务团队、有服务项目、有工作制度、有活动记录、有文化氛围”的标准,改造、新建一批志愿服务站点;
省有关部门组织文艺、科普、法治宣传、环保等志愿服务总队定期赴试点地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每个全国试点地区建立文艺志愿者乡村服务基地;
做常做实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成立1个志愿服务总团、7个志愿服务分团分赴8个全国试点地区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组织开展“文明实践志愿同行”学雷锋志愿服务集中行动,推动基层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蓬勃开展;
组织省内27家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27家全国及省级试点县(市、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结对共建。从试点地区来看,县(市、区)和乡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亲自担任县乡村三级志愿服务队伍的队长,带头做志愿者、带头参加文明实践活动;
积极引导在职党员、退休干部、退休教师、转业军人、返乡创业人士、文化能人、社会体育指导员以及先进模范人物、“新乡贤”等加入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
志愿者采取开设讲堂、恳谈交流、心理疏导、公益帮扶、上门拜访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全覆盖、分众化、菜单式的文明实践活动,帮助农村群众解决思想认识、政策法规、生产生活、卫生健康、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底,全省8个全国试点县(市、区)共有4000余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85.2万名注册志愿者、开展3.5万余次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二是以资源整合为重点打造工作平台,解决“怎样做”的问题。强化资源整合和功能融合,打造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康促进与体育服务等“五大平台”,统筹使用,协同运行。盘活“存量”阵地。县一级发挥枢纽作用,通过发放调查清单和实地走访,摸清“五大平台”在县乡村三级的服务阵地数量,梳理确定每个阵地的人员队伍、活动内容、工作方式和服务对象等,文明实践中心主任统筹协调全县域各类资源,在机构、人员、设施等权属不变的情况下,根据文明实践活动的需要和农村群众的需求,进行统筹整合、共享使用,提高公共服务资源综合使用效益。做优“增量”阵地。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十三五”时期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逐步完善乡镇、建制村、自然村等基层基本公共服务阵地,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提供有力保障。苏北地区在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过程中,强化系统性思维,注重从源头抓起,按照X省文明村镇的标准来规划、设计新型农村社区,科学布局建设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建强“线上”阵地。同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县级融媒体中心、“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两中心一平台”建设。试点县(市、区)探索将“两个中心”建设推进工作的组织架构等统一起来,用信息技术实现文明实践云平台、手机屏、数字电视屏、触摸展示屏、户外大屏等“一云四屏”的信息联通,促进资源对接、平台对接、队伍对接。县级融媒体中心发挥好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发布文明实践工作信息、动员组织群众参与文明实践、建立文明实践数据库、为文明实践提供技术支撑等作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立县乡村三级信息联络员队伍、提供来自一线的鲜活宣传报道素材、增强用户黏度等,努力实现网上网下文明实践活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试点县(市、区)的中心、所、站通过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组织的形式,组织引导党员和普通群众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积极运用平台丰富的资源,让线上学习成为常态,将理论学习融于日常,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

三是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创新方式方法,解决“做什么”的问题。按照“到村进户、见人走心”的要求,组织引导县乡村三级党员干部和基层志愿者面对面、经常性地与农村群众交心谈心,听取群众诉求、征集群众建议、搜集群众意愿,由群众“点单”,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分级制定“菜单”,把文明实践各项工作设计成具体志愿服务项目,实现供需对接“清单化”。比如,宜兴市组织“点亮行动”,由群众“点出您的需求”、党委政府“亮出我的服务”,3月初公开发布210个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张家港市出台指导意见,广泛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枢纽型志愿服务组织,实施专业化、社会化、精准化服务,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各地通过制度化安排,既满足群众的一般性需求,又满足困境儿童、孤寡老人、困难群众等的个性化需求,把理论政策、文化教育、科技环保、卫生健康、扶贫济困、情感关怀等一道道食粮端进群众家中、手中,打通群众工作“最后一百米”,实现服务群众“精准化”。比如,阜宁县的“政策法规进万家”、张家港市关爱外来务工人员的“虹筑之家”、溧阳市关爱老年人的“如意小食堂”、盱眙县关爱留守儿童的“山爸山妈”等一批志愿服务项目,有效满足特定人群需求。徐州市贾汪区推行文明实践“十必联”,即群众有喜事、丧事、难事、急事、病事必上门联系,群众家中有矛盾纠纷、信访诉求、当兵入伍、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必上门联系,努力发挥基层党组织温暖人心、凝聚人心的作用。盱眙县全面推行“四提四知”群众工作法:提户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提情知策。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在建设模式、运行方式、活动形式、工作方法上不搞一刀切,强调以县域为整体,系统谋划、打造特色,在扩大文明实践参与率覆盖面、增强吸引力感染力上作出探索,有些地方城区街道、社区也成立文明实践所、站,有些地方将文明实践组织网络延伸到自然村、企业、窗口单位、农民集中居住区等,建立文明实践点。比如,盱眙县从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入手,在“善道盱眙文明之城”微信公众号提前3天发布志愿服务项目,动员志愿者报名参与,组织文明实践活动,中心办公室对重点项目进行全程跟踪,并进行双向评价。

注重机制探索,着眼“长流水、不断线”常态推进

把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探索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促进文明实践活动“长流水、不断线”,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一是加强指导培训。省、设区市两级宣传部均建立部领导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区)联系制度,省委宣传部部务会相关成员分工挂点指导试点县(市、区)。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举办专题实务培训,帮助各设区市文明办主任、试点县(市、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主任及文明办主任、职能科室负责同志等200多人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理清工作思路,明确重点任务。举办全省乡镇街道宣传委员培训班,部领导向1300多名学员详细辅导、讲解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要领和方法。各全国试点县(市、区)分别举办为期2-3天的专题培训,县(市、区)党委书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讲授第一课,对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所长、文明实践站站长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等进行全员培训辅导,累计已培训2500余人次。张家港成立全国首个县级城市志愿者学院,编印本土化志愿服务通识类教材,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培训。

二是实化细化项目。围绕项目化推动试点工作,省委宣传部研究制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重点工作项目一览表》,分别列出2018年和2019年实施的24项、26项重点任务,明确重点责任部门、各设区市、试点县(市、区)的工作任务、项目清单、完成时限。各设区市发挥推进实施、指导督查作用,市委分管负责同志常态化进行专题调研,及时跟进重点任务完成情况。比如,南通市每季度召开一次现场会,通过实地观摩、交流互鉴加以推进。

三是强化交流互动。在新华日报、中国X网、交汇点新闻客户端、X文明网同步推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系列访谈”活动,陆续邀请试点县(市、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走进演播室与网友进行交流互动、介绍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以及文明实践活动开展的相关情况,展示文明实践成果。在省级层面访谈带动下,试点县(市、区)也邀请乡镇和重点责任部门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走进媒体演播室,开展系列访谈活动。试点地区依托“志愿X”平台进行注册登记管理、招募志愿者、活动展示、数据统计分析等,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篇2】心得体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思考(最新)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根据中央和省、市、县的统一部署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宣传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重要阵地;
是坚持“六个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
是宣讲各项方针政策、助推精准脱贫、深化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是加强和改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
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平台。通过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进一步增强全镇上下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提升城乡群众生活品质和文明素养,引导广大群众为建设“强富美高”新贡献智慧和力量。



坚持“文明实践、精神加油、人文关怀”的定位,在镇、村两级分别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实践站。以志愿服务为抓手调动各方力量,以资源整合为重点打造工作平台,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创新方式方法,着力打造政策理论宣讲平台、教育服务平台、文化服务平台、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健康促进与体育服务平台等五大平台。组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广泛开展科学理论、党的方针政策、核心价值观、群众文化、新风良俗、体育指导、医疗保健、社会治理等文明实践活动,活跃城乡文化生活,不断满足基层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二、工作原则



重点围绕农村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谁来做、做什么、怎样做的问题,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因地制宜开展各类便民惠民、乐民育民文明实践活动,更好推动农民全面发展、农村全面进步。



1.突出政治引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提升人民精神风貌,引领群众共同奋斗,推动城乡发展、乡村振兴,创造幸福生活。



2.坚持精准务实。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供需精准、供给有效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真正把高质量、常态化、受欢迎的各种优质资源和公共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做在群众心坎上。



3.加强资源整合。坚持党委主导、各方参与、群众互助,积极整合公共服务资源,与“六个高质量”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最美乡村建设、镇村环境整治相结合,与党员教育、科技推广、普法教育和移风易俗、我们的节日、志愿服务、道德讲堂、文化惠民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相融合。充分整合人员队伍、资金资源、平台阵地、项目活动,打破条块限制,合理调配,统筹利用,确保县域内所有资源在机构、人员、设施等权属不变的情况下,根据文明实践工作需要进行使用,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资源供应长效化、效应发挥最大化。



4.保持常态长效。建立完善长效工作机制,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把志愿服务有效融入城乡建设与管理、行业发展、基层党建、社区服务和群众日常生活之中,打通城乡公共服务体系运行机制、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工作机制、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机制,丰富拓展乡风文明志愿服务内容,推进志愿服务工作与其它工作合力合拍、相互促进、整体联动,推动文明实践活动和实践队伍常态化、制度化,把实践阵地建到群众家门口。



5.注重全面覆盖。采取“集中+分散”“线下+线上”“固定+流动”相结合原则,建立一批常驻群众身边的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开展经常性、面对面、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让广大群众在弘扬新风良俗中升华境界、增强本领,在乡村振兴发展实践中创新创业、收获幸福。



三、主要内容



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学思用相结合、知信行相统一,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大力弘扬共筑美好生活梦想的时代新风。



1.科学理论学习实践工程。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农村党员群众领会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核心理念、实践要求,不断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更加自觉地维护核心、拥戴领袖,更加自觉地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紧密结合农民实际,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提高群众思想境界、道德水平、文化素养,让他们更真切地领悟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更好地用于指导生产生活实践。(责任单位:组织办、文广服务中心、各村(居)场)



2.方针政策宣传宣讲工程。广泛深入宣传解读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阐释党中央、国务院大政方针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为民利民惠民政策,帮助农村干部群众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特别要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脱贫攻坚、致富兴业、农村改革、民生保障、生态环保、集中居住等与农民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讲清楚讲明白。整合各条线资源,发挥和拓展相关部门服务职能,利用精准脱贫、普法宣传、科普大篷车、文化惠民、家门口就业工程等载体,广泛开展送政策、送科技、送岗位、送农资、送信息、送文化、送法律、送健康、送保障、送关爱等城乡结对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农村群众诚实劳动、不懈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助力乡村振兴。(责任单位:扶贫办、文广服务中心、卫计服务中心、各村(居)场)



3.主流价值培育践行工程。持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行动,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传承弘扬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持续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道德建设。坚持创建惠民、创建育民,深入开展文明乡镇、文明村等八项细胞工程创评,不断扩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广泛宣传践行《文明20条》2.0版、《村规民约》《文明诚信三字经》《县“乡风文明十提倡十反对”》等,常态开展道德讲堂、乡风文明志愿服务活动。定期组织好人、星级文明户和好媳妇、好公婆、好妯娌等评比,深入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展示交流活动,大力培育新乡贤,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七五”普法和“法护人生、法进家庭、法润村居”活动,引导农村群众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责任单位:镇文广服务中心、司法所、各村(居)场)



4.群众文化生活丰润工程。有效整合乡村文化资源,大力扶持民间文艺社团和业余文化队伍,充分激发农民办文化的积极性,把活跃在农村的文化能人、民间艺人组织起来,把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调动起来。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深入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和地域特色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化拓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积极推进全民阅读行动,常态举办“三下乡”“幸福舞起来”“戏曲进校园、进乡村”“全民健身运动会”等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群众性系列文化主题活动,提振广大群众的精气神。持续开展“送文化、种文化”活动,引导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基层,不断推出抒写伟大时代,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具有浓郁乡村特色、充满正能量、深受农民欢迎的作品,把丰富的精神食粮送到广大群众眼前,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引领风尚。(责任单位:文广服务中心、各村(居)场)



5.文明风尚涵育提升工程。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示范带动作用,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加强管理服务,着力破除大操大办、厚葬薄养、封建迷信、黄赌毒等陈规陋习,涵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结合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和村庄环境改善提升行动,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以及改水、改厨、改圈等工作,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推行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积极倡导绿色低碳文明生活方式,组织广大群众从点滴小事做起、从房前屋后做起、从不文明习惯改起,自己动手净化绿化美化家庭院落和公共空间,推动科学健身、全民健身,争做优美生活环境的创造者和守护者。广泛开展《文明20条》2.0版进乡村活动,运用多种形式宣传普及社会交往、公共场所、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上网等方面的礼仪规范,引导农村群众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和规则,过上现代文明的生活。加强农村演出市场管理,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净化社会风气。弘扬科学精神,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依法规范农村宗教事务,着力解决农村宗教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群众互助组织关爱帮扶、精神慰藉作用,引导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责任单位:民政办、城建环卫服务中心、各村(居)场)



四、工作措施



按照《省“十三五”时期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试行)》的要求,夯实构筑实践载体,规范建立镇村两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和活动阵地。



一是建立功能完善的实践场所。按照“标识统一、质量优良、设施完备、氛围浓厚、功能齐全”的建设标准,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作为2019年度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纳入改善农民集中居住规划,统一建设。结合推进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社区、村居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档升级,配套建设科普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村史馆(室)等场所,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成为集学习培训、专题讲座、文化普及、休闲娱乐、便民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中心,满足群众对生态环境、品质生活、心灵享受和乡风文明的需要。要打通党群服务中心、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党员活动室、道德讲堂、应急广播体系,建立政策理论宣讲平台;
打通中小学、职业学校、社区教育中心、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乡村学校少年宫、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校外教育辅导站等,建立教育服务平台;
打通基层文联组织、戏剧团等文艺团体、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站、农家书屋、文化大院、群艺馆、影剧院等,建立文化服务平台;
打通科技示范基地、农村科技创新室、科技信息站、益农信息社、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科普活动室和现代农业产业园、电商产业园等,建立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
打通县、乡、村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建好用好体育场馆、各类健身活动场地,合理利用公园、广场,推动中小学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建立健康促进与体育服务平台。在镇、村层面按照“1个实践所+N个实践站+N个实践点”工作模式,分别建成高效农业、电商产业园、乡村旅游、文化广场(文化大院)、乡村学校少年宫等一批带动力强的实践基地和党员教育、科技普及、家风家训、道德讲堂、“一约四会”等一批示范性强的实践点。



二是建立为民敬业的文明实践志愿者队伍。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分级招募志愿者,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支队、大队,乡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和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分别担任支队长和大队长。坚持党员干部打头阵、当先锋,广泛发动各行业、各单位业务骨干,各类文化、医卫、农技等专家人才,“百姓名嘴”“乡贤读报团”成员,以及返乡创业人士、退休文化工作者、退休教师、典型模范人物等“新乡贤”走进实践现场,建立一批政治过硬、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固定实践志愿者队伍。



三是建立科学有效的实践方法。注重宣传教育与实践参与相结合,理论宣讲与技能传授相统一,群众点单与志愿者接单相衔接,既解决实际问题又解决思想问题,既真心服务群众又教育引导群众,实现教育与实践良性互动。通过编创文艺作品,利用政策“读”、小品“演”、快板“说”、诗歌“颂”、绘画“展”、共同“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群众语言,实现以文化人,增强实践服务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注重发挥好人榜样的引领作用,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方式,依托好人主题公园(广场、馆)、善行义举榜、道德讲堂、好人角等阵地,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事迹,引导激励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增强实践服务的感染力和带动力;
围绕群众需求,建立多维度服务配送机制,通过“派单+点单”“会场+现场”制定“文明实践”清单,以“菜单”的形式向基层配送资源和服务,增强实践服务的针对性和精准度;
按照“到村进户见人走心”的要求,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特色鲜明、贴近群众的工作方式和载体,开展政策宣传、经验介绍、讨论交流、知识竞答、技术比赛、上门拜访等活动,提高实践服务的参与性和可感受度;
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利用微信群、网站等互联网手段,建设网上文明实践中心,开设微党课等实践栏目,定期更新实践内容,实现网上网下同频共振,推动实践活动更具时代感和便捷性。通过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好、留得住的方式和内容,既学习又实践,既明理又躬行,真正把群众“留下来”“融进来”“带起来”。



四是建立务实管用的实践制度。按照有明确阵地、有专职人员、有统一标识、有活动菜单、有规范制度及地方特色“六有”标准,充分整合、统筹调配各类阵地、人员、项目、活动,切实推进实践中心、实践所、实践站建设。各乡镇(街道、场)、各单位、各部门要按照“年初有计划、月月有主题、旬旬有重点、周周有活动、节庆有安排、场场都精彩、常态不断线”的要求,细化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任务清单,排出路线图和时间表,明确时间、地点、内容、受众范围等,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公示。各实践所(站)每月至少开展2次集中实践活动,并提前发布预告,便于群众知晓和志愿者报名参与。流动实践所(站)可建在生产生活一线,现场进行面对面实践活动。注重与劳动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重大节庆和春节、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相结合,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单位和个人参与情况与基层评先推优挂钩,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积极性。



五、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摆上突出位置,纳入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成立由党委书记任中心主任的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办公室设在党政办,分管宣传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全镇文明实践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做好工作规划、队伍建设、人员培训、活动组织等工作。建立1个乡镇实践所、17个村级实践站和若干实践基地(活动阵地),镇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所长,村(居)党组织书记担任站长;
探索采取调剂使用、购买服务、社工+志愿者等方式,按照实践所、站分别不少于2-3名和1 名配齐工作人员,确保实践活动有人组织、常态开展。各乡镇(街道、场)要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以明晰的工作思路、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推动实践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2.加强舆论宣传。深入挖掘工作中的鲜活经验和有效做法,及时推出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典型和创新案例。充分调动实践所(站、点)、志愿服务队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让实践所(站、点)成为群众“学习、实习、实践”的精神家园。



3.加强督查指导。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纳入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纳入村居目标管理体系。对各单位实践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常态督查,定期考核评估,倒逼责任落实,推动实践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确保实践工作取得实效。

【篇3】心得体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思考(最新)


-



关于印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考核细则》的通知

各镇党委(街道工委)、区直各部门(单位)党组织、各省市级文明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委办公室的通知》(章办发〔2018〕28号)工作部署要求,区文明办研究制定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考核细则》,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附:1.×××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考核细则 2.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考核标准 3.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考核标准 4.省市级文明单位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考核标准

××××××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18年10月17日
可修编


- 附件1: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考核细则

项目
考核标准
责任单位 各镇街;
区文明办、区文广新局、区教体建设综合阵地。整合区文博中心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局、区老干部青少年科技中心、关工委等现有阵地,着力打造综合性文明实践阵地。各镇(街道)驻地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公园)
局、团区委、区科协、区总工会、区妇联、区司法局、区卫计局、区民政局
建设线上阵地。建设“文化e点通”综合云平台,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研究所。注重运用“互联网+”方式,综合运用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手机APP等渠道,及时发布文明实践容和信息,交流工作情况,打造文明实践信息互通共享的工作平台。

工 作 阵 地
建设志愿服务平台。建立区志愿服务指导中心,整合全区志愿者资源,组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推动镇(街道、村(社区组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在“泉城志愿服务”网注册志愿者,区直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按照单位人数60%以上注册,每降低5%扣1分,镇(街道)、村(社区)按照辖区人口13%注册,每降低5%扣1分。
四是建设基层阵地。镇(街道)和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站达到“六有”标准:(有固定场所、有统一标志、有专人负责、有志愿队伍、有课程安排、有效果评价)。各镇(街道) 镇(街道)所辖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按照村(社区)比例,每降低5%扣1分,扣完为止。
建设社会化阵地。全区中小学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课堂,可与学校心理健康辅导站合用,达到“六有”标准;
推动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若干文明实践论坛、功能室、站所等;
各省市级文明单位在道德讲堂基础上,加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牌匾,达到“六有”标准(有固定场所、有统一标志、有专人负责、有志愿队伍、有课程安排、有效果评价)。
各镇街;
区教体局、区直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省市级文明单位
10 10 区直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各镇(街道)
5 各镇街;
区委宣传部、文明办、文广新局
5 5 分值
可修编


- 一是中心制单。制定全区文明实践活动总单。各镇(街道)绘制文明实践服务场所、服务容和阵地分布图,通过手机APP和互联网等技术,及时发布公告公示,让群众自由选择实践服务容。二是群众点单。市民群众通过在“文化e点通”发布平台及时查看文明实践容,并根据文明实践场所、时间、人数等,点单选择服务容。三是志愿领单。根据群众需求,工 作 流 程
在“文化e点通”综合云平台发布志愿服务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也可根据群众需求直接向志愿者“派单”。四是政府买单。由各镇(街道)、村(社区)统计当月本地文明实践活动情况、志愿者文明实践活动情况,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办公室报送。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提供志愿者基本人身保险、交通补贴等。五是社会评单。建立社会评单系统,由社会各界对各镇(街道)、村(社区)和志愿者工作情况进行效果评价。六是考核定单。将文明实践工作开展情况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分类制定对镇(街道)、村(社区)、志愿者考核细则。
各镇街;
区委组织部、区纪委、区政法委、区委党“六讲”立村风。即讲理论、讲政策、讲经典、讲法治、讲道德、讲科技。每月至少组织一次“主题党日”活动;
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形势政策宣讲活动;
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非遗传承行”“经典诵读”等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活动;
每月组织一次“法治进乡村”活动;
每月组织一次道德讲堂集中活动;
每月组织一次服务三农集中行动。

工 作 容
校、区文明办、区农办、区文广新局、区党史委、区科协、区科技局、区司法局、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卫计局、区民政局、区环卫中心
“六评”树正气。即评楷模、评家风、评环境、评村风、评支部、评党员。每季度组织一次群众推选善行义举活动,及时更新“善行义举四德榜”;
每季度推选一定数量的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好邻里等先进典型;
实施家庭环境美化工程,积极争创“出彩人家”,扎实推动改水改厕、使用清洁能源、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指导;
每季度组织一次评议活动,推树典型人物,鞭挞歪风陋习;
每季度组织一次各镇(街道);
区委组织部、区纪委、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区妇联、区民政局、区环卫中15 15 区文明办、区直各部门;
各镇(街道)
5 “支部评议日”活动,与广大群众座谈交流、征求意见建议。


可修编


- 各镇(街道);
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六帮”解民忧。即帮创业、帮生活、帮贫困、帮调解、帮扶贫、助残、调解、民政、老龄、教育、文化和信访等基本服务容。各镇(街道)、区直有关部门、村(社区)和广大区政法委、区委、区扶贫办、区司法15 救助、帮心理。要采取切实措施,为群众提供农技、法律、农办、团区志愿者,要积极采取“服务月”“行动周”“恳谈日”等形式,局、区民政组织上门拜访、恳谈交流、心理疏导、公益帮扶、民生救助、局、区教体银龄互助等,面对面、心连心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引导形成干群一心、守望相助、患难相恤的社会风尚,架起干群连心桥。
局、区文广新局、区残联、区农业局、区老龄办、区信访局、区经信工 作 容
“六兴”乐民生。即兴人才、兴院团、兴创作、兴庆典、兴民俗、兴经典。实施基层文化人才培养计划,广泛举办乡土文化公益培训,组织开展文化人才培训、非遗传承行、民星才艺大赛等活动;
整合壮大全区文化院团、庄户剧团力量,每年开展“一村一场戏”、文化下乡送巡演、电影、戏曲等系列“送文化”活动;
组织实施“文艺六百工程”,组织力量创作一批接地气、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
围绕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组织“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有条件的村(社区)要建设并充分利用好文化大院、礼堂、殡葬服务中心等设施,组织“文明迎亲队”、鼓乐队等,为群众婚丧嫁娶、成人升学等人生节点举办仪式;
认真整理具有浓郁章丘特色的乡风民俗,结集出版大众读物,组织创作演出剧目,开展群众汇演活动;
大力培育和建设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乡土文化,推动建设儒学讲堂、村史馆、党史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积极培育特色村(社区)。
各镇街;
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区人才办、区文广新局、区民政局、区农办、区党史委 局
15 附件2:
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建设考核标准

考核项目
考核标准
分值
可修编


- 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任分中心主任,宣传委员任办公室主任。农委、有组织机构
司法、民政、老龄、教育、文化、信访等主要涉农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显著位置悬挂组织机构版面。
有统一标牌
门口挂“xx镇街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牌匾。
设分中心办公室,可与道德讲堂合用,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室环境整洁、宣传氛围浓厚,能组织集中宣讲活动。有“六讲”(讲有固定场所
理论、讲政策、讲经典、讲法治、讲道德、讲科技)、“六评”(评楷模、评家风、评环境、评村风、评支部、评党员)、“六帮”(帮创业、帮生活、帮贫困、帮调解、帮救助、帮心理)、“六兴”(兴人才、兴院团、兴创作、兴庆典、兴民俗、兴经典)固定版面。

根据村(社区)数量配备志愿者队伍,每个村(社区)配备1-2名,有志愿者队伍
有、照片、手机号、服务项目等基本信息;
有志愿者管理制度;
每个村(社区)固定1-2名志愿者作为联系人,有分布图。
设立服务网格地图,涵盖所辖村(社区)位置、支部(总支)书记、手机号;
设立监督。
根据志愿者提供服务情况,设立课程安排表,列举服务时间、服务容、服务次数。
对各村(社区)文明实践情况进行效果评价,可按照五星评价方式评价;
每个月评价一次。
建立文明实践工作档案,有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料,分类整理完善。
10 15 5 10 有服务网格图
15 有课程安排表
20 有效果评价表
20 有档案资料
5 可修编


- 附件3:
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考核标准
考核项目 有组织机构
考核标准
村(社区)书记任实践站主任,两委成员、党员、村民代表等为成员。显著位置悬挂组织机构版面。
门口挂“xx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牌匾
有办公室,可与道德讲堂合用,室环境整洁、宣传氛围浓厚,能组织集中宣讲活动。有“六讲”(讲理论、讲政策、讲经典、讲法治、讲道德、讲科技)、“六评”(评楷模、评家风、评环境、评村风、评支部、评党员)、“六帮”(帮创业、帮生活、帮贫困、帮调解、帮救助、帮心理)、“六兴”(兴人才、兴院团、兴创作、兴庆典、兴民俗、兴经典)固定版面。
有志愿者队伍,组成人员为:镇街配备的1-2名志愿者,本村(社分值
10 有统一标牌
5 有固定场所
15 有志愿者队伍
区)党员、红白理事会成员、民事调解人员和其他村民代表;
有、照片、手机号。
将本村(社区)水、电、暖、红白事、民事调解等服务项目,制定专人负责,有、手机号、监督。
根据志愿者提供服务情况,设立课程安排表,列举服务时间、服务容、服务次数。
对上级和本村选派的志愿者服务情况进行效果评价,可按照五星评价方式评价;
每个月评价一次。
建立文明实践工作档案,有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料,分类整理完善。
10 有民生服务图
15 有课程安排表
20 有效果评价表
20 有档案资料
5 可修编


- 附件4:

省市级文明单位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考核标准
考核项目 有组织机构
考核标准
显著位置悬挂组织机构版面。
分值
10 有统一标牌 单位道德讲堂加挂“xx单位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牌匾。

有办公室,可与道德讲堂合用,室环境整洁、宣传氛围浓厚,能组织集中宣讲活动。
本单位80%以上的干部职工在“泉城志愿服务网”注册为志愿者,有志愿者花名册、志愿证号。
列举本单位为群众提供的服务项目容,制定专人负责,有、手机号、监督。
10 有固定场所
15 有志愿者队伍
15 有民生服务项目
15 有课程安排表
根据志愿者提供服务情况,设立课程安排表,列举服务时间、服务容、服务次数。
20 有档案资料
建立文明实践工作档案,有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料,分类整理完善。
15
可修编

【篇4】心得体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思考(最新)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根据中央和省、市、县的统一部署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宣传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重要阵地;
是坚持“六个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
是宣讲各项方针政策、助推精准脱贫、深化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是加强和改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
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平台。通过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进一步增强全镇上下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提升城乡群众生活品质和文明素养,引导广大群众为建设“强富美高”新贡献智慧和力量。

坚持“文明实践、精神加油、人文关怀”的定位,在镇、村两级分别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实践站。以志愿服务为抓手调动各方力量,以资源整合为重点打造工作平台,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创新方式方法,
着力打造政策理论宣讲平台、教育服务平台、文化服务平台、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健康促进与体育服务平台等五大平台。组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广泛开展科学理论、党的方针政策、核心价值观、群众文化、新风良俗、体育指导、医疗保健、社会治理等文明实践活动,活跃城乡文化生活,不断满足基层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二、工作原则
重点围绕农村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谁来做、做什么、怎样做的问题,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因地制宜开展各类便民惠民、乐民育民文明实践活动,更好推动农民全面发展、农村全面进步。
1.突出政治引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提升人民精神风貌,引领群众共同奋斗,推动城乡发展、乡村振兴,创造幸福生活。

2.坚持精准务实。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供需精准、供给有效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真正把高质量、常态化、受欢迎的各种优质资源和公共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做在群众心坎上。
3.加强资源整合。坚持党委主导、各方参与、群众互助,积极整合公共服务资源,与“六个高质量”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最
美乡村建设、镇村环境整治相结合,与党员教育、科技推广、普法教育和移风易俗、我们的节日、志愿服务、道德讲堂、文化惠民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相融合。充分整合人员队伍、资金资源、平台阵地、项目活动,打破条块限制,合理调配,统筹利用,确保县域内所有资源在机构、人员、设施等权属不变的情况下,根据文明实践工作需要进行使用,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资源供应长效化、效应发挥最大化。
4.保持常态长效。建立完善长效工作机制,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把志愿服务有效融入城乡建设与管理、行业发展、基层党建、社区服务和群众日常生活之中,打通城乡公共服务体系运行机制、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工作机制、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机制,丰富拓展乡风文明志愿服务内容,推进志愿服务工作与其它工作合力合拍、相互促进、整体联动,推动文明实践活动和实践队伍常态化、制度化,把实践阵地建到群众家门口。
5.注重全面覆盖。采取“集中+分散”“线下+线上”“固定+流动”相结合原则,建立一批常驻群众身边的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开展经常性、面对面、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让广大群众在弘扬新风良俗中升华境界、增强本领,在乡村振兴发展实践中创新创业、收获幸福。

三、主要内容
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学思用相结合、知信行相统一,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大力弘扬共筑美好生活梦想的时代新风。

1.科学理论学习实践工程。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农村党员群众领会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核心理念、实践要求,不断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更加自觉地维护核心、拥戴领袖,更加自觉地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紧密结合农民实际,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提高群众思想境界、道德水平、文化素养,让他们更真切地领悟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更好地用于指导生产生活实践。场)
2.方针政策宣传宣讲工程。广泛深入宣传解读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阐释党中央、国务院大政方针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为民利民惠民政策,帮助农村干部群众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特别要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脱贫攻坚、致富兴业、农村改革、民生保障、生态环保、集中居住等与农民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讲清楚讲明白。整合各条线资源,发挥和拓展相关部门服务职能,利用精准脱贫、普法宣传、科普大篷车、文化惠民、家门口就业工程等载体,广泛开展送政策、送科技、送岗位、送农资、送信息、送文化、送法律、送健康、送保障、送关爱等城乡结对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农村群众诚实劳动、不懈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助力乡村振兴。场)
3.主流价值培育践行工程。持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行动,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传承弘扬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
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持续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道德建设。坚持创建惠民、创建育民,深入开展文明乡镇、文明村等八项细胞工程创评,不断扩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广泛宣传践行《文明20条》2.0版、《村规民约》《文明诚信三字经》《县“乡风文明十提倡十反对”》等,常态开展道德讲堂、乡风文明志愿服务活动。定期组织好人、星级文明户和好媳妇、好公婆、好妯娌等评比,深入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展示交流活动,大力培育新乡贤,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七五”普法和“法护人生、法进家庭、法润村居”活动,引导农村群众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场)
4.群众文化生活丰润工程。有效整合乡村文化资源,大力扶持民间文艺社团和业余文化队伍,充分激发农民办文化的积极性,把活跃在农村的文化能人、民间艺人组织起来,把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调动起来。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深入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和地域特色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化拓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积极推进全民阅读行动,常态举办“三下乡”“幸福舞起来”“戏曲进校园、进乡村”“全民健身运动会”等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群众性系列文化主题活动,提振广大群众的精气神。持续开展“送文化、种文化”活动,引导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基层,不断推出抒写伟大时代,讴歌
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具有浓郁乡村特色、充满正能量、深受农民欢迎的作品,把丰富的精神食粮送到广大群众眼前,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引领风尚。场)
5.文明风尚涵育提升工程。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示范带动作用,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加强管理服务,着力破除大操大办、厚葬薄养、封建迷信、黄赌毒等陈规陋习,涵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结合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和村庄环境改善提升行动,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以及改水、改厨、改圈等工作,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推行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积极倡导绿色低碳文明生活方式,组织广大群众从点滴小事做起、从房前屋后做起、从不文明习惯改起,自己动手净化绿化美化家庭院落和公共空间,推动科学健身、全民健身,争做优美生活环境的创造者和守护者。广泛开展《文明20条》2.0版进乡村活动,运用多种形式宣传普及社会交往、公共场所、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上网等方面的礼仪规范,引导农村群众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和规则,过上现代文明的生活。加强农村演出市场管理,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净化社会风气。弘扬科学精神,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依法规范农村宗教事务,着力解决农村宗教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群众互助组织关爱帮扶、精神慰藉作用,引导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场) 四、工作措施

按照《省“十三五”时期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的要求,夯实构筑实践载体,规范建立镇村两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和活动阵地。
一是建立功能完善的实践场所。按照“标识统一、质量优良、设施完备、氛围浓厚、功能齐全”的建设标准,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2019年度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纳入改善农民集中居住规划,统一建设。结合推进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社区、村居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档升级,配套建设科普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村史馆等场所,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成为集学习培训、专题讲座、文化普及、休闲娱乐、便民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中心,满足群众对生态环境、品质生活、心灵享受和乡风文明的需要。要打通党群服务中心、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党员活动室、道德讲堂、应急广播体系,建立政策理论宣讲平台;
打通中小学、职业学校、社区教育中心、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乡村学校少年宫、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校外教育辅导站等,建立教育服务平台;
打通基层文联组织、戏剧团等文艺团体、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站、农家书屋、文化大院、群艺馆、影剧院等,建立文化服务平台;
打通科技示范基地、农村科技创新室、科技信息站、益农信息社、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科普活动室和现代农业产业园、电商产业园等,建立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
打通县、乡、村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建好用好体育场馆、各类健身活动场地,合理利用公园、广场,推动中小学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建立健康促进与体育服务平台。在镇、村层面按照“1个实践所+N个
实践站+N个实践点”工作模式,分别建成高效农业、电商产业园、乡村旅游、文化广场、乡村学校少年宫等一批带动力强的实践基地和党员教育、科技普及、家风家训、道德讲堂、“一约四会”等一批示范性强的实践点。
二是建立为民敬业的文明实践志愿者队伍。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分级招募志愿者,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支队、大队,乡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和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分别担任支队长和大队长。坚持党员干部打头阵、当先锋,广泛发动各行业、各单位业务骨干,各类文化、医卫、农技等专家人才,“百姓名嘴”“乡贤读报团”成员,以及返乡创业人士、退休文化工作者、退休教师、典型模范人物等“新乡贤”走进实践现场,建立一批政治过硬、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固定实践志愿者队伍。
三是建立科学有效的实践方法。注重宣传教育与实践参与相结合,理论宣讲与技能传授相统一,群众点单与志愿者接单相衔接,既解决实际问题又解决思想问题,既真心服务群众又教育引导群众,实现教育与实践良性互动。通过编创文艺作品,利用政策“读”、小品“演”、快板“说”、诗歌“颂”、绘画“展”、共同“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群众语言,实现以文化人,增强实践服务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注重发挥好人榜样的引领作用,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方式,依托好人主题公园、善行义举榜、道德讲堂、好人角等阵地,
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事迹,引导激励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增强实践服务的感染力和带动力;
围绕群众需求,建立多维度服务配送机制,通过“派单+点单”“会场+现场”制定“文明实践”清单,以“菜单”的形式向基层配送资源和服务,增强实践服务的针对性和精准度;
按照“到村进户见人走心”的要求,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特色鲜明、贴近群众的工作方式和载体,开展政策宣传、经验介绍、讨论交流、知识竞答、技术比赛、上门拜访等活动,提高实践服务的参与性和可感受度;
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利用微信群、网站等互联网手段,建设网上文明实践中心,开设微党课等实践栏目,定期更新实践内容,实现网上网下同频共振,推动实践活动更具时代感和便捷性。通过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好、留得住的方式和内容,既学习又实践,既明理又躬行,真正把群众“留下来”“融进来”“带起来”。
四是建立务实管用的实践制度。按照有明确阵地、有专职人员、有统一标识、有活动菜单、有规范制度及地方特色“六有”标准,充分整合、统筹调配各类阵地、人员、项目、活动,切实推进实践中心、实践所、实践站建设。各乡镇、各单位、各部门要按照“年初有计划、月月有主题、旬旬有重点、周周有活动、节庆有安排、场场都精彩、常态不断线”的要求,细化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任务清单,排出路线图和时间表,明确时间、地点、内容、受众范围等,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公示。各实践所每月至少开展2次集中实践活动,并提前发布预告,便于群众知晓和志愿者报名参与。流动实践所可建在生产生活一线,现场进行面对面实践活动。注重与劳动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
等重大节庆和春节、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相结合,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单位和个人参与情况与基层评先推优挂钩,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积极性。

五、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摆上突出位置,纳入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成立由党委书记任中心主任的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办公室设在党政办,分管宣传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全镇文明实践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做好工作规划、队伍建设、人员培训、活动组织等工作。建立1个乡镇实践所、17个村级实践站和若干实践基地,镇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所长,村党组织书记担任站长;
探索采取调剂使用、购买服务、社工+志愿者等方式,按照实践所、站分别不少于2-3名和1 名配齐工作人员,确保实践活动有人组织、常态开展。各乡镇要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以明晰的工作思路、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推动实践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2.加强舆论宣传。深入挖掘工作中的鲜活经验和有效做法,及时推出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典型和创新案例。充分调动实践所、志愿服务队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让实践所成为群众“学习、实习、实践”的精神家园。
3.加强督查指导。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纳入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纳入村居目标管理体系。对各单位实践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常态督查,定期考核评估,倒逼责任落实,推动实
践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确保实践工作取得实效。


【篇5】心得体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思考(最新)

创新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调
查与思考
目前,沙洋县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镇级实践所14个、村级实践站264个,开展文明实践活动1768场次,完成女童保护、幸福家园、助鹰翱翔、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项目35个。全县积极推进“五融合”,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构建起文明实践活动大格局,助推社会文明和谐。
(一)理念融合,解决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理解不深的问题。
沙洋县按照中央、省、市相关要求,结合本地实际,从开始谋划新时代文明中心建设时,就围绕文明、文化两个关键词,开展基层调研,选取拾回桥镇、毛李镇三坪村、曾集镇孙店村、沈集镇彭堰村等镇村试点示范,探索积累经验,逐步形成“双文融合”理念。在此基础上,全县按照“双文融合”理念,探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保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内涵和外延准确。(二)阵地融合,解决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场地缺乏的问题。鉴于全县村镇社区都建有规范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沙洋县13个镇依托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场地建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同时,选择拾回桥镇作为全县示范点,指导拾回桥镇在“双文融合”

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招商引资,引入社会资金,整合政府资源,探索建成了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乡村文化综合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一体(以下简称“三位一体”)的示范基地。
(三)力量融合,解决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人员不够的问题。沙洋县一方面通过“双文融合”,整合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同步兼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管理人员;另一方面,积极倡导全民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不断壮大志愿服务队伍。目前,全县网上注册登记的志愿者人数达6.8万人。
沙洋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辖区现有的志愿者和文化工作者为骨干力量,招募社会志愿者,组建了传思想、传政策、传法治、传新风、传文化、传科技“六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四)资金融合,解决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经费不足的问题。沙洋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整合项目投入、阵地经营赢利等三种途径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和开展活动提供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每年国家、省、市、县四级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美丽乡村建设等政策性项目资金和镇政府“以钱养事”专项资金,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倾斜,融合使用,保障文明实践活动的基本经费。同时,整合新体育健身工程、数字共享工程、电影放影工程等文化项目资金,用于完善阵地功能、保障活动经费。(五)管理融合,解决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机制不顺的问题。沙洋县明确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由县委负总责,县

委宣传部负责统筹指导,县委文明办、县文化和旅游局具体管理,团县委、县民政局、县农业农村局等县直相关单位承担相应管理职责。各镇党委对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建设工作负总责,“三位一体”工作人员负责具体工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工作负总责,统筹村组干部、宣传员、文化员、志愿者等力量,组织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和文化活动。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少数镇(区)、部门没有充分认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思想重视不够、理解有偏差、存在畏难情绪。
(二)阵地资源整合不到位。未打破部门界限和条块分割,整合统筹现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还不到位。表现为统筹调配不够、盘活激活不够、联通共享不够。
(三)志愿服务队伍不强。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的不断深入,志愿服务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但志愿服务队伍建设仍存在人员少、素质不高、结构单一、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
(四)体制机制不完善。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工作中,虽然建立了工作运行机制、工作保障机制,但存在部门联动机制、经费保障机制、考核机制、激励嘉许机制不完善,制约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对策建议

(一)在领会重要性上下功夫,着力解决文明实践“为什么做”的问题。
1.学习领会中央决策部署。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新时代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举措。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文件精神和省市相关工作安排部署,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上来,要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线,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2.搞好顶层设计。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中央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最新战略部署,是推动农村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守正创新的重要工程,要深入思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背景、目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等方向性、基础性问题,搞好顶层设计,落实建设路径。
3.落細落实见成效。“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在领会重要性和准确把握实践要求基础上,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结合实际,探索推广“双文融合”模式,把各类阵地资源、文化资源、人才资源等挖掘调动起来,打通贯通联通,形成整体合力,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沙洋落地生根。
(二)在盘活阵地资源上下功夫,着力解决文明实践“在哪做”的问题。
1.“双文融合”建阵地。在县城,建设文化综合体总部,实行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文化综合体“合二为一”,将其打造成群众

开展志愿服务和文体活动的主阵地。在镇(区),规划建设乡村文化综合体,实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乡村文化综合体“双文融合”“三位一体”。在村(社区),整合现有的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道德讲堂、文体广场、农家书屋等各类阵地资源,按照“双文融合”模式,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形成固定的活动场所,为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提供活动阵地和工作条件。
2.整合资源搭平台。打破条块界限,强化资源整合和功能融合。打通党校(行政学院)、党群服务中心、党员电教中心、党员活动室、道德讲堂、文化服务中心等,建立理论宣讲平台;打通普通中小学、职业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乡村学校少年宫等,建立教育服务平台;打通基层歌舞团、戏剧团等文艺团体,以及图书馆、文化馆、影剧院、农家书屋等,建立文化服务平台;打通科技示范基地、科普大篷车等,建立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打通县、镇、村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建好用好县级体育场馆、农村健身活动场地,推动中小学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建立健身体育服务平台。涉及各平台的机构、人员、资源设施等权属不变,根据文明实践工作需要统一调配使用,明确专人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管理服务等工作,切实提高县、镇、村三级公共服务资源综合使用效益。
3.单位联动建阵地。农村基层涉及的民生事务多,相对应的机构、企事业单位也多,因此要打通涉及文明实践工作的各单位,

发挥行业机构和组织资源优势,建立面向群众、服务群众的平台和阵地。依托村级党员活动中心建设项目,采取县直单位对口援建、村自筹资金兴建、文化部门专项补助途径,建成集宣传教育、文化娱乐、运动健身、图书阅览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
4.统筹“两个中心”建设。统筹推进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县融媒体中心建设,充分利用县融媒体中心网络平台,开设”文明实践”专栏,建立健全“群众点单、中心(所、站)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四单工作机制,群众在手机上直接按需点单,中心(所、站)把握群众最关注的领域、最亟须解决的问题、最喜爱的服务形式、最欢迎的服务内容,根据群众需求,精准设置、配送志愿服务项目。
(三)在壮大志愿队伍上下功夫,着力解决文明实践“谁来做”的问题。
1.建强志愿服务队伍。建立县、镇、村三级志愿服务队伍。县级组建志愿服务总队,县委书记担任总队长;各镇(区)组建志愿服务支队,镇(区)党委书记担任支队长;各村(社区)组建志愿服务大队,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大队长,分别负责统筹协调本辖区内的志愿服务活动。
2.发展志愿服务组织。推进“放管服”改革,支持引导志愿服务组织依法登记。鼓励各地各部门建立志愿服务组织孵化基地,在活动场地、活动资金、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优先支持,扶持志

愿服务组织发展。加强联络服务指导,有序引导志愿服务群、爱心群等志愿服务自治组织规范发展。
3.加强志愿者培训。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每半年至少组织开展1次志愿服务培训,培养志愿服务骨干,增强服务能力。加强志愿服务组织的组织引导和孵化培育,提高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能力。
(四)在强化组织保障上下功夫,着力解决文明实践“持久做”的问题。
1.加强组织领导。一是建立县镇村“三级书记”负责制。县级层面,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设在县委宣传部,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兼任办公室主任。镇级层面,文明实践所设在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镇委书记任所长,分管党群工作的副书记任副所长,宣传委员任办公室主任。在村级层面,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主阵地设在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任站长。二是建立责任体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文明办)协调组织、职能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责任体系,形成县、镇(区)、村(社区)三级管理机制,做到责任环环相扣、压力层层传递,强力推动各项工作有效落实,形成全社会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有利局面。
2.建立工作制度。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任总召集人,县文明委成员单位负责人为成员,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听取各地各部门文明实践开展情况汇报,了解群

众的反响,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建立文明实践月报制度,定期由县有关部门、镇(区)报送本月文明实践活动开展情况,推动文明实践工作向基层延伸。二是建立考核制度。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试点工作纳入全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将志愿服务纳入党建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等重要考核项目,加强考核考评结果运用,引导全县干部群众积极稳妥、富有成效地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三是建立资源下沉机制。充分发挥文明单位作用,建立下沉志愿服务等机制,开展向镇(区)、村(社区)派送志愿服务活动,弥补基层志愿服务资源的不足。
3.完善工作保障。一是建立工作人员保障机制。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县委文明办合署办公,根据工作需要配备不少于3人的工作力量。镇(区)根据自身规模及实际工作需要,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采取县聘镇用、派出制等形式,配备2-3名工作人员,协助所长负责文明实践具体工作。村(社区)采取由政府购买公益文化岗位的方式,配置1名专(兼)职工作人员,协助站长负责文明实践具体工作。二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和志愿服务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和乡镇统筹,建立完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文明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依法发展志愿服务基金,鼓励企事业单位、公益慈善组织和公民个人对志愿服务进行资助,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筹资机制。三是完善激励嘉许制度。制定激励制度,如《沙洋县注册志愿者管理

办法》《沙洋县志愿服务激励回馈办法(试行)》《沙洋县志愿服務时长和积分管理办法(试行)》,依据志愿服务时长、效果和满意度等进行积分,开展志愿服务星级认定。每年开展“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评选表彰活动,营造“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良好社会氛围。设立“志愿服务超市”,村民可以以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日常生活用品,营造人人争做志愿者、全社会参与文明实践的氛围。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新时代 实践 心得体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思考(最新) 心得体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思考(最新) 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