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时代该有思想逻辑思想宣传合集(完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新时代该有思想逻辑思想宣传合集(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2年新时代该有思想逻辑思想宣传合集(完整)

  【导语】:弘扬伟大民族精神,需要广大青年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知行合一。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新时代该有的思想逻辑的思想宣传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时代该有的思想逻辑】一

  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拥有8900多万名党员、45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维护核心是事关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全党拥护、人民爱戴、当之无愧的党的核心、军队统帅、人民领袖。新时代,我们要自觉维护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深刻认识到维护核心就是维护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认为,维护核心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基础,党有核心才能思想上高度统一、政治上高度团结、行动上高度一致。维护核心的前提是忠诚核心,维护核心的目的是捍卫核心。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维护核心,才能保持党的团结统一,才能使党的领导坚强有力。维护核心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在长期发展中积累的宝贵经验。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党的历史时曾指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党的xx大以来,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党的各项事业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管党治党积累了宝贵经验,其中一条就是在全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是紧密联系、相互支撑的,无论是讲政治、顾大局还是重看齐,目标和重心都在于维护核心。维护核心就是讲政治,维护核心就是顾大局,维护核心就是重看齐。没有核心意识,不自觉维护核心,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就无从谈起。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现实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世界面临百年不遇的大变局,世界格局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调整;国内形势正在发生多方面的深刻变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是,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只有坚决维护核心,坚决维护以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和国家才能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我们的事业才能乘风破浪、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呈现新气象新作为,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尤须深刻认识维护核心的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维护核心就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的权威,首先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对于我们党来说,有核心才有灵魂,有核心才能凝心聚力,从而汇聚起无穷无尽的力量。因此,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首先要自觉维护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核心就是维护党的权威,就是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只有维护核心才能保证全党服从中央,才能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维护核心就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党的xx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体现了深厚的人民情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人民”是高频词,整个报告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这些重要论述既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优秀的政治品格,又洋溢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崇高情怀。新时代,维护核心就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维护人民的幸福生活。

  【新时代该有的思想逻辑】二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新时代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深刻认识、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根本要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热切期盼,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首要政治前提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近代以来,面对日益衰弱的国家,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欺凌,面对陷入深重灾难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众多仁人志士曾为中华民族复兴而顽强奋斗,但都没有找到一条能使中华民族走出积贫积弱、不断强大起来的道路。历史把中国共产党推到了时代潮头。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找到了一条使中华民族获得独立、中国人民获得解放的正确道路,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已经站起来、富起来,并正在强起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这些都是历史的结论,也是现实的呼声,充分说明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到一个重大历史关节点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日可待,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将乘势开启。当前,正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全面分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条件,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到: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使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党的全面领导为民族复兴提供根本政治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求中华民族始终保持高度团结统一,万众一心、同心协力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建设伟大工程,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是民族复兴最根本的政治保证。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国家就会四分五裂,就会天下大乱。这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中国现实的透彻把握,指出了我们党对于中国发展稳定、对于实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不可替代的决定性地位和作用。

  党的全面领导为民族复兴提供科学思想引领。在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东方大国实现现代化,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壮举,自然也会面临人类历史上不曾有过的风险和挑战。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过程中,科学思想引领是人心凝聚的前提,也是正确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始终沿着正确道路前进的前提。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才能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行稳致远。

  党的全面领导为民族复兴提供可靠组织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只有动员组织全体人民积极参与,才能使伟大梦想变为现实。在当代中国,能够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动员起来、组织起来的,只有中国共产党。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强大组织力,是我们实现民族复兴伟业最可靠的组织保证。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具有丰富内涵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具有丰富内涵,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更好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更好实现党的全面领导,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把党的领导落实到一切工作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具体地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党的十九大报告在阐述“十四条坚持”基本方略时,第一条就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通过科学的途径和程序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实到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一切工作中都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决不能含糊敷衍,决不能变形走样,更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人民赋予我们党的责任。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就要对人民负责。任何不敢担当、不愿担当、不能担当的行为,任何推脱退缩、精神懈怠的行为,任何在重大问题上缺乏原则、没有立场的行为,都是对人民不负责任的表现。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能不能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是关系人民根本利益的重大政治问题。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曾针对某些要共产党放弃领导权的言论义正词严地驳斥道:共产党员不争个人的兵权……但要争党的兵权和人民的兵权。今天,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也必须有这样的政治站位。

  广大党员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将党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到一切工作中,要求广大党员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人民群众对党的了解和认同、对党的全面领导的拥护和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他们身边党员的所作所为来实现的。长期以来,我们党的领导之所以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广大党员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尤其要求广大党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服务群众中赢得人心,从而使党的全面领导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对党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打铁必须自身硬”。党的全面领导能不能落到实处,关键看能不能把我们党建设好、建设强。新时代,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供坚强保障。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在全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解决好广大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问题,保证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成为党员的自觉遵循,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以及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等各种与党的团结统一和党的工作要求格格不入的问题,保证全党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保证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思想统一、步调一致。

  深入推进正风肃纪和反腐败斗争。人民群众之所以选择了我们党,愿意紧密团结在我们党周围,愿意跟着我们党走,是因为人民群众信任我们党。之所以能产生这种信任,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这种良好形象,是与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优良作风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今天,在复杂环境中长期执政,我们党面临一系列新的考验和挑战,党内还存在违反党的纪律、破坏党的作风甚至腐化变质问题,一些领导干部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于为自己谋取私利,这些问题严重损害党的形象。不解决好这些问题,党的全面领导就很难真正落到实处。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始终保持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健全党和国家法规制度。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坚持依法执政,加快形成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加强和改善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在此基础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作为执政党,我们党的各项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就是国家法规制度。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

  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提出了很高的能力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包括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这一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这些本领是领导干部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必须具备的本领,也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具备的本领。这八种本领中,既有把握政治方向的本领,也有掌握运用科学方法的本领,还有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本领。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广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这些本领。

  【新时代该有的思想逻辑】三

  核心要点:

  40年前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发时代之先声、开历史之先河,为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成为实现党和国家伟大历史性转折的思想先导。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任何理论包括他们自己的理论都是行动的指南而不是教条,都要经受实践的检验,都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程。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正是40年前中国共产党人永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格的鲜明标志,也是实践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格新的历史起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生动体现。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40年前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发时代之先声、开历史之先河,为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成为实现党和国家伟大历史性转折的思想先导。这场大讨论的一个重大启示,就是必须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永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一、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是发展的真理。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0xx年后,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德文版序言中就明确指出: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他们坚信任何理论包括他们自己的理论都是行动的指南而不是教条,都要经受实践的检验,都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这一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在后来的马克思主义与实际相结合中不断得到证明。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数国获得胜利的理论,就是对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格的运用、丰富和发展。列宁明确指出:只有“首先考虑到各个‘时代’的不同的基本特征(而不是个别国家的个别历史事件),我们才能够正确地制定自己的策略;只有了解了某一时代的基本特征,才能在这一基础上去考虑这个国家或那个国家的更具体的特点”。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也是与时俱进理论品格在具体政策方面的体现。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同样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造性发展。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就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正是保持和发扬这样一种理论品格,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并开始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讲,坚持与时俱进,要求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我们既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积极主动地谱写新的理论篇章,把发扬革命传统与创造新鲜经验有机结合起来,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只有永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才能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二、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程

  邓小平同志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中曾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时隔40年,邓小平同志这些话仍然振聋发聩、促人深省。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正是40年前中国共产党人永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格的鲜明标志,也是实践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格新的历史起点。

  与时俱进,首先是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的与时俱进。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基之作的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澄清了不合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模糊观念,做出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大判断,提出“三个有利于”评价标准,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与时俱进,也是在“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核心问题上的与时俱进。在科学把握中国共产党所处历史方位基础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这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党的先进性,始终做到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都充分体现与时俱进的要求,具有重大意义。

  与时俱进,又是在“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上的与时俱进。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总结我国发展实践,适应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提出的新要求,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对中国社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作出新的科学回答,深刻揭示了发展的本质和内涵,指明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正确道路,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这为我们党推动当代中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为我们经受考验、化危为机、赢得主动,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柱。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告诉我们,必须从新的实际出发,用新的观点来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才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立足中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进行理论创造,这才是真正管用的马克思主义。

  三、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指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回应时代呼唤,反映实践诉求,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条根本经验。毛泽东同志曾讲过:实践中是要出道理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道理”。这一思想深深根植于中国近代以来一百多年民族危亡、民族奋起的深厚历史,深深根植于中国共产党人近百年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是党的xx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的理论结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性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理论上有重大突破、重大创新、重大发展。这一思想明确提出:新时代党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新时代党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等等。这些内容,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充分展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理论体系。

  无论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看,还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鲜明勾勒出21世纪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前途命运,又鲜明勾勒出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创造性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谱写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

  四、在统揽“四个伟大”的实践中,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但是“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将长期存在。我们要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反对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错误思想和行为。还必须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坚决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推进伟大斗争的任务是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中国共产党人只有永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始终保持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才能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人民的“主心骨”。打铁必须自身硬。崇高的历史使命,宏伟的战略目标,对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永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必须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正视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以大无畏的自我革命精神把党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这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伟大梦想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背景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有13亿多人口的东方大国基本实现共同富裕,在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格局中实现中国由全球治理的参与者向全球治理的引领者转变。所有这些都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全新事业,要求我们必须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永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以创新的精神寻找新方法、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采取新举措。我们要始终保持政治定力,始终坚持实干兴邦,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新时代该有的思想逻辑】四

  成熟有效的政党制度是一个国家政治有效运行的关键,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我国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长期合作、共同奋斗过程中作出的历史选择,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的新型政党制度。这一新型政党制度,形成了“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格局,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如果从文化角度来看,政治制度具有比较强的民族性。因此,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没有完全相同的,民主政治不会也不能只有一个模式。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有自己的特色,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如果脱离国情而生搬硬套别国的政治制度,往往会使政治运行陷入混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与中华文化精神相契合的。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就追求和而不同、提倡兼容并包,善于吸纳其他文明的有益成分,并进行融合创新发展。这种文化精神深植于中国人内心,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而体现这种文化精神的政治制度才会更加契合中国人的心理,更易获得人们内心的文化认同。

  冷战结束以后,西方国家将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给别国的文化输出活动并未间断。这样的文化基因,也使得西方政党制度容易导致利益集团竞争、政党恶斗攻讦、社会不断撕裂。每一个利益集团都会把自己的利益摆在最优先地位,对于对立利益集团的要求往往予以排挤打压。在一些国家,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陷入恶性竞争,形成否决型政体,出现前任建房、后任拆梁的现象,甚至以彻底丑化、贬斥对手作为吸引眼球、获取支持、树立政绩的手段。这些都是西方政党制度弊端的集中体现。

  评判一种政党制度的优劣,要看其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是否有利于民主政治有序健康发展,是否有利于国家稳定和长治久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具有旺盛生命力。长期以来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成功实现政治整合和社会整合,保障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未来的世界文明史会怎样书写我们这个时代?可能会这样描绘:当西方因政党为各自利益而争论不休,社会因群体分裂、政治极化、民粹主义而陷入普遍焦虑、痛失发展方向感的时候,中国在本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不断推动中国发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个政党团结合作、求同存异、和谐共生、共同奋斗,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这一伟大政治创造,给世界政党政治发展带来新范式。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与实践表明,民主不是只有一种模式,实现民主的形式和路径是多样的,这是由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所决定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定能不忘多党合作建立之初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把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要增强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多建睿智之言、多献务实之策,通过民主协商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共同把中国的事情办好。

  【新时代该有的思想逻辑】五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时代精神和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始终闪耀着科学与真理的光芒。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的三次结合,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真理性。

  在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新矛盾,我们党始终注重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加强自身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科学总结长期执政经验,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把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落实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实践中,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在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要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揭示我国社会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总开关”,只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观察,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才能全面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我们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在回答“人类社会向何处去”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回答“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我们呼吁世界各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互联互通、加快融合发展,反映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进入新时代,我们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切实顺应人民新期待、回答实践新要求,必须不断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

  贯彻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马克思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只要人民成为自己的主人、社会的主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人,共产主义理想就一定能够在不断改变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中一步一步实现。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必须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贯彻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让人民获得解放是马克思毕生的追求。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必须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坚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彰显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觉担当。

  贯彻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人民民主、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为统筹推进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必须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中创造新成就、实现新变革,奋力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向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出坚实步伐。

  贯彻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恩格斯当年关于“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的预言,现在已经成为现实。今天,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必须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应对全球性重大风险和重大挑战,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

  贯彻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思想,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做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永远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当前,我们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就是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关注和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这就要求我们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和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对待科学的理论必须有科学的态度。恩格斯深刻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提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而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创新版。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群众观、阶级观、发展观、矛盾观,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更好地把科学思想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

  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执着努力。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保持马克思主义开放性和时代性的根本途径。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是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要紧密联系亿万群众的创造性实践,聚焦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全局性战略问题、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推荐访问:思想 新时代 合集 新时代该有思想逻辑思想宣传合集 新时代该有的思想逻辑的思想宣传5篇 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