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和护理措施论文【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及处理】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广泛用于防治疾病和抢救危重病人的一种快速而有效的给药途径,而静脉输液外渗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一旦发生,尤其是发生在关节处,范围大,药物刺激性大,组织坏死严重,就会给病人造成严重后果,也大大增加了病人的痛苦。所以,认真分析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和及时、正确处理静脉输液外渗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
  
  1.1 患者因素。婴幼儿由于哭闹、不配合、血管短且不直、皮肤薄等原因,给穿刺增加了难度;另外在输液过程中,小儿好动的天性使针尖容易滑出血管外,导致输液外渗。老年人血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加,容易发生液体外渗;此外,由于老年人的机体逐渐衰老,滴速需减慢,往往由于时间较长而发生外渗[1]。
  1.2 药物因素。输入药物浓度过高,输液速度过快,药物刺激性太大如甘露醇、钙剂等,均可损伤血管壁,使通透性增高而发生外渗。
  1.3疾病因素。癌症是外渗的危险因素,这是因为癌症患者反复接受化疗,静脉脆弱,难以穿刺。外周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易发生外渗。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血管硬化,也容易发生外渗。此外,静脉压增高的患者,如右心衰患者,全身静脉淤血,血液回流受阻,都容易发生外渗。
  1.4 技术因素。护士静脉穿刺技术不熟练,反复退针而造成静脉壁的损伤[2]。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没有经验,对血管的弹性及位置没有恰当评估,没有定时巡视静脉通道,在末梢小静脉用力推注药物,由于这些护理技术方面的缺陷造成了输液外渗。
  
  2 静脉输液外渗的表现及处理
  
  2.1 静脉输液外渗的表现。静脉输液外渗后,局部组织表现为肿胀、胀痛,中度或重度疼痛通常为灼烧刺痛,局部红肿甚至形成静脉炎,回抽无回血或局部水疱,皮肤发黑变硬,形成溃疡。
  2.2静脉输液外渗的处理。
  2.2.1 当输液致药液外渗时最好先用注射器连接头皮针将药物回抽,减少药物在局部组织的渗出量,降低渗出液对组织的损害。根据药物性质的不同及药液渗出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
  2.2.2 外渗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如普通的溶液、辅助治疗的药液,可以用湿热敷或用95%的酒精、50%的硫酸镁湿敷,肿胀便会很快消退。如所剩药液不多时,可边观察边湿敷,如不再继续外渗,可以坚持到输液完成。当输入的药液为血管活性药,虽然局部肿胀不明显,但发红、苍白、疼痛明显的,必须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局部可用25%硫酸镁湿敷加冷敷,红肿会很快消退。此外,还可把土豆切成薄片敷上,干了再换一片,效果很好。
  2.2.3 当输入刺激性大的药液外渗时,可在四肢、局部制动,抬高患肢,用50%的硫酸镁或95%的酒精持续湿敷,也可选用短波紫外线治疗,效果也很好。在输注刺激性大的药物前,一定要向患者说明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加强巡视,尽量不要发生药物外渗的情况,以保护患者的血管,减少对患者的伤害。
  2.2.4 当化疗药物外渗时,首先用注射器连接头皮针将药物回抽,以减少化疗药物的渗出量,回抽的血液药物以3~5ml为宜。再选择性地注入25mg氢化可的松,然后拔掉针头,并用95%的酒精、呋喃西林湿敷或冰敷,避免局部按压,密切观察,如出现组织破坏或溃疡时,应考虑手术切除。
  
  参考文献
  1杨琳.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预防[J].南通大学学报,2006(4):296-297
  2阙珍.静脉输液外渗所致组织损伤25例原因分析与护理体会[J].陕西医学杂志,2005,34(12):1572-1573
  (收稿日期:2007-02-05)

推荐访问:输液 静脉 原因 外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