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边疆省份道地药材分布与地缘政治格局关系

评价及鉴别等问题开展了研究与探讨[1-7]。黄璐琦等认为道地药材不是个纯粹的自然科学概念,它同时还具有文化属性和经济属性[8]。从《神农本草经》至今,道地药材至少经历了2 000多年的发展。道地药材的分布格局既与药材的生物学特性有关,又与所分布区域的地理有关。如今,道地药材在全国分布的一个格局是:东部地区密集,而西部分布较稀疏;中原地区较多,内陆边疆地区较少。以云南为例,云南省已查明的高等植物约有1.5万种,约占全国高等植物的1/2;中药资源种数近6 000种,约占全国的40%,居全国第一[9]。但是云南道地药材种类较少且历史相对较短。导致这种格局的原因是什么?此前国内学者关于道地药材的研究较多地集中于阐述其生物学机制,而很少从地理学视野探讨道地药材的分布现象。

地缘政治结构即受政治制度与政治环境等要素制约的而形成的地理空间结构。习惯上,“地缘”一词专指全球问题,近年来也被引申为区域内部的行政区划结构,即区域的地缘政治结构[10]。对于古代中国社会来说,地缘政治结构是受地方行政制度与自然环境双重约束下所形成的区域空间结构,影响地缘政治结构最主要的政治因素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10]。自古以来疆域时有变迁[11]。本文从中国区域历史地理角度阐述道地药材的分布与区域性地缘政治格局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认识道地药材的延续与变迁,以进一步发展和利用优质中药资源。

1 东北地区地缘政治格局与道地药材分布

公元前4世纪,燕破东胡,在东北地区始置辽西(郡治在今辽宁省朝阳市附近)、辽东(郡治在今辽宁省辽阳市老城)等郡。秦统一后,对东北的统治沿袭了燕国之制。燕秦长城以南的东北南部,环境适宜,适合农作物生长,中原王朝在此设郡制县,随大批汉民迁入而逐渐演化为农耕区。两汉至南北朝时期,中原王朝管辖范围略有变迁,但仍限于东北南部地区[12]。《名医别录》(480—499年)[13]记载人参:“生上党山谷及辽东”。在郡县制地区的北面居住夫余、高句丽等少数民族,它们和中原王朝都保持隶属朝贡关系。该时期北方民族先后还有东胡、肃慎、鲜卑等,但高句丽与辽东郡相邻,主要活动于东北南部,因此,这时期的《本草经集注》(约536年)[13]中高句丽作为道地药材的产区多次被提及,如人参:“俗用不入服乃重百济者,形细而坚白,气味薄于上党。次用高丽,高丽即是辽东。”五味子:“今第一出高丽,多肉而酸甜。”细辛:“今用东阳临海者形段乃好,而辛烈不及华阴、高丽者。”

隋朝在东北施行的州县制仅局限于辽河以西。唐朝初年伐辽东、平高丽,置安东都护府。唐朝在东北地区建立都护府、州、县地方行政体制的同时设置羁縻府制[12],建有渤海、松漠都护府。唐《药性论》(约627)[13]记载人参:“次出海东新罗国,又出渤海。”公元8~12世纪,辽东经历渤海国、辽、金等少数民族统治。这种格局并没有阻碍药材交易,宋代人参仍来源于辽东地区,如《开宝本草》(约974年)[13]:“见用多高丽、百济者。”此外,辽东地区及东北亚各国还通过海陆与福建有频繁的交往,据考这些交往始于唐,经五代,在宋达到高潮[14]。《本草图经》(1061年)[13]就记载了人参经福建来到中原的情景:“又有河北榷场及闽中来者,名新罗人参。”

元、明时期,辽河流域实行与内地类似的路、府、州、县地方行政建置,而在松花江、黑龙江流域实行军事化的驿站制和都司、卫所制。不过以辽东都指挥使司和奴儿干都司为指挥系统的一系列都司、卫、所城池,多数集中在今辽东省境内,军事地位占绝对的主导。因此这一时期东北地区的药材产地没有详指。明《本草纲目》(1578年)[15]中仍然只记载了人参“今所用者皆是辽参”;关于五味子,“五味今有南北之分,南产者色红,北产者色黑,入滋补药必用北产者乃良。”只是粗犷地分出南五味子与北五味子,并认为药材以北五味子品质为佳,并没有明言辽东。

清朝在辽东设立盛京、吉林、黑龙江三将军,是一种军事驻防为主的军政合一体制。为恢复经济,清顺治十年(1653年)曾颁布“辽东招垦令”,招募汉民来东北垦殖。这一时期,《本经逢原》(1695年)[16]记载细辛:“产华阴及辽东者良”,认为辽东细辛质量优良。

清朝康熙后期至乾隆初期,开始严格执行封禁,导致开发停滞。1860年至1905年开禁,广招汉民出关开垦[17]。19世纪,在日、俄两国南北夹击的侵略下,特别是贯通东北地区的中东铁路建成之后,东北地区才真正迈进近代社会的门槛。民国时期东北始终是中国最大的移民迁入区。1911年至1931年,东北人口从1 841.6万迅速增长到2 703.9万[17]。这种迅速融入汉文化圈中的现象使《药物出产辨》(1930年)[18]对道地药材的记载体现在2个方面,一是东北道地药材的种类明显增多;另一方面,道地产区记载更加详细,如防风,“产黑龙江省洮南县,为最多”; 鹿茸,“产中国边境,长白山为最好,关东亦佳”;龙胆,“一产吉林、奉天洮南。各处出产味不相上下”; 黄芪,“正芪产区有三处,一关东,二宁古塔,三卜奎,产东三省”;如吉林参,“产奉天省,新开河地方为最好”,石柱参:“产自奉天省石柱沟地方。论石柱参之质,实不亚于丽参。”;细辛,“产自奉天、吉林两省”。20世纪50年代以后,关于东北的道地药材记载进一步增多,如1959年《药材资料汇编》[19]增载了鹿茸、哈士蟆、关升麻等。

推荐访问:地缘 边疆 中国 药材 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