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例甲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误诊分析】 病毒性肝炎有什么症状

  [摘要] 目的:提高对甲型病毒性肝炎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216例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诊疗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甲型病毒性肝炎误诊占全部患者的52.7%,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误诊率为59.6%,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误诊率为40.4%。结论:甲型病毒性肝炎早期误诊率高,临床工作中应提高认识,以提高确诊率。
  [关键词] 甲型病毒性肝炎;误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512.6+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a)-146-02
  
  甲型病毒性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功能损伤为主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是自限性疾病,预后较好[1]。但因其早期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容易误诊误治,为提高对本病早期确诊率,先将其易误诊的情况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16例患者均为本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确诊为甲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男148例(68.5%),女68例(31.5%)。年龄5~72岁,平均(44.5±27.5)岁,急性黄疸型肝炎171例(79.1%),急性无黄疸型肝炎45例(20.9%)。
  1.2诊断
  1.2.1 诊断标准 采用2000年9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关于甲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1]。有流行病学史,有急性肝炎临床表现,并具备下列任何一项均可确诊为肝炎。①抗HAV-IgM阳性;②抗HAV-IgG阴性,恢复期阴性;③粪便中检出HAV颗粒或抗原或HAV RNA。本院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HAV-IgM,阳性即确诊[1]。
  1.2.2临床表现 起病较急,常有畏寒、发热、乏力、纳差、恶心、呕吐等急性感染症状。肝大质地软,ALT显著升高。黄疸型肝炎血清胆红素>17.1 μmol/L,尿胆红素阳性。黄疸型肝炎可有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三期经过。一般在3个月内恢复正常。
  1.2.3临床分型急性黄疸型和急性无黄疸型。
  1.3方法
  对所有患者确诊前的诊疗情况(包括误诊疾病,误诊时间,就诊专科以及就诊医院级别)进行分析,了解患者确诊前的误诊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2结果
  2.1误诊情况
  甲型病毒性肝炎误诊占全部患者的52.7%(114/216)。发病早期误诊率最高。随着病程的进展,误诊率下降。发病5 d,误诊率为25.9%(56/216),发病10 d误诊率为25.9%(56/216),发病15 d误诊率为0.9%(2/216),发病20 d误诊率为0。
  2.2误诊疾病
  甲型病毒性肝炎可误诊为多种疾病,病种多达10余种,最常见为上呼吸道感染,占所有误诊患者的50.8%(58/114),明显高于其他病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推荐访问:误诊 临床 病毒性肝炎 甲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