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_不同生产方式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影响的关系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的生产方式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83例纯社会因素剖宫产与自然产方式发生高胆红素血症且无其它并发症的新生儿采取静脉抽血测定胆红素浓度。结果 纯社会因素剖宫产较无其它干扰因素的自然产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有显著的差异性。结论 为了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工作,加强孕期宣传教育,尽量采取自然分娩方式,降低纯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减少高胆红素血症尤其是胆红素脑病对新生儿的不良影响。
  [关键词] 生产方式;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中图分类号] R722.1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8-55-0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极易发生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生儿科医师进产房制度的推行,产科医师和儿科医师密切配合使许多围产儿疾病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特别是病理性黄疸发病率却有增多的趋势[1]。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和卫生保健知识的缺乏,一部分患儿发生胆红素脑病(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不可逆损害,直接危害了新生儿的健康并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现将我院儿科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纯社会因素剖宫产和无其它干扰因素自然生产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83例新生儿资料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2175例,其中纯社会因素剖宫产1249例、发生高胆红素血症57例、占4.56%,自然产儿926例、发生高胆红素血症26例、占2.81%,83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男38例,女45例,男女之比1∶1.18。其中足月儿77例,早产儿4例,过期产儿2例,发病日龄102μmol/L(6mg/dL)。(2)足月儿血清胆红素浓度>220.6μmol/L(12.9mg/dL)、早产儿>255μmol/L(15mg/dL)。(3)血清直接胆红素>26μmol/L(1.5mg/dL)。(4)血胆红素每天上升>85μmol/L(5mg/dL);(5)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超过2~4周,或进行性加重[2]。
  
  1.4治疗
  患儿住院期间全部经过间断蓝光照射治疗:光疗8~10h/d,3~6d为一疗程。此外针对病因治疗,积极纠正脱水、酸中毒、缺氧,避免静脉推注高渗性药物导致血脑屏障功能受影响,使用肝酶诱导剂以增加肝细胞摄取胆红素的能力,少数严重病例给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等综合治疗,防止胆红素脑病发生的可能。
  治疗效果判定标准:(1)显效:光疗后颜面及躯干皮肤黄染明显消退,血清总胆红素下降2/3;(2)有效:光疗后颜面及躯干皮肤黄染消退,血清总胆红素下降1/3;(3)无效:治疗2d后黄染消退不明显,而自动出院者。经入院治疗后显效61例(73.5%),有效20例(24.1%),发生胆红素脑病1例(1.2%),自动出院1例(1.2%),无死亡病例,发生胆红素脑病的1例新生儿1年后随访未见明显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2结果
  
  本组病例中纯社会因素剖宫产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4.56%,无其它干扰因素自然分娩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2.81%。取显著性水平α=0.05,用正态分布检验,表明两组数据比例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新生儿黄疸原因很多,主要是新生儿胆红素负荷增加:新生儿溶血病,红细胞酶或结构缺陷,红细胞破坏过多,肠肝循环增加,感染,低血糖;胆红素的清除减少:母乳性黄疸,暂时性家族性高胆红素血症,遗传性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等[3]。本组病例研究显示,纯社会因素剖宫产新生儿较自然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高,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出现上述差异的原因考虑与以下几方面有关:(1)剖宫产儿在手术中麻醉药可通过胎盘进入血液循环,使新生儿红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同时剖宫产儿本身呼吸功能建立不完善影响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胎儿出生后红细胞压积增高,红细胞破坏增多,胆红素增加,易发生高胆红素血症;(2)手术中某些麻醉药能使新生儿肠蠕动减弱,减少胎便排出,使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增加[1];(3)剖宫产产妇由于怕疼痛或未进食等多种原因造成新生儿不能及时有效地早吸吮,使新生儿脱水和能量摄入不足,易发生低血糖使高血糖素和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从而使HO活性增加,导致胆红素的形成增多[4];(4)剖宫产新生儿由于未足够进食,使正常肠道菌群建立延迟,影响了胆红素代谢而加重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文献报道,使用缩宫素(催产素)引产分娩的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较对照组增加30%,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有认为缩宫素有抗利尿作用,加入无电解质的葡萄糖液中静脉输注,可发生低钠血症,胎儿也处于低渗状态,促使红细胞肿胀,脆性增加,失去变形性而溶血[1],使胆红素产生增加。
  因此,在积极提高产科质量、加强产、儿科医师协作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作好以下几个方面:(1)应早期加强孕期健康教育,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念,打消许多孕妇自然产害怕疼痛的顾虑,努力降低纯社会因素的剖宫产率;(2)妇产科医师应适度掌握剖宫产指征及合理使用可能干扰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药物;(3)加强与麻醉医师的沟通,慎重使用易透过胎盘屏障且会影响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麻醉药物及手术药物;(4)应加强科学的喂养、指导,以补充足够的能量和水分,刺激肠蠕动,同时避免新生儿低血糖发生,从而达到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的目的;(5)进一步利用传统医学的优势。有文献报道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加速胆红素分解和排泄的作用,新生儿黄疸的血清胆红素升高以非结合胆红素的升高为主,即中医所谓“阳黄”。茵栀黄注射液源于《伤寒论》茵陈蒿汤加减[5],所以在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初期或程度较轻时口服中药促进胆红素代谢,既方便可行、又经济实惠,易为广大患儿家属接受。(6)在我院治疗的1例并发胆红素脑病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一年后随访无神经系统等后遗症发生,可能与在高胆红素血症发生胆红素脑病初期处理比较及时、避免了永久性神经损害有一定关系。所以在患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时一定要及时认识、及时监测、及时处理,以免发生严重后遗症而影响他们以后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如何及时、合理地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减少后遗症对患儿的影响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要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我们应该改变人民的生育观念,加强孕期和围产期保健,及时发现和处理胎儿宫内窘迫及其它高危因素,大力提倡自然生产,减少纯社会因素的剖宫产数,需要行剖宫产的孕产妇在产科和麻醉药物的使用上应尽量合理,避免使用加重新生儿胆红素血症的药物,发生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要及时、合理处理,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罗念辉,张善云.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分析及早期干预[J]. 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8,5(1):12-13.
  [2]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 实用新生儿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9.
  [3] 胡亚美,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 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38-439.
  [4] 吴圣楣,陈惠金,朱建幸,等. 新生儿医学[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56-471.
  [5] 张莉英,鲁金玲. 茵栀黄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观察[J]. 新生儿科杂志,2001,16(2):80-81.
  
  (收稿日期:2009-04-27)
  

推荐访问:胆红素 新生儿 生产方式 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