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术新标准中初期复苏的改变]心肺复苏名词解释

  【摘要】 目的 讨论心肺复苏新标准中初期复苏的改变。方法 对比《2005心肺复苏指南》和《2010心肺复苏指南》,对比新旧标准更新点。结果 心肺复苏(CPR)新标准中初期复苏对抢救次序;胸外按压的速度、深度、时间;团队合作等提出新要求。结论 《2010 心肺复苏指南》带给我们全新的理念,使我们拥有更多机会挽救生命。�
  【关键词】 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心脏骤停
  ��
  作者单位:473000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系
  
  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患者所采取的抢救关键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以及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重新恢复自主循环的急救技术,适用于心脏病突发、溺水、窒息或其他意外事件造成的意识昏迷并伴有呼吸及心跳停止之状态。本文章主要讨论心肺复苏新标准中初期复苏的改变。�
  1 心肺复苏术的渊源�
  1958年萨法尔(Safar)提出口对口人工呼吸,1960年Kouwenhoven提出封闭式胸部心脏按压(closed chest cardiac massage)。1966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首个心肺复苏指南,提出早识别、早呼救、早心肺复苏、早除颤和早期高级生命支持。由此心肺复苏术开始席卷全球并挽救众多生命。据美国近年统计,每年心血管患者死亡数达百万人,约占总死亡病因1/2,因心脏停搏突然死亡者60~70%发生在院前。因此,心肺复苏已成为抢救心脏骤停的基本急救技术之一。�
  2 心肺复苏指南修改背景�
  《2005心肺复苏指南》(即《2005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肺复苏(CPR)及心血管急救(ECC)指南)自发布以来,仍存在较多问题。表现为:①胸外按压质量有待提高。②院外心脏骤停存活率差异较大。③院外心脏骤停患者较少进行过现场心肺复苏。 针对这些问题,2010年10月发布了《2010 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肺复苏(CPR)及心血管急救(ECC)指南》(简称《2010 心肺复苏指南》),目的旨在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
  3 心肺复苏新标准中初期复苏的改变�
  初期复苏中新旧标准的改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3.1 生存链改变 由四早生存链更改为五个链环。《2005心肺复苏指南》提出四早生存链即早呼救、早心肺复苏、早除颤和早期高级生命支持。《2010心肺复苏指南》修改为五个链环,包括:①立即识别�启动急救系统。②尽早复苏�着重胸外按压(未经培训的目击者,可在电话指导下仅进行胸外按压)。③快速除颤。④高级生命支持(ALS)。⑤心脏骤停后的综合治疗。对比二者发现,《2010 心肺复苏指南》新增两大部分,即“心脏骤停后治疗”及“培训目击者”。其中,2010新标准中初级复苏更侧重于训练目击者进行胸外按压。�
  3.2 优先次序改变 ABC 变成CAB。《2005 心肺复苏指南》强调ABC 抢救程序,即“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2010 心肺复苏指南》强调CAB抢救程序,将C(胸外按压)放在第一位。原因如下:①A�打开气道,难度较大,施救者不易掌握。②基础生命支持的关键操作是胸外按压和早期除颤[1]。所以,将C�胸外按压放在首位,能鼓励更多施救者实施心肺复苏,且基础生命支持更加有效。�
  3.3 淡化口对口人工呼吸 研究显示,对于心脏骤停,单纯胸外按压对比按压和人工呼吸同时进行的复苏方式,二者存活率相近[2]。因开放气道相对非专业目击者难度较大,且口对口人工呼吸在复苏抢救中,异性之间不愿主动进行。�
  3.4 取消心肺骤停的诊断 《2005心肺复苏指南》强调“看、听和触”来判断神智、呼吸、循环。《2010心肺复苏指南》降低专业要求,面向大众普及,删除繁琐而无效的急救行为,以节省时间抢救生命。要求:怀疑心脏停止,目击者立即胸外按压,要求力度�用力、时间和频率�不间断持续。 对比2005和2010,可以看出,新标准强调的抢救关键是行动,而不是评估。�
  3.5 对胸外按压质量提出更高要求。�
  3.5.1 速度 按压的次数:《2005指南》要求100次/min,《2010指南》要求大于 100 次/min。胸外按压次数对恢复自主循环和保证存活后良好神经系统功能异常重要。研究表明,给予更多按压可提高存活率,反之降低存活率。�
  3.5.2 深度 《2005指南》成人4 cm,婴儿和儿童2~3 cm,侧重于防止肋骨骨折。《2010指南》成人至少为5 cm,婴儿和儿童至少为胸部前后径1/3(婴儿约4 cm,儿童约5 cm)。研究表明,按压至少5 cm比按压4 cm更为有效。�
  3.5.3 时间 持续胸外按压,尽可能减少中断。�
  3.5.4 保证胸廓回弹 放松时双手不离开胸壁,使胸廓自行恢复原位,拍击式按压难奏效。�
  3.5.5 取消环状软骨加压法 环状软骨加压可以防止胃胀气,但同时妨碍通气。目击者正确使用此法难度很大,所以不建议常规使用。�
  3.5.6 强调团队协作 《2005指南》注重单人施救的操作顺序。实际情况中,多数急救系统需要团队参与。《2010指南》强调心肺复苏初期培训不仅针对个人,更应面向大众,普及培训。�
  心肺复苏的目的在于尽快挽救脑细胞,避免其在缺氧状态下坏死(超过4 min开始造成脑损伤,超过10 min则造成脑部不可逆伤害),因此施救时机越快越好。美国心脏协会制订的心肺复苏指南一直以来都是全球“金标准”,引航世界心肺复苏的急救准则。《2010 心肺复苏指南》带给我们全新的理念,将使我们拥有更多机会挽救生命,护卫健康。�
  
  参 考 文 献�
  [1] Iwami T, Nichol G, Hiraide A, et al. Continuous improvements in"chain of survival" increased survival after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s: a large�scale population�based study. Circulation,2009,119(5):728�734.�
  [2] Lund�Kordahl I, Olasveengen TM, Lorem T, et al. Improving outcomeafter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by strengthening weak links of thelocal chain of survival: quality of advanced life support and post�re�suscitation care. Resuscitation,2010,81(4):422�426.

推荐访问:复苏 新标准 心肺 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