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在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的应用]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局麻药配伍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单侧上肢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4组(n=15):Ⅰ组(0.375%盐酸罗哌卡因)、Ⅱ组(0.5%利多卡因+0.375%盐酸罗哌卡因)、Ⅲ组(0.5%盐酸罗哌卡因)、Ⅳ组(0.5%利多卡因+0.5%盐酸罗哌卡因)。均给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自注入局麻药后的30 min内,每隔5 min评价臂丛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运动阻滞情况。记录臂丛神经阻滞(感觉和运动)起效时间和作用持续时间以及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4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Ⅱ组、Ⅳ组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比Ⅰ组、Ⅲ组快(P0.05),各组神经阻滞作用完善。4组患者血压、心率无明显变化,且均无毒性反应发生。结论:4种不同浓度局麻药配伍应用于肌间沟臂丛阻滞均可满足手术要求,但0.5%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联合更适合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关键词] 盐酸罗哌卡因;利多卡因;臂丛神经;阻滞
  [中图分类号] R97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2(b)-064-02
  
  罗哌卡因是一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上。本文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实施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中的起效时间、阻滞效果、无痛持续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择期单侧上肢手术的患者60例,年龄20~35岁,体重50~70 kg。ASA分级Ⅰ~Ⅱ级。将其随机分为4组(n=15):Ⅰ组0.375%盐酸罗哌卡因,Ⅱ组0.5%利多卡因+0.375%盐酸罗哌卡因,Ⅲ组0.5%盐酸罗哌卡因,Ⅳ组0.5%利多卡因+0.5%盐酸罗哌卡因。各组手术为尺、桡骨骨折,肱骨骨折及手部外伤手术。各组患者性别、年龄、伤情等相似(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即开放静脉通路,连续监测无创血压、心电图和脉搏血氧饱和度。4组患者臂从神经阻滞均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法,触及异感后固定针头,边回抽边注局麻药,以免药液误入血管,注入局麻药液25 ml。注药后观察4组起效时间、阻滞效果、无痛持续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1.3 阻滞效果评分
  阻滞效果评价包括感觉、运动阻滞情况,通过针刺、曲臂、抬腕方法进行评分。自注入局麻药后的30 min内,每隔1 min评价臂丛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运动阻滞情况。正常感觉、肌力正常为0分,痛觉消失、局部麻痹(运动减弱)为1分,麻醉状态(无任何感觉)、完全麻痹(不能运动)为2分。痛觉完全消失至患者首次感觉切口疼痛的时间为镇痛持续时间,若注入局麻药30 min后阻滞不全,静脉辅用哌替啶50 mg,氟哌啶5 mg后仍然无法满足手术麻醉的要求,则改静复麻醉或全麻。记录臂丛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自注入局麻药至臂丛神经各分支支配区域感觉,运动评分为2分所需的时间),作用持续时间(臂丛神经支配区域感觉,运动评分为由2分变为0分需要的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包括血肿、局麻药全身毒性反应及神经并发症等。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处理,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P0.05)。阻滞持续时间:Ⅰ组平均持续时间为(13.65±4.30) h,Ⅱ组为(13.50±5.50) h,Ⅲ组为(13.21±3.70) h,Ⅳ组为(14.67±5.21) h,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无给予静脉辅助药,见表1。
  2.3 并发症
  4组患者血压、心率无明显变化,无毒性反应发生,术中和术后均无中枢神经并发症。
  3 讨论
  罗哌卡因是一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是左旋式1-丙基-2,6-盐酸哌啶酰胺异构体,脂溶性低,pH 7.4,37℃时为2.9,具有对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低毒性,低浓度时产生感觉�运动神经分离、作用时间长等特点[1],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神经阻滞和镇痛。利多卡因具有起效快,弥散广,穿透性强特点[2]。罗哌卡因对运动神经的阻滞取决于其剂量和浓度,浓度加大时,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加快,阻滞程度加深,消退减慢,作用时间延长[3]。本文将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进行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比较观察显示,Ⅱ、Ⅳ组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比Ⅰ、Ⅲ组快,药物渗透效果好,阻滞更完善。Ⅱ组罗哌卡因浓度较Ⅳ组低。4组血压、心率无明显变化,无毒性反应发生,术中和术后均无中枢神经并发症。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弥补了单纯应用罗哌卡因起效慢,运动神经阻滞相对较轻,感觉运动神经阻滞分离现象[4]。罗哌卡因低浓度时出现运动与感觉神经阻滞分离作用明显[5],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使用取长补短,起效时间、镇痛效果均明显优于单一用药,也降低低浓度罗哌卡因产生的明显分离阻滞现象,麻醉效果确切。各组维持时间无差异。综上所述,4种不同浓度局麻药配伍应用于肌间沟臂丛阻滞均可满足手术要求,但0.5%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联合起效快,阻滞效果满意,而且低浓度罗哌卡因增加麻醉安全性,更适合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参考文献]
  [1]Wildsmith JAW,Brown DT,Paul D,et al.Structure-activty relationship in differential nerve black at high and low frequency stimulation[J].Br J Anesth,1989,63:52.
  [2]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12.
  [3]李轶聪,林长赋,李文志,等.罗哌卡因-利多卡因合剂在高胸段硬外麻醉的临床研究[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2,17(22):5.
  [4]Mc Clure JH.Ropivacaine[M].Br J Anaesth,1996:300.
  [5]章壮云,胡建,陶林,等.氯普鲁卡因、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分娩镇痛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23(16):1011.
  (收稿日期:2010-12-06)

推荐访问:利多 卡因 阻滞 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