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被综合征_警惕“蒙被缺氧综合征”:别把孩子捂太严

  许多家长都有一个“通病”,就是怕自己的孩子受凉。气候刚刚转凉,就从头到脚把孩子捂得严严实实,连窗户也很少开。结果健康活泼的孩子被“好心”的父母捂出了“蒙被缺氧综合征”,甚至导致窒息死亡。据《成都晚报》去年冬天报道,两个月大的志志,因为爸爸怕孩子冷,与他同盖一床被,不慎将头蒙住导致窒息,送进医院时孩子已没有了呼吸和心跳。与志志有同样遭遇的还有五个月大的“小可爱”,好在妈妈发现及时,才逃过一劫。也是去年冬季,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先后接诊3例“蒙被缺氧综合征”,有2 例没有抢救过来。
  “蒙被缺氧综合征”又称“婴儿闷热综合征”或“捂热综合征”,是冬季和初春婴幼儿常见的急症之一。多因家长粗心,导致孩子“捂闷”时间过久,引起婴幼儿缺氧,高热,大汗,脱水,抽搐,昏迷及呼吸、循环衰竭(表现为呼吸急促或不规则,面色发灰,口唇及指甲发青,等)为主的症候群,若抢救不及时,可很快休克乃至死亡。多发生在1岁之内的婴儿。除了蒙被,在寒冷季节把婴儿裹成“粽子”的做法,也易使孩子发生“蒙被缺氧综合征”。
  婴幼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排汗散热功能较弱,加之反应能力差,包得过暖又无力挣扎摆脱捂热的不利环境,结果常导致孩子大汗淋漓,易发生高渗性脱水及代谢性酸中毒等一系列变化。此时室内若通风不良,还会造成呼吸器官通气、换气障碍,发生脑缺氧、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出现面色苍白、口唇紫绀、惊厥抽搐、呼吸急促、尖叫拒乳、身体灼热等症状,对生命有很大威胁。
  新生儿肩胛等处有一层棕色脂肪组织,它是贮存能量的仓库,可以产生大量热量。而小儿还有“一过性甲状腺功能亢进”,这些因素都有利于婴幼儿体温的维持,起到防寒保暖作用。婴儿“蒙被缺氧综合征”是由于父母过度溺爱引起的。要预防“蒙被缺氧综合征”的发生,就必须克服过度溺爱的心理。
  切忌过分保暖宋代儿科大家钱乙早就指出“若要小儿安,常须三分饥与寒”,是很有道理的。秋末冬初,适当锻炼孩子的耐寒能力非常必要。因为微微寒冷可使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旺盛,有利于小儿生长发育。三个月以上婴儿,即使是严寒的冬天,只要风和日丽,就应把孩子抱出来活动活动,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每次时间不可少于20分钟。居室要经常通风,做到暖而不热(最好维持在18℃以上)。
  提倡母婴分睡孩子睡在父母之间,不但太热、易出汗,而且空气污浊,不利于孩子健康。若父母睡眠不踏实,翻身等不小心动作还容易压伤孩子,甚至引发窒息导致死亡。也不能让孩子含着奶头入睡,这样也容易引起窒息。此外,不要在婴儿面部罩棉被、毛巾或纱巾之类东西,以免堵塞孩子口鼻引发窒息。
  衣被应该宽松婴儿的中枢神经发育尚不完善,体温调节机能差,体温常随室温波动,所以冬季要注意居室保持相对恒温。若无取暖设备,可将热水袋用毛巾等包好,放在棉被外面,置于足底或身体的两侧,并定时更换热水(不宜贴身体太近,防止烫伤)。不少父母认为,为了保暖,衣服应紧贴身体。然而专家认为,保暖最好是在身体周围形成一定的空气层,衣被宽松、柔软、舒适、保暖性能好,才是孩子最需要的。
  2~3岁的孩子不会自己表述冷热,这就需要家长注意观察。若孩子面色通红,甚至头上有汗,说明太暖了,应及时减掉取暖设备,或减少衣被;若孩子精神萎靡,面色苍白,总想睡觉,则是孩子冷的表现,要及时保暖。
  若万一发生“蒙被缺氧综合征”,应立即做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并及时送医院抢救。因为缺氧时间较长会引起脑组织不可逆损害。

推荐访问:综合征 缺氧 别把 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