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容易对异性产生好感 [当孩子进入“异性好感期”时]

  男孩的性心理发展已进入异性好感期,心中有了特别喜爱的姑娘,开始体验到从未有过的复杂情感,这是怀春心理的表现。过去的青少年,在相对封闭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成长,闭锁心理较为突出,对异性的向往常常表现为独自沉思、内心自白、默默地爱,或用日记倾诉思念之情,而极少在异性面前表露心迹。
  当代青少年闭锁心理虽仍有存在,但更多的是以情感吸引和实际接触的形式,强烈地表达对异性的向往与爱慕。通信、约会,或利用学习和工作的机会直接与对方交流情感,是现代少男少女表达内心激情的常用方法。有时,他们会对异性产生强烈的亲近感和好奇心,以过分的感情体验代替理智的反应,言行举止受情绪勃发而表现冲动。有的少男会“一见钟情”,被某女性的容颜身姿所吸引,陷入“深渊”而不能自拔。有的少女会出现“爱情错觉”,天真地把某男性的言谈举止一厢情愿地理解为爱情来临。对待这种冲动的情感,有的青少年常常来得快去得也快,激情过后也就烟消云散了。有的则会陷入无谓的痛苦之中,以致影响学习和身体健康。有的甚至留下感情创伤,给今后的生活蒙上阴影。所以,老师和家长在适当的时候,要帮他们一把。
  青少年的性情感发展是有规律的,一般情况下总是由幼稚向成熟、由波动向稳定发展。同时,应该看到现代社会文化对青少年性情感发展的诱导和诱惑作用。它一方面丰富了青少年性情感发展的内容,另一方面又因过于刺激而使青少年产生种种困惑。因此,青少年要学会把握自我情感的发展,能够转移或升华暂时的情感冲动,保持心态平衡,学会有意识地抵御性信息困扰,避免性情感无节制漫溢,从而稳定自己的性情感。作为教师和家长,对孩子的异性爱慕情感应该正确引导,帮助孩子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既要反对“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观念,又要注意“男女有别”的基本事实。要告诉孩子,交往的男女双方只要是出于正当的友谊,就完全可以堂堂正正地接触。但这种友谊是发生在男女之间的,因此彼此间的接触又要与同性朋友有所区别,要有分寸、有节制、有礼貌,既大大方方,又诚恳真诚,还应注意环境和场合,避免造成旁人误解。
  
  二、既可亲密交往,又不要套上成年人的恋爱模式。男孩子和女孩子在爱慕期间的交往,虽然是一种自然的、纯洁的情感流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恋爱”,但两者表面的相似性常常使孩子们误认为自己已进入了“恋爱”。因而,他们常常模仿成年人恋爱的方式和举止,写情书、约会、挽手、搂腰、抱肩、抚摸等。对此,教师与家长们一定要清醒,懂得孩子们的行为实际上只是一种激情,并不是真正的恋爱,切忌由于“过敏”而随便斥责孩子“人还不像人就恋爱了”,或简单粗暴地要他们“分手”。这种做法,不仅会强化孩子的“恋爱意识”,还容易造成不良后果。
  
  三、既可个别交往,更要提倡群体交往。异性孩子间的交往,常常会出现一对一的个别交往。如放学后两人一路行走、一路说笑回家,节假日两人相约一起游玩等。要告诉孩子,如果交往对象仅限于某一个人或一个小范围,将会失去与大多数同学、朋友的接触机会;现代青少年应该多交朋友,多交几个性格、兴趣迥然不同的异性朋友,多进行社会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纯洁情谊,促进彼此间的互相合作,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推荐访问:好感 异性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