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粪便涂片镜检找菌与粪便细菌培养的比较】

  【摘要】 目的:通过腹泻患儿粪便涂片镜检找菌及细菌培养两种方法的比较,证明粪便涂片镜检找菌对儿童腹泻的快速诊治有重要参考价值。方法:选择340例腹泻患儿,按照血常规、粪便涂片镜检找菌分为3类,随机抽查未用抗生素治疗的若干病例和粪便细菌培养情况比较。结果:粪便细菌培养与涂片镜检找菌阳性率基本一致。结论:粪便镜检找菌对腹泻患儿的诊断及指导治疗有独特的临床参考价值。
  【关题词】小儿腹泻病;粪便涂片镜检找菌;粪便细菌培养。
  
  一、对象与方法
  选择2010年7月~9月来我院就诊的腹泻患儿340例,年龄6个月~2岁。按照血常规、粪便常规检查将其分为3类,即非感染性腹泻、病毒感染性腹泻和细菌感染性腹泻。每个病例进行粪便涂片镜检找菌,第二种是粪便干燥涂片革兰氏染色油镜检找菌。
  1. 非感染性腹泻64例,血常规正常,粪便性状改变,无白细胞或偶见,多见脂肪球。涂片镜检找菌见杆菌为优势菌,球菌杆菌比例正常,约为1∶10。其中40例未用抗生素,从中随机抽查10例患儿粪便做细菌培养。
  2. 细菌感染性腹泻98例,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升高,粪便稀,镜下白细胞1+~4+/HP,涂片镜检找菌杂菌分布,球菌分布多,球菌杆菌比值增大。有26例在未用抗生素治疗前,全部做粪便细菌培养。
  3. 病毒感染性腹泻178例,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降低,大便多为蛋花汤样便或稀水样便,镜下偶见或未发现白细胞,涂片找菌见细菌数量明显减少,提示有病毒感染。有150例未用抗生素,从中随机抽查50例患儿做粪便细菌培养。
  二、结果
  第一类随机抽查的10例非感染性腹泻患儿中,仅8例粪便培养出细菌,均为非致病菌,符合率80%。第三类随机抽查的50例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中,仅4例粪便培养出细菌,均为非致病菌,符合率100%。其中最有意义的第二类细菌感染性腹泻病例中,未用抗生素的76例患儿,有58例粪便培养出细菌,其中54例为致病菌,符合率达71%。从以上3类病例对照可以看出,粪便涂片镜检找菌与粪便细菌培养结果阳性率基本一致。因此,可以从血常规、粪便常规及粪便涂片镜检找菌这3种基本方法对小儿腹泻做以上分类,指导儿科医生进行快速、科学的诊治。
  三、讨论
  粪便细菌培养与标本涂片镜检找菌是细菌学检查最常用的方法。涂片镜检找菌的特点是对死、活菌达到一定数量时可快速检出。由于粪便标本含菌量高(占1/3~1/4),因此,新鲜未污染的粪便标本非常适于涂片镜检找菌,而且还能检出寄生虫卵、霉菌孢子及假菌丝。粪便涂片镜检找菌侧重于观察细菌的菌群分布及球菌与杆菌的比例,而不局限于某一两种细菌。因此,涂片镜检找菌这一实验室检验方法对临床预防、诊断菌群失调、避免滥用抗生素等都有独特的意义。尤其对医疗条件较差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细菌培养阳性率低而等待时长,不能及时参考用药,涂片镜检找菌迅速而有价值。对于医疗条件较好的医院,在细菌培养结果报告之前,也为儿科医生诊治小儿腹泻起着重要指导意义。
  通过以上340例小儿腹泻患儿的临床用药观察,3天好转率达76%;7天好转率达92%。因此,这种方法得到临床儿科医生的认可,又因其检验迅速、收费低,很受患儿家长的欢迎。但是对于病情较重或医疗条件好、家庭条件好的腹泻患儿,可以同时做粪便细菌培养为好,以便3天后根据培养结果及治疗效果再调整用药,确保腹泻患儿得到更科学有效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于国慧,董方,许宏,等.儿童轮状病毒合并细菌性腹泻病实验室检验及临床分析[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9,32(8):19.
  [2] 张欣欣,王棣华,冯红旗.儿科学[M].河南: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110-119.

推荐访问:粪便 涂片 腹泻 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