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汤治疗胃痛的体会】 黄连汤治疗头痛

  【关键词】 黄连汤;胃痛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是以上腹部胃脘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其临床上易反复发作,疗效不稳定,不易根治。笔者从多年的临床实践中,采用黄连汤治疗胃痛有较好疗效。
  
  1 组方原则及制方特点
  
  黄连汤为《伤寒论》方。原方主证:“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该方虽未明言治胃痛,但从其病因和证状来看,此证邪热在胸脘,寒邪在胃肠,胃既受邪,故此“腹中痛,欲呕吐”当指上腹部的胃脘痛伴呕吐等证。这说明了古时的腹痛与胃痛是不分的。故不能把它完全理解为专指肚腹之腹痛。方中黄连苦寒清胸中热,桂枝、干姜温胃中寒又能发散表邪,半夏和胃降逆止呕,党参、甘草、大枣益气健脾,共凑协调寒热,和胃止呕、止痛之效。全方寒热并进以调阴阳,苦辛共用以顺升降,融辨证论治及整体观为一体,体现祖国医学治病求本的原则。
  
  2 典型案例
  
  患者,男,52 岁,素嗜烟酒,患胃痛10年,时轻时重,反复发作。8年前曾经医院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此次于半月前因饮酒后,脘痛剧作,呈阵发性,经本厂医务室诊治,给以解痉止痛莨菪片及雷尼替丁等药物,疼痛未能缓解。时感呕恶,脘闷纳呆,痛甚肢厥,大便秘结,体畏寒,口干喜热饮,舌淡红、苔厚腻微黄,脉弦滑。此证似寒非寒,似热非热,颇与《伤寒论》:“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的上热下寒证相类似,拟为酒食积滞,寒热之邪交结于中焦。法以平调寒热,佐以消食化滞,黄连汤加减:黄连6 g、黄芩9 g、桂枝6 g、法半夏6 g、枳壳6 g、干姜4.5 g、白蔻仁4.5 g(后下)、神曲6 g、甘草6 g。1剂,水煎服。
  药后,脘腹阵发性疼痛间歇时间延长,程度减轻,但胃脘部仍有触痛拒按,时有嗳气,苔仍黄腻,脉弦带滑,药既见效,
  仍用前方去白蔻仁加川楝子9 g、苏梗9 g,兼行理气,运转枢机。水煎服,1剂/d。接连进2剂后脘痛大减,不甚拒按,大便畅解,腹部舒适,不呕能食,舌苔已退,但患者神疲体倦,病后气虚体弱现象明显,最后遂以参苓白术散加减,调理脾胃而收功,随访2年未发作。
  患者,男,31岁,过去有胃溃疡病史,近日胃痛剧作,服西药甲氰咪呱、莨菪片等仅能暂时取效。现形寒肢冷,头痛身痛,脘腹疼痛,胸闷纳呆,时时欲吐,口干不欲饮,舌淡红、苔微黄腻,脉弦细缓,此乃邪在肠胃,寒热失调,而又兼表寒之证,治以协调寒热,祛邪达表,以黄连汤加木香9 g, 1剂煎服。
  复诊:服药片刻即觉颜面肢体温暖,微汗出,精神舒适,恬然入睡,次日脘腹疼痛及欲吐等大减,畏冷肢寒亦轻,稍有头晕体痛,脉细缓,舌质淡红、苔薄黄,按前方去木香,加狗脊9 g。3剂煎服。
  服上方后胃痛基本痊愈,惟饮食欠佳,继续调理脾胃收功。但该患者原有长期胃痛史,此次急性发作经治愈,以后虽偶有发作来诊,但症状均轻微,再以该方调治仍有效。
  
  3 临床体会
  
  黄连汤以寒热共伍,苦辛兼施,阴阳并调为组方特点,主要适用于上下寒热不调,阴阳升降失常,兼微有表证之胃痛。如证兼脘闷纳呆,运化不良者,加神曲、麦芽等;兼气滞痞满者加木香理气;吞酸嘈杂加吴茱萸、煅瓦楞和胃制酸;表寒肢冷甚者,重用桂枝、生姜散寒发表;其他尚可随证加减治之。
  根据本方临床治证的实践病例来看,此种类型的胃痛,其中多数属于西医诊断为急性或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而有激惹炎症者。方中黄芩、黄连、干姜、半夏据现代药物研究,具有抗菌消炎,止痛止呕的作用,而党参、炙甘草、大枣则有解除平滑肌痉挛,缓解止痛,类激素之抗炎镇痛之效,故能使“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的胃痛得以治愈。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黄连 胃痛 体会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