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淤血综合征32例临床分析:盆腔淤血综合征的症状

  【摘要】 目的 探讨盆腔淤血综合征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偃师市中医院共收治盆腔淤血综合征32 例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方法 。结果 体质差,长期从事站立劳动,多产史,输卵管结扎术后,是导致本病的高危因素。32例中,轻症8例均获痊愈,重症16例痊愈,占75%。4例症状减轻,占12.5%,4例重症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随访2年,均获痊愈。总治愈率87.5%。结论 临床症状重,阳性体征少,抗炎治疗无效是本病的特征。通过体育锻炼,产后保健,配合治疗,重症患者手术治疗,可治愈本病,重视病史及体格检查,结合辅助检查,减少误诊。
  【关键词】 盆腔静脉淤血;慢性盆腔疼痛;盆腔静脉造影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3-2007年共收治慢性盆腔疼痛患者182 例,其中确诊盆腔淤血综合征32例,年龄26~46岁,均已婚,生育1~5胎不等,流产史1~6次,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精神不振,食欲下降,消瘦,性欲低落。其中下腹盆腔坠疼,腰骶部疼痛20例,深部性交疼15例,月经量多,白带增多18例,痛经22例,以上症状均具备12 例,均有抗炎治疗无效病史,但并无产后或流产后感染史。
  1.2 检查方法
  1.2.1 妇科检查 阴道炎症26例,宫颈糜烂,肥大,紫兰色变20例,宫颈摇举疼26例,宫体压疼4例,子宫后位32例,双附件区压疼6例,宫旁及附件区犹如海绵状28 例。
  1.2.2 辅助检查 12例患者阴道B超发现输卵管下方和(或)子宫体部两侧存在宽窄不一、走形方向各异的多条暗带,或长椭圆形液性暗区。8例复查彩超发现上述输卵管下方和子宫两侧的暗区为红蓝相间的血流信号组成,但色泽较暗。直接测量盆腔静脉丛的直径,单侧或双侧卵巢静脉直径>7 mm[1]。
  1.2.3 盆腔静脉造影术4例重症患者,1例行盆腔静脉造影,造影剂消失时间≥20 min[1],可客观地证明盆腔瘀血的存在,行盆腔静脉栓塞术。近30多年来,临床实践证明,多数盆腔瘀血综合征患者完全可根据临床症状及妇科检查做出正确诊断,不再行盆腔静脉造影辅助诊断[2]。
  1.2.4 腹腔镜检查 当本病与子宫内膜异位症难以鉴别时,可借助腹腔镜检查,3例重症患者行腹腔镜检查,均见子宫和阔韧带区看到静脉迂曲、怒张或形成静脉瘤样改变,而看不到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深色素病损或出血病灶。
  1.3 治疗
  1.3.1 轻症患者的治疗 轻症患者8例,均是在产后或流产后不久或偶尔1~2个月经周期内出现这方面的症状不需用药物治疗。可针对其有关病因,给予卫生指导,使患者对本症的形成及防治有充分的理解。如每日中午,晚上休息时改习惯性仰卧位为侧俯卧位,纠正便秘,腹肌张力及改善盆腔血循环。有子宫颈糜烂者及时治愈子宫颈糜烂,均获痊愈。
  1.3.2 重症患者的治疗 重症患者24例,有些患者已有多年的痛苦,经过多次诊治无效,故首先应使患者对本病有充分的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每日中午、晚上坚持认真地依次先做10余分钟的膝胸卧位,再取侧俯卧位休息,16例痊愈。4例症状减轻,4例无效。改用手术治疗。2例行圆韧带悬吊术,用手术将后倒的子宫维持在前倾位,在腹股沟内环旁将圆韧带绕过腹直肌侧缘拉出腹膜外,在腹直肌的肌腹和腹直肌前鞘之间,缝合固定在腹直肌前鞘的内面。1例行子宫全切术,1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随访2年。
  
  2 结果
  
  2.1 临床评定标准 痊愈: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生活工作如常,随访1年未复发;有效:治疗后平时无症状表现,或症状明显改善,仅在月经期轻微小腹痛或腰骶痛;无效:经治疗后,症状无变化或稍减轻。
  2.2 治疗结果 治疗32例中,轻症8例均获痊愈,重症16例痊愈,占75%。4例症状减轻,占12.5%,4例重症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随访2年,均获痊愈。总治愈率87.5%。
  
  3 讨论
  
  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是由于慢性盆腔静脉瘀血所引起的一种独特疾病,是妇科常见病,也是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因这一病的症状涉及范围广,没有典型的临床体征,致使患者的自觉症状与客观检查常常不符,体征上又易与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混淆。临床上要靠先进的辅助检查和有经验的妇产科医师检查诊断,本组患者均有抗炎治疗无效病史,对患者造成一定的精神和经济负担。近年来由于盆腔手术所见以及腹腔镜检查的开展,对本病的诊断治疗有了进一步提高。诊治体会如下。
  3.1 重视高危因素 该类患者一般存在体质差,长期从事站立劳动,多产史,输卵管结扎术后,静脉曲张等。
  3.2 症状与体征不相符 症状重,而阳性体征少,很少具有三痛二多一少临床表现。即盆腔不适,下腹坠张痛,低位腰痛,性交痛,月经量多,白带过多。部分患者具有痛经,乳房疼痛及肿胀,外阴阴道坠胀,膀胱和尿道不适。妇检:子宫后位,形态正常,轻度压疼,活动度好,双附件(-)或稍有压疼。
  3.3 辅助检查 彩超:可清晰显示盆腔血流信号,血流较暗,同时可测量静脉直径>7 mm高度可疑。(正常[3],可清晰地分辨子宫和周围组织的静脉迂曲、怒张或形成静脉瘤样,而看不到内异症的深色素病损或出血病灶。
  3.4 治疗 此类患者病程长,有抗炎治疗无效的病史。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增强治疗的自信心,进行体育锻炼,节制房事,改平卧位为侧俯卧位,早晚各一次膝胸卧位,每次30 min,加上理疗,本组轻症患者均获痊愈,重症患者以上治疗无效时,加用手术治疗:如圆韧带悬吊、子宫附件全切、子宫动脉栓塞术,若有阔韧带裂伤行修补术。
  
  参 考 文 献
  [1] 陈白城 , 张静 .慢性盆腔疼痛.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1:52-60.
  [3] 苏应宽.新编实用妇产科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657-662.
  [4] 黄宗诚,谷柯.必须重视盆腔瘀血综合征的诊治预防.现代妇产科进展,1994,3:301.

推荐访问:淤血 盆腔 综合征 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