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县发现首例O139霍乱病例|霍乱病例

  霍乱是由O1和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它发病急、传播快、波及范围广、能引起大流行,是《国际卫生条例》规定的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之一。霍乱疫情自1994年在我县局部地区爆发以来,2000年又曾经发现1例,实验室检测均为O1群。2005年 10月4日我县发现首例O139霍乱疑似病例,起病急,病情危重,经海盐县人民医院积极抢救后,于10月12日治愈出院;病人大便检出O139霍乱弧菌,我们立即进行了调查。
  
  1 发病情况
  
  患者,男,45岁,西塘镇盐北村白苎13组农民。10月3日凌晨5时出现腹泻,初为黄色水样便,后为清水样便,量极多,伴脐周胀痛,无发热,随后喷射性呕吐,呕吐量多,至9时30分到海盐县人民医院就诊时已腹泻7~8次,呕吐7~8次,出现声音嘶哑、腓肠肌疼痛、指腹螺蚊干瘪等严重脱水症状,测血压为零。入院后经大量输液、抗炎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到下午2时许又腹泻清水样便5次,呕吐水样物3次。10月4日继续给予抗炎输液治疗,患者腹泻症状明显缓解,无呕吐,生命体征平稳,病情趋于稳定。2 d来共腹泻清水样便29次,呕吐12次,吐泻总量约2万 mL。
  
  2 流行病学调查
  
  患者于10月1日中午在武原镇食用由金科陶瓷店提供的外购快餐,有芋头、扎肉等;晚上参加某邻居的婚宴。同席中2人在10月2日有一过性的腹泻史。9月30日到10月2日其余3餐均在自己家中,菜单为:毛豆、鸡肉、炒蛋、皮蛋、青菜等。否认病前3个月有疑似腹泻史,否认有外来人员居留就餐史,否认病前1周与疑似病人接触史,否认病前到塘、河游泳或洗澡,饮用自来水,使用土井水和马桶,家庭卫生环境一般,个人卫生习惯一般。
  患者发病后的大便及呕吐物排泄在自己家中的马桶中及县人民医院门诊的卫生间,家中粪缸未满溢。
  
  3 实验室检验
  
  3.1 材料
  碱性蛋白胨增菌液、4号琼脂,均为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生产,均在效期内使用;霍乱弧菌O1群多价和单价诊断血清、 O139诊断血清均由浙江省疾控中心提供, 均在有效期内使用;ID 32 E试剂条由上海祥和公司提供,在有效期内使用。
  
  3.2 霍乱弧菌检验
  以消毒棉拭子直接采取患者大便接种于碱性胨水增菌培养基和4号培养基平板上,对符合霍乱弧菌特征的菌落作涂片,革兰染色,镜检为革兰阴性呈弧形的细菌,再做霍乱弧菌血清凝集试验及系统生化鉴定。
  
  3.3 血清学诊断
  挑取可疑菌落作血清凝集试验,结果为霍乱混合多价血清凝集“+++”,生理盐水不凝集,O139单价血清“+++”,O1群多价血清不凝集;血清分型确认该菌株为霍乱弧菌O139型,阳性标本经嘉兴市疾控中心实验室复核后确认。
  
  3.4 生化反应
  挑取革兰染色阴性呈弧型的典型菌落转种普通琼脂斜面后,次日接种ID 32 E试剂条做系统生化反应,经ATB细菌鉴定仪进行生化鉴定,生化结果氧化酶试验,葡萄糖、苷糖、甘露糖、鸟氨酸、赖氨酸、靛基质、V-P、麦芽糖均为阳性,乳糖、阿拉伯糖、尿素酶、精氨酸均为阴性。符合霍乱弧菌生化反应的特征。
  
  4 讨论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测依据,该病例确诊为霍乱病例,血清分型为O139型,临床分型为重型。
  海盐县往年未发现过O139霍乱病例,此为本县首例O139霍乱病例,必须加强监测工作,做好全年肠道门诊监测。
  由于O139霍乱起病急,病情危重, 必须加强全县医务人员霍乱防治知识培训工作,做好疫情值班和应急抢救物资的储备,主动开展外环境监测和疫源地检索工作,确保“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预防、早治疗”及其他防控措施的落实到位。必须加大卫生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利用各宣传手段,不断扩大宣传覆盖范围,要大力宣传“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严把“病从口入”关,使广大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起来与疾病作斗争。重点要关注对学校、托幼机构和流动人员聚集地的宣传,将“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的卫生宣传口号深入到广大群众心中。积极关注我县外来民工及家属的卫生现状,争取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为民工子弟提供基本的生活和医疗保障,逐步改善其居住和饮食饮水状况,指导其改变不良的卫生习惯,从而降低该群体的传染病发病率,并进一步提高其及时就医率和疾病发现率。
  (收稿日期:2006-03-27)

推荐访问:海盐县 霍乱 病例 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