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丛阻滞超声躺椅样横突【颈6横突点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应用】

  [摘要] 目的 评价新的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麻醉阻滞方法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锁骨骨折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颈6(C6)横突点阻滞组和对照组(肌间沟阻滞+颈浅丛阻滞),每组30例。两组神经阻滞均采用0.66%利多卡因和0.25%布比卡因的混合液25~30ml(内含1∶20万肾上腺素),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术中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脉氧饱和度(SpO2)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麻醉满意率均为100%。对照组有3例术中发生寒战,C6横突点阻滞组为1例;对照组2例发生Horner综合征,C6横突点阻滞组为1例。结论 C6横突点阻滞效果满意,安全性高,是锁骨骨折手术值得选择的麻醉方法。
  [关键词] 颈6横突点阻滞;锁骨手术;麻醉方法
  [中图分类号] R614.3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7562(2009)06-0480-02
  
  锁骨骨折手术常规选用臂丛肌间沟复合颈浅丛阻滞,但肌间沟臂丛阻滞时产生的异感有时难以寻找,且该方法潜在的不良反应较多(如Horner综合征等)[1]。近年来我院将颈6(C6)横突点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复位内固定,不仅效果满意,而且操作简便,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至2008年选择60例锁骨骨折手术的患者,ASA Ⅰ~Ⅱ 级,年龄16~75岁,身高152~184cm,其中男34例,女26例;急诊开放性骨折22例,择期手术38例。
  1.2 方法
  麻醉前30min肌肉注射鲁米那0.1g,择期手术者术前禁食12h,禁饮4h。患者入手术室后常规开放健侧上肢外周静脉,并输注乳酸林格液(20ml•kg-1•h-1)。常规监测血压(BP)、心电图(ECG)、呼吸、脉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
  将患者随机分为C6横突点阻滞组和对照组(肌间沟阻滞+颈浅丛阻滞),每组30例。C6横突点阻滞组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健侧,上肢下垂并贴于躯干。于环状软骨水平线与患侧乳突和锁骨中点连线的交叉点[2]缓慢进针,直至有触及骨质感后退针少许,回抽无血液或脑脊液后,注入0.66%利多卡因和0.25%布比卡因的混合液(内含1∶20万肾上腺素)20~30ml。对照组先行患侧臂丛肌间沟阻滞,局麻药混合液用量为20~30ml,然后再行颈浅丛阻滞,局麻药混合液用量为6ml。
  分别于麻醉前、术前、术中30min、术中60min和术毕时间点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SpO2的变化;于麻醉后15min观察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
  1.3 麻醉效果评价
  根据疼痛程度和肌松程度评价麻醉效果,优:阻滞完全,手术无痛;良:切皮时不痛,分离骨膜时出现疼痛,需加用局麻或镇痛药物;差:无效,需改变麻醉方法才能手术。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组t检验,P

推荐访问:阻滞 锁骨 骨折 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