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健康?您过虑了】过滤

  在小牙科诊所治疗牙齿后,担心会染上艾滋病;流产后担心日后不能怀孕;脸上的痣有些痒疼,怀疑是否会癌变;便后见血,本是一般的痔疮,却担心患上了直肠癌;知晓了高原反应的后果,听说要去西藏竟吓得发抖。生活中,注重健康者多少都会有这些顾虑,但有些人却惶惶不可终日。这些人有个共同的特点:高学历的知性男女。
  
  小娟是某网站健康栏目编辑,每天都要接触大量健康信息。鼠标手、肩周炎、干眼症,她时时刻刻提防着、注意着。前一段时间因为比较忙,压力大,在开周会时她突然感到头晕,小憩一会儿后测量血压,发现有点高。这可吓坏了,自己不会得了高血压吧!从此便天天量血压,还经常量自己的脉搏,找心脏科的专家做心电图检查,时时刻刻注意自己身体功能的变化,甚至查遍可找到的医学资料,以求证所用的药物及治疗有何副作用或有无新的药品及技术的发展,以解决自己的问题。
  
  知识引发焦虑症
  
  心理医生在门诊中经常会发现一些25~45岁拥有高学历、置身高新技术行业的白领人士,尤其是那些常与高流量信息打交道者,突发一种奇怪的疾病:没有任何病理变化,也没有任何器质性改变,发病间隔、起病时间都不一定,但他们会突然出现恶心、呕吐、焦躁、神经衰弱、精神疲惫等症状,女性并发停经、闭经和痛经等妇科疾病。心理专家们认定这是一种身心障碍,暂时称之为“知识焦虑症”或“信息焦虑综合征”。
  知识焦虑症是信息大爆炸时代的产物。由于对知识与信息过度吸纳,对自己身体状况极度担忧,常常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有关健康知识或医疗信息,焦虑地观察自我,对疾病感到恐惧,并伴有极为痛苦的幻想。同时,由于身处环境的瞬息万变,许多人对未来无法确定,甚至充满恐惧,由此造成心理紧张,急躁,严重者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如不断小解、不断洗手、失眠、厌食等。患者症状有一定的持续性,通常上述反应在2周以上才可能被诊断。
  像小娟这样神经质的人常做健康检查。虽然站在现代医学所强调的预防医学的立场上,重大疾病的早期发现的确很重要,而且某些人也可能会因为神经质之故而早期发现某些疾病,不过在做健康检查的人当中,有不少人只不过是神经质或精神官能症而已。
  
  无为而治除焦虑
  
  知识焦虑症本身并不可怕,也不用担心它会转变为精神疾病,只要能意识到它起病的原因,并正确对待,就可以有效缓解。
  首先,是认识知识焦虑的客观性。信息时代知识确实无限浩大,对未知的恐惧感使现代人承受着更多的心理压力,甚至造成不必要的“心理拥挤”。就像一个无形的杀手,时时侵蚀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存。我们的情绪并不是主观意志所能完全控制的,但如果对焦虑采取接纳的态度,焦虑后告诉自己:我焦虑了,这是一种难受的感受,但自身控制不了,只能接纳它。这样看来好像是一种消极的态度,然而任何情绪的过程都有它发生、发展、高潮、下降及结束的过程,只要我们接纳它了,最终它也就消失了,正所谓“无为而无不为”。
  第二,试着寻找知识焦虑背后的心理原因,如是否太过于追求完美、太关注自己、太看重事物的结果、太注重他人评价等。
  第三,正视现实的压力。过度焦虑的产生,常常有着一些我们不愿面对的现实压力、心理冲突,如婚姻的矛盾、工作的压力、经济的危机、人际的冲突等。我们要学会正视并及时解决它们,逃避只能使问题更为复杂和麻烦。
  第四,寻找多途径的愉快来源,我们的愉快来源越多,我们就越少惧怕失落,越少焦虑。生活是多彩的,只要我们愿意,每时每刻我们都能享受到生活的愉快。
  第五,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限制每天接受的信息量。
  第六,主动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小知识
  最容易“知识焦虑”的人每天连续看电视、听广播的人;每天都泡在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的人;记者、编辑、教师、广告员、信息员、网站管理员、情报人员、监听人员、间谍、声纳员等。
  面对信息要淡定正常的对知识的渴求与充实自我不能放弃,人对压力的适应能力其实也随着社会的进化而逐年上升。如当前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考各类证书的人的行为通常都不会转化为过度焦虑,但也绝对不容忽视,一定要注意张弛有度。

推荐访问:过虑 担心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