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巴斯汀联合甘草锌治疗慢性荨麻疹60例临床疗观察:依巴斯汀片荨麻疹

  【摘要】 目的 观察依巴斯汀联合甘草锌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成治疗组(依巴斯汀联合甘草锌)和对照组(甘草锌),治疗组口服依巴斯汀10 mg ,1次/d,甘草锌5 g/包,3次/d,对照组仅口服甘草锌5 g/包,3次/d,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7 d,28 d痊愈,显效率分别为66.6%和90.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3.2%和53.4%(χ2=6.667,P[1]并符合下例条件:①1周内未用抗组胺类药物及皮质类固醇药物;②无心肺�肝肾等器官系统性损害;③无正在接受大环内酯抗生素�抗真菌治疗者;④非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等。
  1.1.2 一般资料 60例均为我科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化表将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平均65岁(17~58岁),平均病程9个月(6周~30个月);对照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平均38.3岁(18~-60岁),平均病程10个月(6周~34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组给予依巴斯汀10 mg, 1次/d,甘草锌颗粒,每次5 g/包, 3次/d,口服;对照组仅给予甘草锌颗粒每次5 g/包, 3次/d,均连服28 d,停药判定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
  1.2.2 临床疗效观察指标,按4级评分法记录患者服药前后的症状和体征:①瘙痒按0~3级评分,0为无瘙痒感,1为轻度瘙痒感,2为中度痒感,3为重度痒感;②红晕直径按0~3级评分,0为无红晕,1为红晕直径2.5 cm;③风团数量,按0~3级评分,0为无风团,1为风团数量1~6个,2为风团数量7~12个,3为风团数量>12个。
  1.2.3 疗效判定标准,症状和体征积分下降数=(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总分×100%。痊愈:症状和体征积分下降指数≥90%,显效:症状体征积分下降指数60%~89%;有效:症状体征积分下降指数20%~59%,无效:症状体征积分下降指数2检验,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不良反应:部分患者有食欲和体质量增加,有3例短暂轻度嗜睡,未影响治疗。
  
  2 讨论
  
  慢性荨麻疹病因相当复杂,除与过敏原有关外,现研究认为可能与体内存在致组织胺释放因子及各种自身抗体有关[2]。甘草锌颗粒含甘草酸胺和锌,前者在化学结构上与类固醇环相似,对肝脏类固醇代谢有很强的亲和力,可阻碍考的松的灭活,能明显抑制花生四烯酸(AA)代谢产物白三烯酸(LTs)和前列腺素E2(PGF2)的产生和明显抑制组织胺脱颗粒,阻止其释放组织胺、五羟色胺、缓激肽等[3],另外还可通过选择性抑制补体系统的激活途经而发挥直接抗炎作用。有效诱导干扰素形成,增强细胞免疫调节功能[4]。而依巴斯汀是一钟有效的、高选择性的、新的第二代抗组胺药,其代谢产物为卡瑞斯汀,它能有效地控制过敏反应引起的各种症状,且安全性好[5]。两药合用共同发挥抗组胺、抗炎、调节机体免疫力而达到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作用。本观察结果表明,两者联合应用具有叠加作用,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无明显不良反应,应用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光超.皮肤病及性病学.科学出版社出版,2002(1):229.
  2 郭飞.慢性荨麻疹某些病因学的探讨.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34(12):861-862.
  3 Salmun LM.Antihistamines in late-phase clinical development for allergicdisease.Expert Opin Investig Drugs,2002,11(2):259-273.
  4 周毅峰.锌的生物学功能.武汉医学杂志,2004,26(2):11-15.
  5 阮以.依巴斯汀治疗过敏性疾病的近况.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0,28(2):108-110.

推荐访问:甘草 荨麻疹 巴斯 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