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菜园改造 “北菜园”的联合之效

   “北菜园”――取意延庆是北京的“京北菜园”。延庆的净水、净土、净气,为首都筑起一道坚实的生态屏障,成为名副其实的首都后花园,绿色大氧吧。凭借这样优越的气候条件,延庆县康庄镇小丰营村近几年一直在探索发展有机农产品的途径,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北京北菜园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联合)社生产的有机蔬菜已经初具规模,逐渐打开了北京市场。前不久,在延庆县委宣传部贾德勇的陪同下,记者来到小丰营村对 “北菜园”进行采访。
  
  从“绿菜园”到“北菜园”
  
   北京绿菜园蔬菜专业合作社位于延庆县康庄镇小丰营村,成立于2007年7月,目前拥有社员298户。2010年,社员纯收入2万元以上,拥有资金2300万元,旗下有八达岭蔬菜市场、2000余亩无公害蔬菜基地、300亩有机蔬菜基地等多个项目。现有员工106人,主要从事有机蔬菜及无公害蔬菜的种植、加工、销售、配送等业务。2008年合作社取得蔬菜品种的有机认证,到2010年底,已经认证的品种包括茄果类、叶菜类、葱蒜类、根茎类等60余种,在原有有机认证300亩的基础上,新申报160亩。
   2011年初,绿菜园蔬菜专业合作社作为发起人,联合全县12个乡镇的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召开北京北菜园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联合)社的筹备会议,并于2011年4月28日召开成立大会,由此,以销售为纽带、整合农业资源的综合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北京北菜园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联合)社正式成立。
   目前,北菜园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联合)社拥有延庆当地成员社17家及外地成员社10家,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有机蔬菜种植面积600余亩,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3000亩左右。
  
  发展可追溯的有机菜
  
   提到有机蔬菜,消费者早已耳熟能详,市场上越来越多的蔬菜打着“有机”的旗号,且不说质量,价格着实令人瞠目。当然,如果高价格能够买到高质量,许多消费者还是愿意接受的。问题是,消费者无法保证买到的都是真正的有机产品,究竟什么才算真正的有机菜,有机菜又是如何生产出来的?身兼绿菜园合作社和北菜园联合社两社理事长的赵玉忠,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有机蔬菜从生产到销售的情况。
   赵玉忠告诉记者,生产有机产品要求高、难度大。首先,原料必须是来自有机生产体系或是野生天然产品,而且整个生产过程要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的加工、包装、贮藏、运输标准,因此种植有机蔬菜的成本要比无公害蔬菜高出三倍。
   其次,在有机蔬菜的生长过程中完全不使用化学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化学物质。同时为了更好地发展设施农业,合作社引进了以色列的滴灌技术,将当地企业――德青源和归原有机奶排放出的沼液沼渣输送到土壤内,作为种植的肥料来源。
   另外,针对蔬菜生长过程中遇到的病虫害问题,合作社主要做预防工作,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天敌防治三种方法。物理防治是指在大棚内安置防虫网等;像黄板粘虫、蜜蜂授粉等属于生物防治。一般来说,天敌防治成本比较高,合作社一般采用前两种防治措施。赵玉忠说,尽管使用了这些措施,一旦预防失败,病虫害发生,那么宁可将整茬的菜全部铲掉也不会使用任何化学药物。在耕作方式上,叶类菜、根茎菜、茄果类要严格倒茬,三年一轮回。
   在温室大棚内,记者看到了正处于生长期的西红柿和青椒,和以前在农村菜园内见到的差不多。采访现场,赵玉忠对棚内的机械设备做了一一介绍,他指着立在棚中央的一个特殊装置说,这是温湿度监控仪,可以随时调节棚内的温度和湿度。在经过控制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蔬菜可以茁壮成长,病虫害难以达到发生条件,自然就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促进有机化生产。此外,在一些大棚内还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和传感器。通过这套设备,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打药,施的是什么肥、打的是什么药,全都能自动记录下来。这份“农事记录”,监管者有据可查,消费者也可以在线观看。
   有机产品对品质要求严格,为了让消费者放心购买,合作加强了监控体系的建设。2010年9月,合作社投入5万多元开始建立蔬菜追溯码系统,到2010年11月,已经实现了每一棵蔬菜都有“身份证”。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时,通过可追溯性建设,增强了顾客对合作社有机蔬菜的认同和信任。此外,国家相关机构会定期抽样,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查。不仅如此,在封袋之前,企业自身也会进行检测。针对目前有机认证机构混乱的状态,赵玉忠表示,国家对有机认证加强规范所采取的措施,对合作社而言是有利而无害的,虽然提高了有机认证的门槛,但却规范了有机行业,避免一些鱼龙混杂、滥竽充数,使真正的有机产品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探索新型配送模式――农宅对接
  
   光有好产品不够,还要想办法把产品销售出去。北菜园现有的销售渠道除了超市、小区专柜、周末菜场之外,最值得一提的是合作社首创的新型配送销售模式――利用互联网实现农宅对接。
   赵玉忠告诉记者,有机菜成本高,产量低,价格自然就高。价格一高,就需要到高端市场去销售,但一个农民合作社,根本掌握不了这样的市场资源。最初,有机菜种出来只能按普通菜卖。甚至,眼看着一些中间商,按普通菜的价格来收购,转手贴上有机标识,按有机菜价卖给了大超市。这样不仅合作社利润少,消费者买到的也是几经周转后的高价货。为此,赵玉忠和他的伙伴们创造了一种新型的销售模式――农宅对接。合作社直接对应消费者,消费者可以在网上下订单,合作社按照订单去大棚内采收,再送到消费者所在小区,北京五环之内5斤以上免费送货到家,整个过程在5个小时之内完成。这种“从农场到家庭”的模式不仅能让消费者吃到最新鲜的蔬菜还免去了层叠的流通环节,节省了成本,价格至少比超市同品便宜30%。
   由于送菜入户,有时候消费者家里没人接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合作社又购买了一种新装置――智能柜。目前,合作社以北京圆明园小区、双花园小区、莱蒙湖小区为试点,在每个小区内安装了智能配送柜,合作社根据订单将采摘的有机蔬菜送到智能柜中,配送完成后,系统会自动将开柜密码以短信形式发送到消费者手机上,消费者取菜之后关上智能柜门的同时,系统又会自动生成一条交易完成信息,并将这条信息反馈到网络平台,至此交易过程完成。如此一来,取菜时间方便自由,消费者也免除了许多麻烦。据统计,现在合作社有机菜的平均销量一天100斤左右,旺季可达到300斤。
   “进超市,顾客看到的是很多个柜台,很多品种,选择余地大,消费心理容易得到满足。而合作社最初品种比较单一,留不住顾客。”赵玉忠说。为了更好地配合农宅对接的销售方式,合作社实施有机蔬菜滚动性生产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全年生产近百种有机蔬菜,过去是种一茬,收一茬,一年能种两到四茬菜。现在每隔10天种一茬,一年四季都在生产,除地理、气候条件不能在“三九天”、“三伏天”生产的有机蔬菜外,每天保障有机蔬菜种类40种左右。
   当记者问到“农宅对接”发展前景时,赵玉忠一脸欣喜,他说,这种配送模式既降低了产品价格,让消费者获益,又扩大了利润空间,让合作社得利,利民利己,未来,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实行六统一管理办法
  
   “北菜园”的发展壮大除了产品质量外,独特的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赵玉忠说,合作社在成立之初就采用企业化的管理方式,实施“六统一”原则,即:统一种植规划、统一育苗、统一农资供应、统一病虫防疫、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品牌销售。既提高了农民种菜的积极性、降低了散户种植的风险,又保障了蔬菜的质量,促进了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打造特色、优质品牌,合作社向工商部门申请注册“北菜园”、“大白菜-祥云”图形、“阔野田园”等品牌。其中,“北菜园”和“大白菜-祥云”图形已经通过注册,“北菜园”取意:延庆是北京市的京北菜园;“大白菜-祥云”取意:百菜不如白菜,“白菜”谐意为“百财”。
   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领头羊,“北菜园”志存高远,他们希望能叫响品牌,跃身为中国的“京北菜园”。

推荐访问:菜园 之效 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