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咸阳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023年)

咸阳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咸阳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强。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单元,关系到一个地方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县域经济面临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咸阳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供大家参考。

咸阳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咸阳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强。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单元,关系到一个地方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县域经济面临着供应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如何科学梳理总结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遵循经济社会自然发展规律,抓住“牛鼻子”,找准着力点,打破传统途径依赖,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是当前必须认真进一步思考解决的重大课题。近期,按照省委规定,我们成立专门调研组,通过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

  一、“十二五”以来县域经济蓬勃发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坚持以县域争先进位为统揽,以工业化、城乡化和农业现代化为抓手,打破行政区域,推动板块融合,不断增强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积极性、积极性、发明性,大力推动供应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增强县域经济连续健康发展的新动力,全市县域经济呈现出总量壮大、质效提高、奉献扩大、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发展较快。重要经济指标实现快速增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了“一年一小步、五年翻一番”的目的,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2023年我市县域生产总值1393.72亿元,较2023年的696.1亿元翻一番,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4.1%,较2023年提高0.8个百分点。各县(市区)在全省县域经济监测中的位次也普遍前移,全市13县(市区)中有6个县在全省83个县中居前20名,彬县、兴平市、秦都区先后跻身全省“十强县”“五强区”。

  实力增强。2023年全市县域经济平均规模126.7亿元,较2023年增长63.4亿元。各县(市区)整体水平明显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2023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成34187元,是2023年的1.8倍,年均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成10529元,是2023年的2.1倍,年均增长15.8%。各县(市区)财政对民生的投入连续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成96%。全市城乡化率达成49.1%,建设保障性住房20.1万套,搬迁贫困群众15.6万人,稳定脱贫48.5万人,解决了农村266.2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势头向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23年的18.5:52.2:29.3调整为2023年的15.3:57.5:27.2。以果菜畜牧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高,开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150余个,通过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近200个,“马栏红苹果”等50多个知名产品已走出国门,全市农业总产值稳居全省第一。县域工业规模迅速壮大,实力不断增强,形成了礼泾三食品工业、彬长旬能化产业、兴平武功装备制造产业、乾县纺织产业以及永寿淳化绿色经济等特色经济板块,呈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良好态势。生态文化旅游业快速成长,2023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550万人次,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达成271.6亿元。

  二、目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县域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基础仍较薄弱,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与全省水平相比尚有差距,同沿海发达地区

  相比差距更大。

  一是经济基础不牢固。全市多数县对资源的依赖限度高,产业结构单一,呈现出“一业或一企”独大的现象,连续稳定发展面临市场风险、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诸多不拟定因素的影响,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县域经济发展波动较大。像彬长旬重要依靠煤炭资源的开发,中部旱腰带地区重要依靠石灰石资源的开发,渭城区重要依靠长庆石化等,一旦这些行业或公司市场形势发生逆转,县域经济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由于受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经济基础、思想观念、战略思维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市县域经济整体实力还不够强,发展水平还不高,特别是缺少能与全国百强、陕西十强前三甲相齐并论的大县强县。就目前全市排名最佳的彬县而言,2023年生产总值170.01亿元,仅为2023年全省十强县平均水平326.57亿元的52.1%,仅相称于全国百强县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左右,差距可见一斑。同时,各县之间发展也很不平衡,特别是北部县差距更大,在全省县域经济监测中,进入“陕西省十强县”的彬县在北部,全

  市排名后两位,在全省50名以后的淳化县和永寿县也都在北部。从人均财政收入上看,彬县人均财政收入7319元,居全省12位,武功县人均财政收入仅为507元,位居全省倒数第二,仅有彬县的6.9%。

  三是产业结构待优化。总体来讲,全市县域经济产业结构虽然有所改善,但还是不尽合理,一产过重,二产不强,三产滞后的格局仍未得到主线改善,产业结构升级缓慢,综合竞争力不强,有几个县仍具有典型的农业经济特性。从产业内部结构看,一是农业比重大,产业化水平较低。全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虽然近些年,在农业结构调整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传统农业仍然占据重要位置,现代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优质高效农业所占比重相对较小。二是工业技术含量低,资源依赖性强。全市县域工业以中小公司为主,技术水平低,产品附加值不高,终端产品更少,市场占有率低,核心竞争力不强,对县域经济奉献份额小。三是传统服务业比重大,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全市第三产业重要以传统的流通和服务业、机关事业单位为主,为现代工业、农业服务的金融、通讯、信息等新兴第三产业比重较低,对经济发展的服务支撑作用较弱。

  四是城乡化水平偏低。2023年,我市县域城乡化率为41.3%,分别比全省平均53.6%和全国56.1%低12.3、14.8个百分点,城乡化水平偏低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县域公共服务供应局限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水平仍然较低,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如在有线电视入户率方面,我市有5个县处在全省50位之后,乾县只达成16.3%,在全省居79位。在生活垃圾无害化解决率方面,我市有7个县市处在全省50位之后。特别是我市贫困人口多,目前全市有33万贫困人口,其中15.36万名属于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和农村“五保户”、残疾人员;5.1万人居住在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脱贫工程量大,任务艰巨。

  在经济新常态下,国内经济步入“L”型增长阶段,我市县域经济发展仍有一些瓶颈制约亟待破解。

  资金问题。当前,我市大多县级财政仍然是典型的“吃饭型”财政,甚至有的连“吃饭问题”都还没有解决好,主线没有经济能力去搞建设,所以不管是基础建设,还是改善民生项

  目,都必须争取上级的资金和项目支持,而县(市区)主线拿不出项目配套资金,形成了“争取项目困难,争到项目更困难”的怪圈。此外,金融体制严重制约着县域经济发展,由于金融机构惜贷慎贷,贷款约束条件多,使得县域中小公司、民营公司融资十分困难。比如,彬县陶瓷仿古砖项目在2023年上半年已经基本建成,但因缺少2023万元发展资金,与多家金融机构协调却迟迟未能办理贷款,导致公司目前仍未投产。

  项目问题。项目建设是县域经济发展的载体,县级层面一个项目真正要开工建设,至少需要通过10多个部门的审批,有的要盖几十个章,需要花不少的时间和精力。比如土地的审批,最快也需要半年时间,有时甚至一年也难以批复下来。即使项目批复下来,征地搬迁按照正常程序和规定,需要三至四个月的时间开始征地搬迁。基层县区感觉到在项目审批过程仍然存在程序复杂、审批周期过长的问题,既影响了项目建设的黄金时期,也影响了县(市区)的招商引资工作。

  人才问题。人才短缺、科技落后、人员素质较低,已经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县域内工作和生活条件

  不如大城市,大学生毕业后到县工作的比较少,流失问题也比较严重,个别领域甚至出现技术人才青黄不接现象。此外,由于基层公务员进口狭隘、人数少,县级每年补充公务员数量极为有限,混岗现象严重。以武功县为例,现有公务员1299名,事业编制人员9000多名,相称多的同志因工作需要在行政岗位工作,但因身份限制,个人进步空间有限,容易出现“能干事的没身份、想干事的没位置”的尴尬局面。

  政策问题。目前我省对县域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和资金呈碎片化、分散化,各部门的支持政策互相衔接不够,各项资金整合力度不够。县级政府存在对政策掌握不全、把握不准、信息不灵等问题,比如国家专项项目有几百项,专项资金有几万亿,县一级主线无法全面掌握信息,及时了解项目动态。尚有些政策缺少灵活性,比如我省未制定统一的电力、天然气价格供应政策,使得县(市区)招商引资处在被动,我们洽谈的彩虹玻璃生产线项目,因咸阳天然气供应价比延安市高出1.06元,最终落户延安。

  三、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呈现新趋势

  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拟定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市县域经济发展也随之出现新变化、新趋势。

  一是增长速度明显放缓,提质增效升级当有作为。通过调研了解到,各县(市区)的发展速度普遍放缓,2023年全市13个县(市区)的增速都在两位以上,到2023年有5个县(市区)跌破两位数增长。并且过去发展速度更快的县,现在发展速度减少更大,碰到的困难也更多,例如彬县生产总值增速由2023年的23.3%回落到2023年的9.7%。我们要科学把握发展规律,对的结识阶段性特性,走科学发展、可连续发展和包容性发展之路,适应速度和结构变化,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强化“质量关切”,用过去拼速度的那股劲儿来追求高质量。

  二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转变发展方式迫在眉睫。长期以来,受“速度情结”“资源情结”影响,拼环境、拼资源、拼土地、拼资金的粗放型发展,已使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工业化和城乡化使工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染成为制约县域经

  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由之路。目前各县(市区)已对的结识到对资源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对资源环境过度依赖的局限性,将工作重心放在调结构、转方式上,致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社会,使县域经济步入可连续发展轨道。

  三是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新的增长亮点正在形成。在经济新常态下哺育新动能和改造传统动能形成双轮驱动是治本之策。各县(市区)坚持创新驱动,根据自身特点发展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改造提高传统产业,扶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商务、汽车消费、乡村民俗旅游等以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为代表的新经济动能成为亮点,对经济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如武功县围绕建设“西北电子商务第一县”,着力做好县域电商、农村电商、农产品电商,创出了“中华农都·电商新城”品牌,2023年电商销售额达成10.5亿元,农产品电商交易额位居全国第二,加快了县域发展步伐。

  四是城乡差距仍然较大,统筹协调发展任重道远。城乡一体化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尽管数年来,通过“以

  城带乡”“以工带农”等工作机制大大缩小了城乡差距,但农村地区仍然是“短板”,不管是从经济总量还是群众收入来看,农村远远落后于城市。当前,要着力在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城乡化上取得突破,积极推动户籍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城乡户籍居民社会福利政策并轨制度,努力使农村居民享受与城市居民同样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缩小城乡差距。

  五是社会治理难题增多,基本公共服务亟待完善。县域经济发展与县域社会发展是分不开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群众的诉求也在发生变化,当前经济进入攻坚克难关键期,一些征地拆迁、项目建设、公司改制、涉法涉诉等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加之在过去30数年高速发展中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直接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在实体经济收缩和财政收不抵支的严峻形势下,应增强政府职责,增长公共服务供应,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增长群众收入,完善社保政策,加大脱贫力度,让民生诉求落地有声。

  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以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厚植新型工业优势。一是扩大有效投资,推动项目量质升级。保持招大引强的开放定力,依托我市土地、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和区域位置优势,围绕国家政策导向、县域“十三五”规划和产业市场需求加强项目策划包装,注重引进成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强、经济效益好的大项目好项目。二是明晰主导产业,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南部区域要发挥紧临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以高端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为核心,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哺育和电子、医药、纺织等产业的转型升级。中部区域要加快工业聚集区建设,延伸产业链条,推动装备制造、生态环保、有机食品、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着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和优势的产业集群。北部区域要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加快推动原煤开采向发电、化工产品、新型建材等综合运用转变,提高资源的开发运用效益,加大装备制造、物流等产业哺育引进力度,壮大民营经济。三是着力扶优培强,推动公司成长升级。坚持“壮大”与“育苗”并举,大力推动项目资金、要素保障、服务力量等要素资源向重点公司倾斜,按照“催生一批、做强一批、招引一批、衍生一批”的原则,在狠抓规模以上工业发展的同时,遵循公司成长规律,实行非公经济“1113”工程,支持一批公司

  走“专精新特”之路,支持一批公司兼并重组、做响品牌,打造工业转型升级的“集团军”。四是做实集聚平台,推动园区基础升级。制定园区投融资规划,加强金融创新,突破瓶颈制约。组建全市产业发展基金和城市建设发展基金,为县域重点产业和重点园区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推动35个县域工业园区的交通、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中小公司孵化器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提高产业承载能力。

  (二)以质效并进引领农业转型,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一是哺育规模化的市场主体。加快土地登记、确权和发证工作,加快土地流转,坚持土地流转育主体、开放招商引主体、政策扶持强主体,积极发展规模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组织,努力形成主体引领、规模经营、技术集成、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二是发展多元化的新型业态。大力推动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适应市场消费导向,积极发展“农业+食品”“农业+旅游”“农业+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着力延伸产业链,提高价值链,拓宽增长链。同时做好农产品品牌的规划和布局,不断完善各类标准,推动更多类似“马栏红苹果”“井冠莲菜”“莽原红红薯”等通过国家认证的绿色无公害知名农产品走出国门。三是构建便捷化的流通网

  络。县域是最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加快本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积极创新营销方式,通过现代流通网络,快速抢占大中城市市场,最大限度地扩大农产品市场占有率。积极哺育各种形式的流通组织,壮大农村营销人才队伍,发展各种专业市场、综合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形成功能齐全的商品流通体系,改变县域市场与城市大市场脱节的状况。

  (三)以扩容提质主导城乡发展,加速新型城乡化进程。一是协调发展,推动城乡一体的城乡化。坚持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共建共荣,构建起以城区为龙头、以中心城乡为支撑、以特色镇为节点、以农村新型社区为基础的“一主多翼、区域组团、多极支撑、多元带动”新型城乡化发展格局。二是设施先行,推动功能完备的城乡化。合理配置城乡资源,运用好国家棚户区改造、新型城乡化建设等政策机遇,抓好城乡特别是省市级重点镇、旅游名镇的水、电、气、暖、路和生活垃圾解决设施、集贸市场建设,加强老旧基础设施改造,积极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三是共建共享,推动以人为本的城乡化。完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政策体系,做好财政转移支付、建设用地指标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的相关工作,引导财力物力重点向基层投放、向农村及贫困地区倾斜、向社会

  弱势群体惠及,念好衣食住行、业教保医“八字经”,推动城乡化成果普惠于民、造福于民、方便于民。

  (四)以改革创新激活发展动力,加快推动供应侧改革。一是推动体制创新。进一步清理、合并和取消一批行政审批事项,能简则简、能放则放,努力让市场主体有平等竞争的机会,不能将市场准入审批作为职能部门的权力。要着力改变“重审批,轻监管”“以批代管”现象,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比如环境保护,要加强项目投产后的监管,一旦公司违规导致环境污染,必须以铁的手腕、严厉的措施进行处罚,要使公司违法成本高于非法所得,从主线上解决问题。二是推动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加快公司技术改造、装备升级步伐,推动技术改造与产品升级、产学研合作、产业链提高、淘汰落后产能“四个同步”。加大科技孵化、科技研发、科技信息化和科技培训、科技政策激励等支持,着力哺育创新主体。三是推动要素创新。引进担保集团、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落户县域,支持县域公司进军资本市场,进一步拓宽金融渠道。设立重大项目扶持流动资金,完善市县两级工业公司担保贷款风险补偿金制度,推广运营PPP模式。大力实行“人才强县”战略,建立基层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把大招工放在大招商同等重要位置。加

  大县级领导干部对市场经济知识的培训,完善容错纠错防错机制,鼓励各级党员干部大胆干事创业,营造有助于改革创新、敢试敢闯的良好氛围。

推荐访问: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咸阳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咸阳市 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