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制高点上起跳——XX市2005年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述评

当高擎嘉陵江文化大旗的南充迎来新年的第一缕阳光,2006年在我们的期盼中如期而至。
  历史翻开新的一页,人们自然不会忘记页码相连的上一页。而这上一页——2005年——便是“南充发展历程中极不寻常的一年”。
  运筹帷幄之中,俯视千里之外;
有战略家的思维,必先有战略家的胸襟、战略家的视野。把南充建设成为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战略目标的提出,使得人们的思维豁然开朗。集中精力抓产业,产业培育初见成效
  从纪信扮刘邦“诳楚”的壮举、始建安汉县的光芒,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鼓角劲吹的2005年……南充,走过了2200多年的历程。
  2005年2月20日——这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市委三届三次全会提出了把南充建设成为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战略目标。
  南充的比较优势突(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网络.com查看)出,是成渝南三角经济圈的重要节点,辐射周边、传递左右的功能较强,加快发展的潜力较大。南充是革命老区,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非常重视南充、关怀南充,是难得的以政治促经济发展的机遇期。有人说,错过一个机遇,就可能落后一个时代。当历史性的机遇莅临南充,我们岂可错过?
  然而,面临机遇的同时,南充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非常突出,尤其是产业培育滞后。南充虽已初步形成大城市框架,但产业支撑力弱,可谓有大城市的骨架,而无大城市的实力。全市三次产业的结构是“三一二”型低水平的产业结构。全市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城市化率只有25.6%,低于全国16个百分点。
  矛盾是对立统一的,要解决矛盾,就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把南充建设成为川东北区域(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网络.com查看)中心城市,这就从理论层面上抓住了南充发展的主要矛盾。而“城市经济在产业支撑上求突破、农村经济在农业产业化上求突破、第三产业在扩规模增辐射上求突破”的提出,则从实践层面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一年来,围绕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这个目标,南充的经济社会事业在跨越式发展中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二产产值首次超过一产,南充被省委列入“十一五”规划中全省有条件发展的4个特大城市之一。
  抓好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做大规模,提升效益,增强竞争力,培育产业集群。围绕石油化工、汽车汽配、丝纺服装、食品医药、水电能源、建筑建材等六大板块,整合领导力量,推动了工业发展重大举措的落实。南充炼化总厂、东风南充公司、六合集团等重点工业企业产量、产值、税金均比上年有较大增加。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25亿元,同比增加75亿元,增长40.6%;
工业增加值64亿元,同比增加16.2亿元,增长34%;
利税总额11.3亿元,增长29.6%。2005年1至11月,全市外贸出口总额1.5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22%。
  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县域经济(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网络.com查看)发展的步伐。启动并促进了顺西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区建设,一批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专合组织进一步发展壮大。输出劳动力155万个,实现劳务收入84.2亿元,增长12.3%,位居全省第一。2005年产值、销售收入均过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3户,绿神丝绸、保宁醋、李子园奶业、金华纺织、依格尔纺织、润丰、人本轴承等一大批县域工业企业支撑着一方经济。
  首次召开旅游发展大会,提出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目标。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机制,加快旅游业发展。2005年旅游总收入达18.6亿元,增长41.4%。发展物流配送、商贸等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完善市场体系,扩大消费。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40亿元,增长15%左右。
  重视和加强项目工作。嘉陵江梯级开发中的5个电站和绕城高速公路西段、上中坝嘉陵江大桥等在建项目进展顺利。南渝高速公路、达成铁路复线改造、沙溪和凤仪电站等重点项目顺利开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33亿元,增长15.6%。全市新引进项目325个,到位资金39.7亿元。
  社会和谐,首先是人与人的和谐。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实施,社会矛盾有效化解,在“抓解决百姓疾苦促进和谐”理念的旗帜上写下两个大字:为民
  大巴山的余脉受到嘉陵江的隔阻,使南充遍地皆丘陵。受丘陵地区条件制约,作为人口大市、农业大市的南充,农业发展缓慢,困难农民多,失地农民多。2004年,全市人均GDP仅500美元,不到全国人均GDP的50%。
  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民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一手抓产业支撑促进发展,一手抓解决百姓疾苦促进和谐”、“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维护社会稳定就是政绩”等理念应运而生,解决群众“最急”、“最盼”、“最怨”之事,成为各级干部的共识。
  有了共识,还要有制度保障。市委出台了2005年党政机关不准新建办公楼、不准购买小汽车、不准出国等规定,节约资金、集中财力,把老百姓最迫切需要办的事首先办好。
  无论是炎热的夏季,还是寒冷的冬天,人们总能看到市委书记王宁、市长杜光辉等领导在升钟水库库区、仪陇老区、学院街社区、下河街社区等贫困群众较为集中的地方,访贫问苦、谋划发展。
  高度重视征地拆迁补偿安置问题,全市17万失地农民中符合条件的5.07万人纳入低保,2005年10月又启动了失地农民失业保险工作。加快拆迁还房工程建设,返迁1600多户,其余工程在10月已全部动工。切实解决仪陇县和升钟库区群众生产生活困难问题,到2005年12月底,仪陇县26万人饮水难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市级已先期安排项目资金2000多万元,用于解决库区近10万群众、尤其是67个重淹村2.7万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
  认真落实就业、就医、入学等方面的惠民政策。积极开展就业再就业援助,2005年新增就业再就业3.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3万人,3000余户“零就业”家庭实现至少1人就业。兑现“两免一补”政策,38.7万名贫困学生学杂费得到减免,2万多名贫困寄宿生得到生活补助。启动和落实了特困家庭生活救助和医疗救助,2005年全市有2.2万人享受农村医疗救助,为3000户特殊困难家庭办理了医疗保险。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改善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条件。
  构建干部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长效机制。从2005年11月24日开始,“万人结对帮扶构建和谐社区”活动在我市蓬勃开展,15000多名机关干部走进贫困户家中,解疾苦、送温暖,不脱贫不脱钩、不解困不松手。省委书记张学忠于2005年12月17日对此作出批示:南充开展此项活动显有成效,要求各市(州)在第三批保持共产党(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网络.com查看)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学习。到2005年12月底,全市参与结对帮扶的机关干部达15115人,与15950户特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干部捐赠资金455万元,赠送衣物、被子、大米、菜油等物品价值100多万元。
  一个地方的建设与发展,干部是决定因素。“帮钱、帮物,关键要帮好一个党支部”。一个村的变迁引出了“三满意”活动的蓬勃开展。党的建设继续加强,党建经验为南充历史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坝村,嘉陵江边一个普通的村子,因嘉陵江冲积而形成的一个小平原,一块“无字碑”让其闻名全国。这块“无字碑”的背后,体现的就是干部有作为还是无作为、好作为还是乱作为。一个“乱村”、“穷村”在蓬安县委组织部下派两位副部长任村党支部书记后,一举改变面貌,经济发展,村风和谐,群众满意。省委书记张学忠在该村考察后说:“帮钱、帮物,关键要帮好一个党支部”。
  中坝村的变迁,给市委以极大的启发: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让群众长期得实惠的关键举措。闪光的睿智谱写增强执政能力的篇章:“争创群众满意基层党组织、争当群众满意领导干部、争做群众满意共产党员”。
  坚持在“两手抓两促进”的主战场培养锻炼干部,看德才、凭实绩、重公认选拔任用干部。坚持“三公开”原则,推进了干部工作的民主化和程序化进程。“这次考试,真正是公开、公平、公正,我对现在的干部选拔机制充满了信心。”2005年12月28日,参加2005年南充市统筹选拔科级领导干部面试的西充县紫岩乡考生张奇晏对记者说。
  通过开展“增强执行力、务求抓落实”专项活动,机关作风进一步好转,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牢牢把握“关键在干部,要害是利益”,坚持依法按制度办事,严格规范决策程序,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加大了腐败案件查处力度,2005年共立案305件,挽回经济损失1281万元。市委响亮提出“跑官要官不可能,买官卖官更无市场”,对各种腐败现象坚决查处和遏制,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
  2005年,我们共同走过。在历史的制高点上起跳,我们更充满了希望。展望2006年和“十一五”规划,我们信心百倍。
  我们的前面,虽有荆棘、险滩,但美好的目标在望。
  我们还要在绘就的蓝图上再镌刻上8个大字:坚韧不拔、锲而不舍!

推荐访问:述评 制高点 起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