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辅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分泌性中耳炎最佳治疗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微波辅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155例分泌性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微波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疗效观察。结果:随访3~18个月,微波治疗组总有效率81.06%,对照组总有效率61.67%(P<0.05)。结论:微波可用于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其操作在直视下进行,简便,无创伤,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微波;疗效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08-1141-02 中图分类号:R76 文献标识码:A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临床以口服抗炎药、鼓膜穿刺治疗为主。我科从2003年开始行鼓膜穿刺后的分泌性中耳炎辅予微波热疗,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03年5月~2006年5月共收治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55例,186耳,男97例,女58例,年龄12~65岁,病程7d~5年。治疗方法分为两种,其中95例使用微波,另外60例作为对照使用传统疗法。155例患者均有典型的临床症状:耳内闷堵感,有气过水声。自听增强,耳鸣,听力下降为主。查体:急性患者早期鼓膜无明显改变或仅见松弛部内陷,松弛部或紧张部周围有扩张的血管,慢性者鼓膜呈乳白色,有渗出者鼓膜可见液平,鼓膜活动受限。音叉实验Weber test偏向患侧,Rinne test。12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传导性听力减退。
  
  1.2 治疗方法:(1)传统疗法:应用1%氯麻液加少量地塞米松滴鼻,维生素C、稀化粘素、青霉素类药物口服或静脉滴注,配合应用超声雾化吸人,鼓膜穿刺术抽液。(2)微波疗法:患者坐位,用1%的卡因棉片表面麻醉鼻部3次,用WB-100B多功能治疗仪(成都锦江微波电器厂产),功率调至10~20w,时间3 s,用加长微波探头放人下鼻甲下壁后端(探头距后端0.5cm),贴紧鼻甲黏膜,启动微波开关,反复4~5次,总时间12~15s,微波热凝至黏膜发白退出。若下鼻甲前中部明显肿胀,同法治疗。治疗后用1%氯麻液滴鼻,并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或间隔1个月重复治疗1次。治疗1个月后复查。常规前鼻镜检查,在“第一位置”(端坐位,头稍前倾)即可看到下鼻道宽度适中,通气良好,可见鼻咽部运动为度。
  
  1.3 疗效评价:显效:自听增强、耳闷症状消失,听力减退症状消失。鼻腔通气良好,下鼻甲与中隔间距大于2cm,前鼻镜检查能见鼻咽部运动;有效:自听增强、耳闷症状减轻,听力减退症状减轻,鼻腔通气明显好转,下鼻甲与中隔间距小于2cm,须用鼻黏膜收敛剂方能见鼻咽部运动;无效:自听增强、耳闷症状无改善,听力减退症状无改善,治疗后鼻塞无改善,前鼻镜检查不能见鼻咽部运动。以显效+有效计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
  
  2 结果(见表1)
   
  随访3~18个月,无一例复发。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真正病因及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发病隐袭。不易引起患者的重视,不少患者买药自行治疗。如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可引起鼓膜内陷、鼓室粘连、鼓室硬化,轻者听力降低,重者可致耳聋。目前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方法较多,如鼓膜穿刺抽液,纤维内窥镜下经咽鼓管治疗法,鼓膜切开置管引流术等。现已确认鼓膜置管术优于其他方法。鼓膜置管术后可给中耳提供通气和引流,并代替咽鼓管等功能,有助于恢复中耳黏膜病理改变,防止其并发症或者后遗症,但置管较繁杂,患者多不愿接受,而保守治疗是最简便有效的方法之一。
  本研究155例大多采用鼓膜穿刺抽液,氯麻液滴鼻,同时辅以微波治疗,根据临床观察有明显疗效,微波疗法优于传统疗法。微波治疗中耳炎的机理是利用微波的非热效应增强细胞的代谢过程,调节血管的功能,缓解深层血管痉挛。改善中耳负压,使小动脉及血管扩张,血流加速,疏通中耳血液循环,提高血氧浓度,纠正中耳缺氧状况,促进分泌物的吸收及咽鼓管黏膜肿胀的消退。本组7例(9耳)经微波等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自觉听力无提高,其原因可能与病程相关,病程越短,治疗效果越好,病程越长,治疗效果越差,故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应尽早。

推荐访问:中耳炎 疗效 微波 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