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卫江:高价月饼折射出社会的拜物情状

  

  最近年来,每当中秋佳节来临之际,中华大地上的月饼销售总会进行疯狂的价格大拼比。不象其他商品,总是在激烈的竞争中价格趋向下落,而月饼则越卖越昂贵起来。若不是今年的各级地方政府严控高价和暴利,那么如今动辄上千元的月饼盒也许已经充满市场,上万元的礼品盒甚至也有市场。

  “月饼”本是中国的传统食品,它凝聚着民族文化的情感诉求和良好祝愿。随着市场经济的演化,最近几年里,这种寄托着国人浓重感情色彩的商品,不断地朝着高档、贵族化的物化趋势进化。本来成本不过为2~5元的饼子儿而已,厂家商家却变幻着戏法抬高其身价,将山珍海味的鲍鱼、鱼翅、燕窝等\"装配\"进馅里,连风马牛不相及的名茶、洋酒、光碟、首饰、手表、相机等等也要“点缀”入月饼礼盒中,甚至使只饱眼福的黄金\"月饼\"也\"上阵\"起来,而包装上尽显豪华气派,外盒辄以壮观宏伟为上乘。至于盒中的“主人”早已被“喧宾”夺走,于是月饼异化成了物化载体的“面子”。与其说某人在吃“月饼”,还不如说某人在“吃”面子,只缘吃得炫耀起彼人地位之显赫,铜钱之多多便足矣!

  高价月饼的流行,倒显示出“关系学”市场行情高涨的前因后果。众所周知,月饼只是国人流行的关系学的工具性“载体”,所谓“买者不吃,吃者不买”是也。而关系学,作为低贱德行的私利之术,采用的必定是以低级趣味的手段,因为编织“关系网” 是以那种追求形而下的特殊的人缘主义的的自私自利,而排斥掉普遍主义的高尚、正义的伦理德行。所以必是以同购对应于低级的物化的品行心态,这种趋于普遍的态势是与我们传统中盛行“面子”文化、宗法等级文化,与形而上的终极关怀缺失(完美无暇的上帝缺位),拒斥崇高(在流行的意识形态话语中,都被“瞒与骗”填满了)密切相关。

  再说,月饼的经销通常是在“关系网络”之中展开的,其过程往往经历了多层的回扣加码,于是月饼的身价就象黄河的堤坝,不断上升。如此这般,于是就在物质化感性肉欲的奢侈享受之风中就泛滥起了高价的月饼。

  现象学人类学家舍勒认为:人是在生命和精神的两重性之中展示并攀升着向上的“爱的秩序”的神性。神性又受着生命肉欲的制约。而从另一侧面的学科的角度作人学的分析,从事生命哲学的薛定谔论道:“生命体是善于从外界环境中吸取“负熵”以作原料来制造自身的秩序之流”。亦即对于人来说,应从精神性的负熵信息中来提取价值养料使提升自身的主体性等级,不然的话,就如克劳修斯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所表述的:热量从高温向低温物体传递——对于生命体来说,导致有机体秩序降阶;
对于人类社会来说,则会引起公正秩序混乱;
对于个体的人来说,意味着人格低下。

  由于对某一特定的人或社群来说,因其毕生精力是个恒数,在如何分配人生精力在物质与精神于生活之中,则存在着此长彼消的关系,故这两者呈现负相关性,亦即专功于物欲者,必疏于神灵性。这在各个不同的民族和国度中,分别有着各自所不同的充分展示。

  遗憾的是,连同对于数字符号“8”的崇拜迷信,年轻人结婚讲究财貌交易、排场、聘礼等等一起,高价月饼的盛行向世人展示了:国人的内在情欲所激发的孜孜以求的拜物境界和人格品位,这对于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来说是够耻辱的。

  

  修改稿于2005/9/16

推荐访问:月饼 高价 折射出 情状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