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在18F-PET/CT检查中的放射防护 PET-CT检查

  摘要PET/ CT是一种完全正电子放射性药物依赖型设备。护士是此项检查配合中接触药物和受检者时间最多的工作人员,本文对此项检查中的放射源及辐射途径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护士在PET检查中如何自我防护。
  关键词 PET;放射;防护
  
  18F-FDG(2-18氟-2-脱氧-D葡萄糖)是目前PET/CT临床应用中最常用的正电子放射性药物,属于短半衰期放射性药物,其半衰期为110分钟。18 F-FDG PET/CT显像在临床已广泛应用于肿瘤的诊断、分期、疗效检测以及预后评价等[1]。检查时注射入受检者体内的18F-FDG化学量甚微,约10mCi,对受检者属于安全剂量。但对长期接触此类药物的医护人员会产生累积剂量,当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对人体产生放射性损伤,因此,加强护士在18F-PET/CT检查中的放射防护非常必要。
  
  1检查前加强自我防护意识
  
  1.1PET/CT检查中心是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场所
  根据所用放射性核素最大等效日操作量,属甲级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场所[2,3]。由回旋加速器生产的放射性同位素经化学合成后成为正电子放射性药物18F-FDG,18F-FDG是目前PET/CT临床应用中最常用的正电子放射性药物,属于短半衰期放射性药物,其半衰期为110分钟,通过质量检验后由护士注射给受检者,受检者经过一段时间(一般为头部15分钟,体部为30分钟)的药物体内代谢分布即可进行 PET扫描。检查时注射入受检者体内的18F-FDG化学量甚微(约10mCi),由于其半衰期内短,不会在体内长时间蓄积,仅具有微量的放射性,对受检者属于安全剂量。但对长期接触此类药物的医护人员会产生累积剂量,当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对人体产生放射性损伤,护士是接触药物和受检者时间最多的工作人员,其暴露于放射性药物的方式可分为注射药物及与病人互动两类。因此加强护士在病人检查配合中的自我防护显得尤为重要。
  1.2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耐心跟病人解释药物和扫描的特性,解除病人对药物和检查时接受射线的顾虑,工作中应严格按操作程序进行,否则将会影响扫描图像的质量和医生的诊断。
  
  2在进行PET/CT检查中的防护
  
  2.1护士给受检者注射药物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扫描前注射和摆体位是护士受照途径之一。在进行注射前,护士应穿戴好工作服、工作帽、铅衣、铅围脖、铅眼镜、戴防护手套,有实验证实,使用防护器材对操作者腹部、膝部保护尤为明显,可减少受照剂量94.5%~97.9%,胸、头部可减少48.2%~77.4%,手部剂量也有不同程度减低,使用后对操作者无明显影响[4]。
  2.2进行注射操作时护士均应位于铅屏后
  给患者注射药物时使用三通连接管,避免反复分离头皮针接头造成药物的滴漏,最大限度避免药液不慎滴漏造成的辐射。选择血管时,要选择远离检查部位,易于固定的静脉血管,先用生理盐水进行穿刺,确认针头在血管内后,迅速从送药窗口取出药物,再次确认针头在血管内后,关闭三通的生理盐水通道,开放三通另一个通道将药物快速推入血管,在推注药液的过程中,要注意将注射器和针头的接头处固定紧,防止药液漏出,药物的泄漏可对工作场所和工作人员及受检者体表造成污染。在取药的过程中,注意将注射器和防护套固定好,避免装了药物的注射器从防护套中滑出。推注完药物以后,关闭药物通道,开放生理盐水通道,再次用3~5ml生理盐水冲洗,将针头内残留的药液推入静脉,防止药物遗留于肘静脉,造成注射点及肘静脉的高放射区,甚至药物在全身分布剂量的不足[5]。在操作过程中,尽可能增大与受检者的距离。护士要有精准而又熟练的注射技术,尽量缩短操作时间,做到一针见血。
  2.3注射完后被药物污染的物品
  如棉签、注射器、针头等应放置在铅处理箱中≥10个半衰期(约19h)经自然衰变后按非放射性物品处理[6]。
  2.4注射间是高活室,注射后病人放出的γ光子对工作人员会造成一定剂量的辐射
  故受检者在注射后应在专用候诊室休息和使用独立卫生间,不要四处随意走动,最大程度地减少周围环境的射线量。摆位时,在充分照顾好受检者的基础上动作要迅速,按CT定位线摆好位后,护士迅速退出扫描室,在整个检查过程中要在控制室的中央监控电视上密切监护受检者的情况。
  
  3PET/CT检查后的防护
  
  虽然18F-FDG半衰期仅为约110分钟,但若加上排出体外的速度,则病人于注射18F-FDG三个小时后仅有不到注射量的四分之一放射性仍留在病人体内。此时,辐射防护的原则仍然要遵守。丹麦技术大学D.E.Paulsen等人的监测结果表明,因PET使用产生的放射性废物引起的照射并不重要[7]。检查完毕后,嘱受检者12小时内大量饮水,促进残留药物彻底排出体外。
  综上所述,护士在进行PET/CT检查配合中,只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掌握放射防护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操作,就能把接受辐射的程度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厉红民、李前伟、黄定德,等。18 F-FDG PET/ CT 显像在113 例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重庆医学2008;1;37(1):61
  [2]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电力辐射专业委员会.辐射剂量学常用数据[M].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1987.16-17
  [3]GB16360-1996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S].
  [4]翟大伟.辐射防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职业卫生与病伤,2000;15(2):107-108
  [5]]吕杰、孙艳美、孙玲,等.结直肠肿瘤病人行PET/CT显像检查的护理.护理学杂志,2003;18(10):766.
  [6]于水、顾洪坤、吴松恒,等.正电子发射扫描仪和回旋加速器装置环境影响评价[J].中国辐射卫生,2000;9(1):4.
  [7]杨国山、蔡反攻、薛永库,等.正电子发射扫描仪和回旋加速器建设中的防护评价中国辐射卫生,1999;8(1):25.

推荐访问:放射 护士 防护 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