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例大肠癌误诊原因分析】放射科漏误诊原因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大肠癌误诊的原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7月至2006年12月间123例大肠癌患者的外科治疗资料。 结果 123例大肠癌患者中,105例误诊。误诊率为85.4%(105/123)。 结论 患者首诊时,医生临床检查不细致是误诊的主要原因。由于肿瘤生物上特性以及病理活检取材上的错误而延误诊断是另一原因。
  【关键词】 大肠癌;误诊原因
  
  近年来大肠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早期缺乏特异症状,故常导致延误诊断。2001年7月至2006年2月本院外科收治的大肠癌123例,其中误诊105例,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63例,女42例。年龄最大83岁,最小22岁。30岁以下9例(8.6%),40岁以上82例(78.1%)。
  1.2 临床表现 粘液脓血便77例(73.3%);便秘或粪便变形7例(6.7%);腹部肿块6例(5.7%);肠梗阻12例(11.5%);贫血消瘦乏力3例(2.8%)。
  1.3 误诊时间 1 ~6个月56例;7~12个月31例;13~18个月;1~2年4例;2年以上2例。其中最短42 d,最长2年半。
  1.4 肿瘤部位 肛管直肠69例(67.5%);乙状结肠14例(13.3%);回盲部10例(9.5%);升结肠3例(2.8%);横结肠7例(6.7%),脾区及降结肠各1例。
  1.5 误诊病种 误诊为细菌痢疾 33例;阿米巴痢疾8例;痔疮27例;肠梗阻5例;急性阑尾炎、阑尾脓肿、肠结核各2例;胃癌、肠套叠、肛门尖锐湿疣各1例。
  1.6 误诊标准 按王氏提出的大肠癌误诊标准,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列为误诊。①有痢疾表现抗痢疾治疗2个月以上未确诊者;②发现贫血、腹块10 d以上未确诊者;③经些特殊检查如乙状结肠镜、纤维结肠镜,结肠造影未确诊者;④临床表现肠梗阻术前未能确诊者。本组按以上标准误诊105例(占85.4%)。
  2 讨论
  本组105例误诊病例43例(40.5%)出现早期症状,腹泻脓血便,大便习惯改变。均未引起注意,有的延长半年以上。患者常自认为痢疾、肠炎、痔疮,麻痹大意。而有些医生单凭患者主诉,不作详细的检查,便作为肠道疾病的治疗。本组1例便秘多年,在外院诊断直肠粘膜脱垂,行直肠粘膜缝扎术。术后症状如前,做乙状结肠镜证实为乙状结肠癌。喻德洪指出80%直肠癌可经直肠指诊发现,而直肠癌延误诊断者,约80%是未行肛门指诊[1]。本组56例肛管直肠癌首诊时均未作指诊。
  由于肿瘤生物学上特性以及病理活检取材上的错误而延误诊断。本组有4例均在第二次活检时才明确诊断。其中1例先后在3个医院作了4次活检才确诊,手术时已属晚期。同属大肠癌由于肿瘤生物学行为不同,临床表现复杂易造成医生判断上错误。本组遇到一例面部、颈部、前胸、四肢皮肤散在性紫红色斑疹,肌肉压痛,误诊皮肌炎治疗2个月无效,后作乙状结肠镜诊断为乙状结肠癌。肿瘤切除后2个月皮肌炎小时。
  因此,我们认为凡有消化道症状者,尤其是年龄在40岁以上,都应做常规直肠指诊检查。直肠指诊可了解肿瘤大小、范围、浸润程度,对手术方式设计,估计疾病预后有相当价值,同时,指诊可和腹部外科,妇产科,泌尿科某些疾病作鉴别。对常规检查仍有可疑病例,应及时应用乙状结肠镜,纤维结肠镜,气钡双重造影以及细胞学涂片,以便早期确诊。
  参 考 文 献
  [1]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四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287.
  [2] 曹志新,杨传永.高龄结、直肠癌病人的外科治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9):544.
  [3] 谭桂兴.大肠癌致肠梗阻48例诊治体会.山东医药,2006;46(3):53.

推荐访问:误诊 原因 大肠癌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