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全诗 一石激起千层浪

  新《课标》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教学不只是忠实地实施教学计划的过程,更是一个适合于学生个性主体发展的创新过程,应当说,巧妙的提问正是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从疑问开始,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创新。而思考,是学习深入的源头,启迪知识的钥匙,沟通智慧之路的桥梁。 而什么样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思考呢?
  一、提问要能激发兴趣,拨动学生的心弦
  教师的提问要触及学生的心理,使学生产生疑虑之情、困惑之感,从而激起感情上的波澜,产生较强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因素,它可以打开感情的闸门,点燃灵感的火花,开拓思维的空间。学生有了兴趣,才会精神振作,积极地去思考问题。因此,从培养兴趣出发来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这里有一个精彩的范例:
  某教师给外地学生上议论文起始课,开课便笑吟吟的问:“我不是你们学校的老师,今天给大家上课,这可是件新鲜事,对于这事,你们有什么想法呢?”学生一时活跃起来,纷纷谈自己的想法。老师马上说:“哦,原来你们对身边的事都有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或写出来,这种方式就叫议论。如果把这节课的情况记下来呢?”学生迫不及待的答道:“那叫记叙。”这样的提问,不但一下子消除了陌生师生间的距离,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表达方式如此抽象的理论,就这样在几分钟内解决了。
  二、提问要具有启发性,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
  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动脑,现代的教育不是“奉送”知识,而是让学生去“索取”知识。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要使学生达到“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的境界。教师的责任就是将教材中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揭示出来,开启学生的心扉,使他们独立思维,深入学习,以尝试成功的喜悦。
  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调动他们思考的积极性。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他们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能根据自己的知识去思考,这些看似信手拈来,实则经过精心设计的曲问,不仅表现了教师在提问设计上的艺术技巧,更重要的还是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思维的空间,这样的提问,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当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提问要有针对性,能切中要害
  正如射箭打靶要瞄准,设置问题的目标也要对准中心点。设计课堂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这样也就抓准了方向,重点解决了教学的任务也基本落实了,扣住重点引导点拨,可谓事半功倍,难点主要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易攻克而教学上又必须落实的地方。它是教学过程中的拦路虎,也是教师解疑的一个靶心。抓难点,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设计问题,犹如写文章之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比较干脆利落。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文末的“但少闲人始悟两人者耳。”中的“闲人”一词是文章的文眼,如何使学生正确理解“闲人”为教学中的难点。注释中译为“清闲的人”,但更应从中去领悟苏轼身遭贬谪仍有如此闲情雅致的情怀,体现其乐观旷达胸襟这一深意。教学中提出“从苏轼自比闲人中我们读出了什么?”学生从相关注释资料中明确了这一点。
  四、提问要有创新,要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的延伸是靠提问来进行支撑的,提问的繁杂细碎,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提问设计的不周,实质上是课堂教学改革没有力度的表现。树立改革提问设计的意识,就该提到“创新”的高度上来认识。因而教师应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型思维能力。教学中要善于把课本知识与课外有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教学《桃花源记》时,学生认识到作者抨击社会离乱,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教师提问“你愿做陶渊明这样的人吗?”很多学生都认识到“假如人人如此,那么社会就谈不上发展。”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陶渊明消极避世的一面。
  总之,课堂设疑提问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叶圣陶曾说:“可否自始即不多讲,而以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教师要掌握提问的艺术,一堂成功的设疑解疑课,不仅给教师带来无穷的教学兴味,而且也给学生带来思考的欢乐。古有“引而不发,跃如也”,今天,我们更要追求“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境界。

推荐访问:激起 千层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