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条件下县(区)民兵遂行应急抢险任务的启示|民兵遂行任务

   摘 要:本文着重就信息化条件下县(区)民兵参加应急抢险任务的重要意义、典型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立足于信息化条件下提高县(区)民兵应急抢险能力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民兵应急抢险 信息化 训练研究
  
   民兵是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卫国家安全稳定、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重要战略力量。近年来,我国接连发生了四川汶川地震、云贵多省旱灾、雨雪冰冻、矿难等自然灾害和事故,在一次次应急抢险中,各地民兵队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在目前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背景下,县(区)民兵训练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冲击,部分民兵遂行任务能力偏低,发挥作用不够明显。为此,根据当前形势任务需求,充分利用军地信息技术,积极开展信息化训练,对于实现民兵整体作战效能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县(区)民兵应急抢险的重要意义
   1.1 民兵参加应急抢险是职责所系。抢险救灾,是民兵的重要职责,也是后备力量的优良传统。《国防法》明确,我国武装力量担负着“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任务。民兵作为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急人民之所急、帮人民之所需、解人民之所难,积极参加抢险救灾行动,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1.2 民兵参加应急抢险是形势所趋。在近几年参加抗洪、抗震、抗旱和森林灭火等抢险救灾中,军队和武警部队累计出动近百万人次,组织民兵预备役450.6万人次。尤其是民兵在抢险救灾中发挥了解当地民社情、地理情况熟悉等优势,同时也有处理以往类似情况救援的经验教训,再加上各县(区)都有相关的专业分队力量,与现役部队相比,他们更适合遂行这些非战争任务。历次经验证明,在重大抢险救灾行动中,民兵专业分队都发挥了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1.3 切实有利于锻炼民兵应急反应能力。民兵作为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现役部队一同承担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职能使命,对民兵应急反应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目前县(区)民兵普遍存在训练时间短、科目设置简单等问题,民兵遂行任务的能力与各级的要求还不相适应,通过参加各种紧急情况下的多样化任务,可以达到锤炼部队能力、提高应急观念的目的。
   2.民兵遂行应急抢险任务的典型特点
   呈现突发性和偶发性。事物的出现、事件的产生虽然有前因后果,但由于科学或人为的因素,导致大多的自然灾害和事故的发生往往具有突然和偶发性。灾情险情和重大事故一旦发生,就会直接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情势紧急,必须争分夺秒、连续突击。因此,突发事件的特殊性决定了县(区)民兵遂行任务过程中要求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快速度集结最专业的救援力量。
   具有多变性和动态性。县(区)民兵面临的任务往往是一些自然灾害和矿难等,灾情险情会随时间的延长而出现不确定状况,给现场指挥和处置人员带来困难。遂行应急抢险任务要求指挥员和救援人员充分考虑行动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应对措施,做好各种预案;在民兵组织建设和训练过程中要针对当地易发的灾情,进行专业编组,加强有针对性地训练,切实提高应对任务多变性和动态性的能力。
   救援行动要求专业化。应急抢险通常是由军地各专业人员协同进行的,协调任务重,指挥复杂。因此,应急抢险要求指战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根据灾害险情的性质、特点、规模,科学组织指导,提高救援效率。要按照军地双重领导要求,积极探索人武部系统、地方政府和驻地部队信息化指挥平台建设,努力形成军用民用兼容、平时战时衔接、抢险应战联动的专业应急模式。
   3.信息化条件下提高民兵遂行应急抢险能力的几点启示
   当前,我军正逐步向信息化联合作战形式发展,而县(区)民兵遂行应急抢险任务与信息化的标准相差甚远,县(区)人武部在民兵训练管理上要立足自身实际,把握信息化建设的特点规律,打牢建设基础,把握建设关键,全面提升建设水平。
   3.1 优化军地联合处突的指挥机制,是完成应急抢险任务的基础
   应急抢险行动往往事发突然,时间、地点、性质和局势发展难以预料。因此,必须优化军地联合处突的指挥机制,建立军地信息、平战信息的军地联合指挥机制。
   属地管理,政府主导。国家法律规定,处置突发事件的基本原则是属地管理,抢险处置统一指挥的责任主体在政府,抢险救灾专用装备等相关保障主要靠地方。建立联合指挥机制,应该确立政府“唱主角”、人武部系统“有责任”、当地驻军“有作为”的观念。因此,要依托地方抢险管理体系,把军队指挥嵌入其中,突出政府主导和主体地位。
   建立多级联动的信息指挥平台。遂行应急抢险任务,是军地双方的共同责任。要保证党政军警民形成整体合力,就必须建立省、市、县军地多级联动的指挥平台构建“军地联合、上下贯通”的军地融合式指挥机构,实现联合决策、统一指挥、协调行动。
   任务牵引,模块组合。突发事件易引发连锁反应、次生灾害,要求指挥机构具有一定的适应性、灵活性。可以采取模块编组的方式,建立基于不同专业的应急分队模块,把这些模块编组,建在平时、用在急时,视处置突发事件现实需求而启动,并根据任务的轻重缓急、交替转换等需要而变化。
   3.2 因地制宜灵活抓好民兵组织建设,是完成应急抢险任务的根本
   结合民兵整组,人武部积极挖掘军民通用装备的保障潜力,不断拓宽装备保障渠道。在落实编制的同时,把编兵单位的装备同步列入民兵基础装备管理,建立完整的技术档案,实行定人、定岗、定装、定位,确保人装信息化,做到执行什么任务就配什么样的装备器材,为应急应战能力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物质和技术支撑。
   3.3 加强各专业分队的针对性训练,是完成应急抢险任务的力量保障
   突出任务训练。应急抢险行动强调专业能力,人武部应从可能担负的任务出发,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任务训练。在抓好要地防空作战、道路保通、重点目标守卫等使命课题训练的同时,重点抓好消防救护、瓦斯爆炸、涉水涉矿等专业训练和能力提高。
   突出技能训练。应急抢险训练上,专业兵种如工兵、通信、防化等分队,要严格按大纲规定,在完成专业知识学习和训练的基础上,加强对专业防暴器材和各类救援装备的操作训练,实现人装的有机结合;根据专业特长和担负的任务,依据抢险行动预案,有侧重地加强紧急出动、协同指挥、心理素质等专业技能训练,提高整体行动能力。
   突出信息化联训。抓好民兵分队的综合演练,练指挥、练技术、练协同,进行信息化背景下的综合演练。同时人武部要根据任务需要,在地方党委和政府主导下,组织民兵和公安、武警及地方专业力量,按照预案定期开展联训联演,突出联合指挥、协同保障,使各种力量互相熟悉,明确各自任务,增强协同意识,实现指挥体系高度融合、战斗要素有效聚合、保障实体科学整合。
  
  参考文献:
  [1]杨景超.创新民兵抢险救灾能力建设模式.军事学术,2010(12)
  [2]米建军.王文臣.民兵应急分队建设理论与实践.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3
  [3]庞士勇.积极推进民兵军事训练转型不断提高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国防,2010(7)
  [4]刘志强.高技术条件下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

推荐访问:遂行 民兵 抢险 条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