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育更需要对学生进行心育

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渗入心理教育是解决应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可以全面推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和道德理念的培养,引导学生以健康积极的心态面向学习、面向生活。初中生正处于一个过渡阶段,其生理和心理都在慢慢发生变化,容易受到外界的压力和诱惑。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发展,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教学是必不可少的。

一、心育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必要性分析

1.教育改革的要求。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教育改革的一个关键,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中包括心理教育。政治教育工作者尤其有义务对学生进行心育。教师应该在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化、成熟化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学科教学,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片面追求学生成绩的提高,更要关注学生的道德、心理的健康发展,无论在课上还是课外,都要及时与学生交流,走进学生,促进学生的最优发展。

2.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不同的特征,学生是具有一定主体性的人。初中生,特别是初一学生,身体和思想尚不成熟,身心发展呈现不平衡状态,对一切新鲜的事物的都很陌生也很感兴趣。无论学生的心理负担还是外界带来精神压力,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很多初中生无法专注学习,学习被动,常常被其他环境吸引,情绪波动比较频繁,以致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选择适宜、科学且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学科知识融入心理教育中,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发现学生的优势,长善救失,激发学生的精神力量和意志,不断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强化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3.由学科自身特点决定。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思想品德教学在加强对学生思想与品德教育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思想品德》不仅是教材,而且是陪伴学生成长的朋友。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不仅拓宽了视野,更感受到了书带来的洗礼,净化了心灵,陶冶了情操。书的美体现了思维的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每一个机会,适时点拨学生。思想品德是一门政治学科,它有独特的学科特点。书中的很多内容都涉及心理教育,特别是教材里一些形象、生动的例子,都能很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做人做事的道理。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更好地提高道德修养,促进自身发展,教师要担负起教育人、塑造人的责任。

二、心育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具体措施

1.制定符合学科特点心育目标。目标是完成一件事的前提,教师应该课前制定好符合学科特点的心育目标。当然,学科本身的学习是不能忽略的,它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的仍然是主导作用,心理健康的教育是辅导作用,两者相辅相成。要想使学生集中精神学习,爱上学习,首先就要排除学生对学习的抵触心理,正确看待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种挫折,将它们转化为前进的动力。比如讲解《娘探望狱中的孩子》这一例题时,教师应课前充分做好备课工作,在讲解中融入心育。这个事例讲的是一位贫穷的母亲卖了家里唯一的一头猪,用卖来的钱不辞辛苦地探望远在监狱的儿子的故事。教师还可以提供其他有关母爱的故事,让学生感悟,并鼓励学生和学生分享自己与母亲的温情瞬间。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2.构建和谐的课堂互动教学模式。优美、适宜的环境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因此,教师应该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课堂内感悟和理解知识带来的美。课堂氛围不仅仅包括教室的整体布置,还包括心理情感的氛围,即让师生之间在心理上协调一致,关系融洽,平等合作。教师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是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如果学生处在非常压抑和痛苦的心理状态下,课堂参与度就会非常低,课堂教学将无法顺利进行。教师在课堂上,应当给予学生足够言论的自由,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烦恼,尊重每一位同学的想法。教师和学生应该一起努力创造快乐课堂,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下开展一系列教学工作,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正确处理师生矛盾,改善师生、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做到学科与心育的有机结合。

3.让鼓励与表扬相互融合。学生的情感变化很频繁,很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教师在传授相应的知识时,学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比如:失望、难过或者是开心、快乐。教师应给予每一个学生公平的表现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被接受、被尊重。由于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性,面对他们的不同能力,教师应善于用表扬代替批评,让学生感受到某种成功的喜悦。比如常常遇到性格非常内向的学生,他们在课上沉默寡言,不善与人相处。教师应该多给予他们机会,当他们在课堂提问中不说话时,教师不应该立刻作出指责,而可以说:“不要把自己的话藏在心里,老师知道你会回答得很好,相信自己。”这样反而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引导学生参与生活实践。社会实践是当今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生活,用心观察生活中的知识,亲身体验生活带来的真谛。例如在调查学生与家人之间的交流时,发现学生主动在家里帮助父母做家务只占班级总人数的15%,帮父母洗过脚的同学仅仅占总人数的2%。这样的情况太不乐观,教师只能强制性地要求学生每天都要在家里帮助父母做适当的家务,并与父母多交流。这样做并不是让学生把它当做任务去完成,而是让他们真正理解父母的不易,感激父母的养育。由此可见,将生活实践融入课堂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总之,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纳入心理教育是极其有必要的。心育必须时刻融于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学情境。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经常参与课堂和课外活动,并不时赋予支持和赞赏。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推荐访问:学生进行 思想品德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