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结合与心理疗法治疗胃神经官能症的临床体会】 神经官能症自愈法宝

  【摘要】胃神经官能症是因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所引起的以胃肠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常见的全身性疾病,由于病程呈慢性居多, 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很大。该病在临床中无特异之有效方法,现代医学在治疗此病时仅给予对症疗法,如镇静,睡眠疗法,奴佛卡因封闭疗法等,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谨守病机,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基础上运用针刺腧穴配合中药及适当的心理疗法治疗胃神经官能症67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且复发率低。
  【关键词】胃神经官能症 针灸/中药/心理疗法 治疗应用
  
  胃神经官能症是一种以胃肠功能障碍为主的心理生理疾病,临床检查未见明显器质性病变,系高级神经活动障碍所导致的植物神经系统机能失常。临床主要表现为泛酸,嗳气,厌食,食后饱胀感,上腹部不适以及恶心呕吐等一系列胃分泌或胃运动功能紊乱症状。 笔者以疏肝和胃,理气止痛为治疗大法, 随临床症状和病机的不同,加减配伍相关穴位同时配合中药及心理疗法治疗本病67例,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都是经内科确诊为胃神经官能症,服西药疗效不够满意的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52例,共67例,20岁至40岁40例,40岁至60岁20例,60岁以上7例。
  2治疗方法
  2.1针刺治疗依据病情,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温之,热则清之的原则。
  治法:和胃止痛。以足阳明、手厥阴及相应募穴为主。
  处方:足三里 中脘 内关 胃俞 神门 劳宫 章门
  操作:足三里用平补平泻法,余穴均用泻法,持续行针5分钟出针。
  方义:足三里、中脘可清热和胃降逆,针刺足三里对胃肠蠕动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加速胃排空,有研究表明,针刺足三里,中脘,内关,胃俞可使胃动力障碍患者的胃电图不规则波明显减少,胃动频率紊乱趋于正常;针刺胃电节律紊乱家兔的“足三里” 、“内关”能明显降低过快或过慢紊乱波和总紊乱波的百分数,调节胃电节律紊乱,使胃基本电节律趋于正常(1)。胃俞能健脾胃,消积滞,胃俞穴对胃肠蠕动有较好的调整作用,当胃蠕动减弱时,针刺胃俞可使蠕动增强。通过动物实验,给狗静脉注射依色林,使胃紧张性增高后,针刺足三里、胃俞可使胃紧张度与收缩波明显降低(2)。神门泻心,有助于肝火之消除,且与内关相伍益心气,安神志,宽胸理气。劳宫、章门伍用,出自《卧岩凌先生得效应穴针法赋》:“劳宫退翻胃心疼亦何疑”,应在章门。盖章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消痞散结;劳宫清心火、安心神,理胸膈、散郁结,导火下行,凉血息风。
  随症加减:呃逆、嗳气配膈俞、膻中、行间; 呕吐配大陵、梁门; 厌食配脾俞、胃俞、公孙; 腹痛配天枢、压痛点; 腹胀配阴陵泉、太白、天枢; 失眠配申脉、照海、三阴交。
  2.2中药调理本病属中医“胃脘痛”范畴,肝气犯胃型,其发病机理, 多因肝失疏泄, 胃失和降所致。因此, 治疗当宜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20g、白药20g、甘草6g、枳壳15g、陈皮10g、川芎10g、香附15g。方中四逆散能透邪解郁,疏肝理脾,加陈皮、川芎、香附,增强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效。全方共奏疏肝解郁、理气和中、活血止痛之效,故服后肝气条达,血脉通畅,痛止而诸症亦除。根据患者病情,临床需进行辨证论治随症加减,以嗳气为主者,加旋复花10g、沉香10g、绿萼梅10g疏肝行气;以呕吐为主者,加姜半夏15g、代赭石20g、吴茱萸5g降逆止呕;以厌食为主者,加焦山楂15g、神曲15g消食和胃;偏于肝郁化火者,加黄芩10g、黄连5g、栀子10g疏肝泻热;肝郁气滞较甚者,加郁金9g、川楝子10g行气止痛。
  2.3心理疗法医病先医心,心理调摄在本病的治疗中尤为重要。因本病发病与精神情志有密切的联系,加之病程长,久医不效,更加重心理负担,悲观、失望、焦虑、忧郁易使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这些不同的心理因素,又必然给本病带来不良影响。故医者在药治的同时,必须适当的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以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例如,引导病人勇敢地面对现实,正视自己,不断调适自己,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3案例
  乔某,女,42岁,干部。2005年8月10日初诊:有胃痛史,5年前因与别人发生争执,随即上腹部剧烈疼痛,呕吐,从此胃痛经常发作,每因精神不舒或紧张时而诱发,伴有失眠,头痛,饱胀,嗳气等症状。曾被某医院诊断为胃神经官能症。此次发作半小时而就诊。检查:体质瘦弱,痛苦表情,抱腹呻吟,恶心,腹平软,上腹部压痛,肝脾未触及,体温36℃(病人自觉发热),心,肺正常,苔薄黄,脉弦细。诊断为胃神经官能症。针刺取穴:针内关、足三里、中脘、侠溪、行间、神门,诸穴均用泻法,持续行针约30分钟疼痛消失。起针后2小时疼痛又发作,仍按上法针刺,止痛后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
  本患者上述症状因情志不舒导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阻滞所致,故施以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理气和胃止痛。药物:柴胡15g、白芍20g、枳壳10g、陈皮9g、香附15g、川芎10g、甘草6g、郁金9g、川楝子10g。用法:开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三次服。嘱患者少食多餐,宜清淡饮食,忌粗糙多纤维及辛辣刺激食物,此外,保持乐观的情绪,避免过度劳累与紧张焦虑亦有助于恢复健康。
  次两日复诊:疼痛消失,惟饱胀,纳呆,嗳气。针刺内关,中脘,胃俞,用捻转手法,持续行针10分钟,腹内雷鸣,排气,症状即时好转。方药同前。6日又针一次,诸症消失。数天后随访,诸症未发。
  4体会
  本病是一种心理,情绪,内外环境精神因素和长期饮食,烟,酒等刺激,导致其机能障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针药结合治疗的同时,进行适当的心理指导,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对病人耐心疏导,讲解一些与此病有关的医疗知识,使患者与医生积极配合,增强其治疗信心,还应注意消除其他的致病因素和诱发因素,这样方能取得较好疗效。
  参考文献
  [1]河南中医2003年8月第23卷第8期针灸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临床观察 张丽娟
  [2]《针灸腧穴学》 杨甲三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推荐访问:神经官能症 临床 疗法治疗 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