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治疗面神经炎30例疗效观察]轻微面神经炎

   【关键词】 面神经炎;中医    面神经炎是指原因不明的,急性发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笔者自2008年到2010年,以中医辩证论治为主,配合中药外敷、针灸理疗治疗30例面神经炎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病人中,年龄18-45岁之间,男性21例,女性9例,多数病人发病后数小时达高峰,少数于2―3天达高峰,各别病人自述病前1―2天有同侧耳内或乳突部疼痛。
  2 治疗方法
  2.1 内服中药疗法 依据病人舌脉症表现,分型证治,临床共分四型:
   (1) 风寒阻络证(14例):主要表现为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伴恶风寒、发热、肌肉关节酸痛,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治法:祛风散寒,通络和营,基本方:麻黄、杏仁、桂枝、白芍、防风、川芎、党参、黄芩、白附子、全蝎、僵蚕、甘草、生姜。(2) 风热阻络证(8例):主要表现为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伴口苦、咽干、微渴,舌尖边红,舌苔薄黄,脉浮数或弦数。治法:祛风清热,通络活血。基本方:秦艽、川芎、独活、当归、白芍、石膏、羌活、防风、细辛、黄芩、白术、生地、全蝎、僵蚕、甘草。(3) 风痰阻络证(6例):表现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膈满闷,呕吐痰涎,舌体胖大,苔白腻,脉滑。治法:祛风化痰、通络止痉。基本方:白附子、僵蚕、全蝎、胆南星、茯苓、半夏、防风、白芷、天麻、羌活、白芥子、甘草。(4) 瘀血阻络(2例):表现口眼歪斜,眼睑缩小,面肌时有抽搐,日久不愈,舌质紫暗,苔薄白或薄黄,脉涩。治法:活血祛瘀、通络止痉。基本方:赤芍、川芎、桃仁、红花、麝香、地龙、全蝎、僵蚕、丹参、柴胡、甘草。
  2.2 外敷中药方法:自拟牵正膏。基本方:当归、生地、白芨、白蔹、白附子、生草乌、牙皂、穿山甲、僵蚕、乳香、没药、血竭各10g、麝香0.2g、朱砂3g、冰片2g。
   上方按传统方法熬制成膏,加入适量香油,摊成布膏药,外敷患处,每日1帕,2周1个疗程。
  2.3 针灸疗法:体针取颊车、地仓、四白、翳风、听会、耳门、太阳、风池、下关、牵正,配穴取合谷、曲池、足三里、丰隆。每次选4―5穴,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2.4 微波疗法:每日用微波照射治疗30分钟。
  3 疗效观察
   上述30例病人经1―4周治疗后,痊愈26例(占87%),好转3例(占10%),无效1例(占3%)。此例无效病人到我院就诊时以患病半年余。
  4 讨论
   面神经炎属中医面瘫、吊线风、口眼歪斜范畴。其发病机理多因人体正气不足,络脉空虚,风邪乘虚入中头面阳明脉络,使颜面一侧营卫不和,气血痹阻,经筋失养而发病。风为六淫之首,百病之长,风邪入中经络,每与寒、热、痰等邪兼夹为患,且久病致瘀,瘀血阻滞,使病程迁延,恢复不佳。故治疗上应以祛风为主,依据证型,佐以散寒、清热、祛痰、化瘀之剂。
   从临床上看,治疗本病单一采用静点、口服西药治疗,疗效不好,病程长,后遗症多。而应用中药内服以祛风通络,外敷治血温经,配合针灸、微波治疗,症状缓解快,治愈率高。另外治疗本病应及早发现,尽快治疗,其效果明显优于病程长的病人。应用本疗法治疗面神经炎,真正体现了中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内外兼固、同步治疗,疗效显著的特点。

推荐访问:神经炎 辨证 疗效 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