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工商企业管理案例分析论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工商企业管理案例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工商企业管理案例分析论文

工商企业管理案例分析论文4篇

【篇1】工商企业管理案例分析论文

成功是失败之母,一切都是努力的结果
案例分析题(课外)

案例分析题1:
福特公司的战略选择
福特汽车公司鲜明地证明了一个大公司如何向多个战略方向出击。(一)集中生产单一产品的早期发展战略
在早期,福特公司的发展是通过不断改进它的单一产品——轿车而取得的。在1908年制造的T型轿车比以前所有的车型有相当大的改进。在它生产的第一年,就销售了10000多辆。1927年,T型轿车开始将市场丢给了它的竞争对手。福特公司又推出了A型轿车,该轿车集中了流行的车体款式和富于变化的颜色。当A型轿车开始失去市场、输给它的竞争对手的时候,在1932年,福特公司又推出了V-8型汽车。6年后,在1938年,Mercury型车成为福特公司发展中档汽车的突破口。
福特汽车公司也能过扩大地区范围进行发展。在1904年,它进入加拿大市场的举动就证明了这一点。也是在它的发展早期,福特公司采用了同心多样化战略,在1917年,开始生产卡车和拖拉机,并且在1922年,收购了林肯汽车公司。
(二)纵向一体化战略
福特汽车公司的多样化生产集团是后向一体化战略的杰出实例。下面介绍福特公司在这一集团中几个部门的作用。
1.塑料生产部门一一供应福特公司百分之三十的塑料需求量和百分之五十的乙烯需求量。
2.福特玻璃生产部门——供给福特北美公司的轿车和卡车所需的全部玻璃,同时也向其他汽车制造商供应玻璃。这个部门也是建筑业。特种玻璃、制镜业和汽车售后市场的主要供应商。
3.电工和燃油处理部门——为福特汽车供应点火器、交流发电机、小型电机、燃油输送器和其他部件。
(三)福特新荷兰有限公司——同心多样化战略在1917年,福特公司通过生产拖拉机开始了同心多样化战略。福特新荷兰有限公司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拖拉机和农用设备制造商之一,它于1978年1月日成立。福特新荷兰有限公司是由福特公司的拖拉机业务和新荷兰有限公司联合组成的,后者是从Sperry公司收购来的农用设备制造商。
福特新荷兰有限公司随后兼并了万能设备有限公司,它是北美最大的四轮驱动拖拉机制造商。这两项交易是福特公司通过收购实行它同心多样化战略的最好例证。
(四)金融服务集团——跨行业的复合多样化战略
福特汽车信贷公司的成立,是向经销商和零售汽车顾客提供贷款。这可以说是实行同心多样化战略。
不过,在20世纪80年代,福特公司利用这个部门积极从事复合多样化经营。在1985年它收购了国家第一金融有限公司,后者是北美第二储蓄和贷款组织。在1987年后期,它收购了美国租赁公司,它涉及企业和商业设备融资、杠杆租赁融资、商业车队租赁、设备运输、公司融资和不动产融资。
(五)其他行业的复合多样化战略
页脚内容1

成功是失败之母,一切都是努力的结果
福特汽车土地开发有限公司是一个经营多样化产品的部门,也是跨行业多种经营的典型实例。到1920年,这个部门围绕着密歇根福特世界总部建立了59个商用建筑。由这个部门所拥有和它管理的设施及土地的市场价值估计有十多亿美元。
福特太空有限公司和赫兹有限公司也是复合多样化战略的良好典范。(六)调整战略
在福特公司的发展史上,曾经被迫实行了几次调整战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福特公司以每月几百万美元的速度亏损。亨利.福特二世重组了公司并实行分权制,这使公司迅速恢复了元气。
也许被众多美国公司采用的最富戏剧性的调整战略是福特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所完成的。从1979年到1982年,福特公司的利润亏损额达5.11亿美元。销售额由1978年均的420亿美元下降到1981年的380亿美元。不必说,福特公司陷入了严重的危机。
亏损的原因之一是激烈的国际竞争。也许更重要的亏损的原因是福特公司运营的方式。新车的款式看起来像许多年以前一样;
在部门之间(如设计与工程)很少沟通;
管理层中从事管理公司的员工对工作很不满意,很少向上级部门传达情况。
福特公司的管理层做了些什么来转变这种情况呢?首先,他们显著地减少了运营成本。在1979年到1983年期间,从运营支出中就节省了4.5亿美元。其次,质量成为头等大事。管理层也改变了福特公司设计小汽车的程序。以前,每一个工作单位是独立工作的。现在,设计、工程、装配等部门都在这个过程中一起协调工作。
不过,福特公司实行的最重要的改变是一种新的企业文化。从首席执行官PhilioCaldwell和总裁DonaldPetersen开始,改变了公司的优先次序。一种新兴管理风格建立起来了。该种管理风格强调联合行动和在工作中所有雇员向着共同的目标的参与。在福特公司,人们建立起更加密切的关系,并且更加强调雇员、经销商。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呈现了一种新的集体工作精神。
(七)放弃战略多年来,福特公司不得不情愿地放弃它的某些经营单位。例如,在1989年10月,福特公司和一伙投资商签署了卖掉它Rouge钢铁公司谅解备忘录。福特之所以卖掉这家公司是因为它不想担负实现其现代化的成本。估计在其实现现代化的几年中,每年实现现代化的费用为三亿美元。福特公司做出的其他放弃决策包括:在1987年和1986年,分别把化工业务和漆料业务卖给了杜邦公司。
(八)收购和合资经营战略1989年11月2日,福特公司以25亿美元收购了美洲豹私人有限公司,以作为消除它在汽车市场上的一个弱点的手段:即产品缺乏在豪华轿车市场上的竞争。豪华类别的一些竞争轿车有丰田公司的凌志LS400,本田阿库拉·传奇和宝马三个系列。在1989年,豪华轿车的需求是250亿美元,预测到1994年能增长到400亿美元,这个增长速度比整个汽车市场的增长速度要大得多。福特公司把美洲豹轿车看作是进入美国和欧洲豪华轿车市场的机遇。
福特公司也采用了合资经营的战略——具有较重大意义的两项合资经营是和马自达及日产公司实现的。福特公司和马自送达公司一起合作生产五种汽车。例如,在马自达生产车间生产的Probe汽车,外部和内部的设计由福特公司进行,细节性的工程技术由马自达公司完成。
日产公司和福特公司正在合作开发前轮驱动的微型汽车,福特公司将在俄亥俄州的卡车厂制造该汽车,并将由两个公司销售。在澳大利亚,福特公司的Maverick汽车是日产四轮驱动车Partrol的一种车款,它由福特公司的经销商销售,而日产公司经销商销售福特公司的Falcon客货两用车和运货车。
页脚内容2

成功是失败之母,一切都是努力的结果
思考题:
福特汽车公司的案例很典型地说明了企业在不同的经济周期条件下应当做出何种战略选择。读者应当考虑:
1、福特汽车公司做出的各种战略选择分别处于何种经济环境下?2、为什么在不同时期,福特汽车公司要进行战略调整?
3、你认为福特汽车公司的战略选择是否是最优的,如果不是,你认为何种战略更加合适?
案例分析要点:
1.福特汽车公司的战略变迁是一部鲜活的战略管理教科书,悠久的公司历史使福特汽车公司经历了兴衰起伏和沧海桑田般的巨变。
(1)公司的早期是采取发展性战略,即:集中生产单一产品的战略;
(2)公司在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后,采取的是纵向一体化战略、同心多样化战略、跨行业的复合多样化战略等。
(3)公司在生产经营不景气的情况下,不得不采取调整战略及放弃某些经营单位的战略。
(4)公司在生产经营复苏的情况下,采取收购和合资经营战略。2.从福特汽车公司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采纳各种不同的竞争战略,历经诸多战略成败的公司历史,不难看出战略选择没有绝对的优劣判断标准。某种战略只要能够并且只有能够具有最佳的战略适应性,就是当时情况下的最佳战略。而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顾客需求和技术的发展,又会破坏既有战略的适应性,如果企业不能够及时学习、反应和调整,那么过去成功的战略也会成为企业的掘墓人。3.个人观点

案例分析题2:
百事可乐公司与可口可乐公司的竞争
1886年5月名叫JohnStythPemberton的医生发明了可口可乐,它是将“可可”提取精与“可乐”提取精二者相混合而形成的一种成为“脑清剂”药的糖浆基。Pemberton为此获得了专利,当年销售了25加仑的糖浆,并拿出销售收入的90%,约46美元用于广告宣传。1886年,AsaCandler投资集团购买了可口可乐的专利权。1892年,可口可乐公司作为一个地处佐治亚洲的公司而成立,注册资本为0万美元。1893年“可口可乐”这一商标在美国专利局注册。可口可乐公司于1894年在美国开始授权其他厂瓶装和销售可口可乐,到1899年它在美国几乎所有州都有瓶装厂。1904年可口可乐糖浆的年销售量达到了100万加仑,全国有123家授权的瓶装厂。1915年公司首先使用玻璃瓶装,并于1954年引进铝罐装。铝罐装非常适用于长途及海外运输。1919年,可口可乐公司以25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了一个亚特兰大银行兼投资集团ErnestWoodruff。RobertW.Woodruff取代HowardCandler而成为公司的总裁。此后,公司采取了更大胆的发展战略,成立了海外销售部门,并开发出了糖浆浓缩液以减少运输成本。目前,可口可乐公司在世界的155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工厂。
页脚内容3

成功是失败之母,一切都是努力的结果
百事可乐公司创建于1898年,生产与可口可乐公司大致相同的产品,即“百事可乐”及其他碳酸饮料。1938年名叫Loft的公司收购了百事可乐公司,并将Loft的名称全部改成百事可乐公司,与可口可乐公司在饮料行业中进行着直接的竞争。近百年来,可口可乐公司以其独特的品质称霸世界饮料市场。在与可口可乐的无数竞争者中,唯有百事可乐经过近半个世纪不懈努力,自1977年以来,在美国软饮料市场的销售量开始赶上可口可乐,称霸百年的可口可乐究竟是怎样被百事可乐夺去市场半壁江山的?
早在30年代,百事可乐饮料便在世界上首次通过广播宣布,将当时最高价为10美分的百事可乐饮料降价一半,使顾客用5个美分就能买到双倍的饮料,从而拉开了软饮料行业中争夺战的第一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可口可乐公司的经营目标转向开拓国外市场,可口可乐随着战争行销世界。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末,可口可乐的销售量猛增到50多亿瓶,国外可口可乐瓶装厂一下子增加到64家。百事可乐利用这一时机,以其低廉的价格抢走了可口可乐在国内的大部分市场。当时有首流行歌曲唱到:“百事可乐为你消困解乏,一瓶12盎司也许太多,一瓶5美分却实在便宜,百事可乐是你理想的饮料。”歌声唱出了百事可乐的兴旺。然而好景不长,战后可口可乐大杀回马枪,使百事可乐销量猛跌。一时间,百事可乐被贬为“穷人可乐”。可口可乐的销路也以5:1的优势领先于百事可乐。为扭转局势,百事可乐在采取不断改进味道和包装来改变其“穷人可乐”的形象的同时,采取在局部市场与可口可乐竞争的策略,经过一番奋战,使可口可乐的市场差距缩小为5:2。
60年代是两家饮料公司在美国市场竞争的关键时期。1963年百事可乐公司便称其成功地将重点放在考虑用户的需求上,做出了长期占领市场的战略性决策,决定将产品打入当时尚未完全依赖于可口可乐的新一代消费者市场。公司认为,与其说艰难地吸引可口可乐饮料的忠实客户,让他们变换口味改饮百事可乐,不如努力赢得养成习惯而又有迫切需求的市场。大约25年以后,百事可乐仍然依赖着它的这种“世代”策略进行销售。1983年百事可乐公司开始将销售方针修正为“新一代的选择”并一直持续到90年代。百事可乐以它富有独创性的和强有力的广告攻势,包括邀请摇滚乐明星迈克尔.杰克逊和莱昂内尔.里奇、电视演员唐.杰克逊和迈克尔.福克斯,以及喜剧演员比利.克里斯特尔等出面大做电视商业广告,来吸引新的一代人。1985年花在广告上的费用估计有4.6亿美元之巨,超过了1983年花费的29%。
百事可乐公司另一成功的进攻是1974年始于德克萨斯州的“百事挑战”运动。做法是让可口可乐的忠实饮用者做盲目的尝试试验,并将他们应用时的反映用录象实录下来作进一步观察。经过如此反复试验发现,这些可口可乐的忠实饮用者在这些盲目尝试试验中,有半数以上都声称他们更喜欢百事可乐的味道。
各种报道表明,“百事挑战”运动从70年代中期开始就困扰着可口可乐公司的董事们。1985年4月23日可口可乐公司突然宣布要改变沿用了99年之久的老配方,而采用刚研制成功的新配方,并声称要以新配方再创可口可乐在世界饮料行业中的新纪元。他们用了三年的时间,耗资500万美元,进行了20余万人的口味调查和试用试验,其中55%的人认为新配方味道较好。同时,该公司也受到了无数封抗议信和1500多次抗议电话,还有人举行示威,反对改用新配方。这些反应乐坏了其对手百事可乐公司的老板。88天之后,正当百事可乐公司老板乐不可支,可口可乐公司董事长RobertoC.Goizueta突然宣布,为了尊重老顾客的意见,公司决定恢复老配方可口可乐的生产,并将老配方重新取名为“古典可口可乐”。同时考虑到消费者的新需要,新配方的可口可乐也同时继续生产。
消息传出,美国各地的可口可乐爱好者为之雀跃,老顾客纷纷狂饮老牌可口可乐,新顾客竞相购买新配方可口可乐。一时可口可乐销售量比往年同期增长8%,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每股猛涨2.57美元,百事可乐公司的股票却下跌了0.75万美元。可口可乐公司的
页脚内容4

成功是失败之母,一切都是努力的结果
戏好就好在“假戏真做”,本来就不欲放弃的老配方可口可乐因此而有了“新生”的感觉,而借机抛出的新配方可口可乐又满足了追求新奇感的顾客之需要,这可是百事可乐的老板怎么也想不通的。
1989年百事可乐公司与可口可乐公司二者之间直接的面和对面的竞争仍在继续,这就是争夺健美可乐饮料市场。当时百事可乐公司推出牌号为“DietPepsi”的健美饮料,而可口可乐公司不甘示弱也推出牌号为“DietCoke”的健美饮料,并以此来从广告上攻击百事可乐,声称已有500万家庭从饮用百事可乐转到了饮用可口可乐的“DietCoke”健美饮料。百事可乐公司也用对己有利的统计数字予以还击,最终两家平分秋色。思考题:
1.百事可乐拟订的与可口可乐竞争的战略计划是什么?
2.可口可乐在落后状况下是如何反击的?3.可口可乐一度落后说明了什么教训?
案例分析要点:
1.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之争是现代工商管理中的经典案例。可口可乐由可乐市场的绝对主宰者被百事可乐赶上,以及后来又奋力直追,到目前势均力敌、平分秋色。本案例描述了这个过程。其中,在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激烈竞争中,竞争战略是否得当对双方的成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从案例中,不难看出,制定竞争战略并非是一件随随便便的事情。从确定己方拥有的内部资源和优劣势到对竞争对手的分析.从经济环境到顾客需求,从战略方案的选择和筛选到根据市场反应及时调整.无不充分说明科学和合理的战略制定关系到了企业的生死存亡。
3.

个人观点。


页脚内容5

【篇2】工商企业管理案例分析论文

长 春 工 业 大 学

自学考试毕业论文

论现代管理制度的创新

报考专业: 工商企业管理 准考证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2013年 8 月26日

论现代管理制度的创新

摘要:制度创新是指新制度(或新制度结构产生,否定、扬弃或改变旧制度(或旧制度结构的动态过程。具体地说,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创新是 ”以企业为主体,为更好地实现企业制度的功能,在收益与成本评价的基础上,在制度供给的范围内设计新的企业制度的过程” 。制度创新主要涵盖企业财产关系、治理结构、分配融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创新范畴,它与技术等其他创新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和显著特征。首先,民营中小企业的制度创新是其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等一系列创新活动的前提,是产生主动创新和持续创新的重要制度保证;
其次,企业制度要随着生产力和市场经济发展而不断完善,就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不断创新;
另外,制度创新涉及企业内部不同层面的机制变革,同时还涉及企业外部的金融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外部制度变革,我们必须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注重企业外 部制度创新与内部制度创新的协调运行,促使其互动共进。

关键词:企业文化 制度创新 机制变革 技术创新

On innovation of modern management system

【Abstract】System innovation is the new system (or new system structure, negation, discard or change the old system (or the old system structure and dynamic process. Specifically, the system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private enterprises "innovation is taking enterprise as the main body, in order to better realize the enterprise system function, based on cost and benefit evaluation, process design of new enterprise system in the scope of supply system". System innovation includes innovation category enterprise property relations, governance structure, financing, distribution mechanism, management mode, and other innovative technology has both commonness and individuality and characteristics. First of all, the system innovatio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private enterprises is the premise of a series of innovation activities of its product innova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market innovation and so on, is the important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of active innovation and continuous innovation; secondly, enterprise system to improve the productiv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we must adapt to the need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continuous innovation; in addition, the system innovation relates to the mechanism of different level change within the enterprise, but also relates to the enterprise external financial system reform, social security system reform, the reform of government institutions and other external institutional change, we must star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ystem, pay attention to enterprise external system coordination operation innovation and internal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promote the interaction.
【Key words】corporate culture System innovation The reform of mechanism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目录

一、 民营中小企业的制度缺陷 1
(一在组织形式上以个人、家族企业为主 1 (二产权制度缺失 1 (三治理机制优劣势并存 1 (四管理制度缺失 2 (五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缺失 2 二、 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创新的战略路径安排 (一企业家创新 3 (二产权制度创新 3 (三管理制度创新 3 (四治理结构创新 3 (五分配制度创新 4 三、 坚持分配制度创新 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四、企业制度的重要性 6 (一企业制度是企业赖以存在的体制基础 (二企业制度是企业及其构成机构的行为准则 2 4 7












6


(三企业制度是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 7
(六企业制度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体制保证 8
五、 企业一般需要如下方面的创新 8
(一、服务创新 8
(二、知识创新 8
(三、心态创新 8
参考文献 9



1、民营中小企业的制度缺陷

(一在组织形式上以个人、家族企业为主
企业组织形式主要是个人独资。参照钱德勒的研究思路,王宣喻等人的研究显示,我国86% 的中小私营企业股权掌握在企业主手中,而实际控制权几乎100%掌握在企业主及其家庭手中。我国家庭企业的家庭成员不仅控制着高层职位,还控制着很大一部 分中层经理职位;
企业的实际控制、决策权由家庭牢牢控制,外来经理人员很难独立做出决策。民营企业创业者大多文化程度不高,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知识,更谈 不上技术和制度创新,对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人才不够重视。大多数企业在制定市场战略、产品战略、投资战略时,缺乏创新发展意识。


(二产权制度缺失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民营中小企业的产权与企业家的个人产权是混合在一起的,个人财产与企业法人财产没有明确的界限,也没有形成现代企业所具备的 独立和完备的产权制度;
其次,民营中小企业的产权结构是完全意义上的单一结构,这种一元化产权结构是摆脱不了家庭血缘关系的干预的;
第三,人力资本不能享 受产权收益。民营中小企业的高薪只是承认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劳动,并不是承认人力资本的价值,所以,民营中小企业的产权制度是不完善和不成熟的,尽管其所有 权归属是清晰的。民营企业大多数选择的仍是个体业主制、合作制等产权制度形式。这种制度选择最大的弊病是投资者通常要对经营负无限责任,投资风险大,而且 投资主体较少,企业很难上档次、上规模。

(三治理机制优劣势并存
企业治理机制是一组委托代理的制度安排,它是经济效率与制度适应的统一。不难看出,治理机制是影响企业经营业绩和经营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企业的财 产和企业家的个人财产紧密相关,民营中小企业的激励机制也十分完善,不存在任何代理问题。虽然有很多方面的优势,但是,由于缺乏职业经理人,民营中小企业 在人才、外部融资、企业目标等方面的劣势比较明显;
企业的管理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的程序,管理和决策有较大的随意性,大多数民营企业家很难与中层经理及员 工平等地交流和沟通。

(四管理制度缺失
民营中小企业管理制度缺失的起点就是企业规模的扩大,这也是其发展进程中最危险的时期。管理则表现出更多的随意性,缺乏全面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受经济转轨时期的体制、法律背景和传统习惯的影响,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选择了家庭式管理方式。这一方式在企业资金规模较小的初创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 随着企业规模的发展壮大,需要大量引进外来的各种专业人才进入企业的核心领导阶层,这一方面往往导致专业管理人员与企业主亲属形成两个利益集团,诱发企业
内部各种矛盾,造成有些管理制度形同虚设,难以执行。大多数民营中
小企业家习惯于业务管理,习惯于自己独立操作,习惯于自上而下地指挥别人,使有才能的员 工感到不能获得尊重,不能实现自我。所以,民营中小企业很缺人才,但又留不住人才。

(五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缺失
一是观念歧视仍然存在。主要是在一些政府部门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疑私”、“怕私”和“防私”观念。二是市场准人限制多,政策不平等。一些行业和领域在准人政策上虽无公开限制,但实际进入条件则限制颇多,主要是对进入资格设置过高门槛。三是融资渠道窄、贷款困难。2003 年全国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的短期贷款只占银行全部贷款的14.4%;
全国300多万户私营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仅占10%。四是企业实际 税费较重。2003年全国重点税源监管企业的平均营业税税负为3.85%,所得税税负为11.89%,其中私营企业的同一税负为4.31%和 13.11%。五是企业权益不时遭受侵犯。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遭受侵犯的案例日益增多,一些行政执法机构对个体户、小企业滥施罚扣的现象时常发生。六是 社会服务体系远未建立。大量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特别需要的创业辅导、企业诊断、技术支持、员工培训等政府服务和社会服务,或是基本没有,或是尚处于起步阶 段。相当部分中小企业处于无助地位。七是政府管理体制不顺。政府部门对非公有制经济多头管理、各自为政。

2、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创新的战略路径安排

目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制度环境还很不完善,只有坚持制度创新,积极改善现存体制和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中的各种制约因素,使民营中小企业的创造力和生产 力与制度框架在交互作用中不断演进,才能使企业跨上新的发展平台,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制度创新应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企业家创新
对民营中小企业而言,企业家精神将极大地影响到它的经营哲学、企业宗旨、思想观念、文化氛围、价值理念等创新发生的“基础设施”和动力机制的形成。企业战略基础资源的独特性和不可模仿性主要来源于企业家精神的不同所形成的知识经验和能力积累机制,从而支撑着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持续不断的创新:所以,培育优秀的企业家精神,将是企业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

(二产权制度创新
有人认为,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特征就是两权分离,所以民营中小企业的企业家应该把企业的经营权交给所谓的“职业经理企业家”,本人只做所有者享受资本收 益,如此形成的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就可以摆脱家庭血缘关系的影响,可以使“货币资本得以选择合适的经营者”。我们认为,家庭式的民营中小企业不应被轻易否 定。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主要是从现代大型股份公司中总结出来的,而民营中小企业则与大型企业有着完全不同的管理特征,如果把这些看似完美的理论硬往民 营中小企业身上套,其结构无异于刻舟求剑。但有一个原则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民营中小企业不应只是为摆脱“家庭帽子”而改制,为现代企业制度而改制,而是 应该仔细地研究家庭企业的优势和管理的效率,然后再分析它在哪种情况下需要进行什么样的改造,这样的态度才是客观、公正、合理的。

(三管理制度创新
现在的民营中小企业绝大多数仍处于原始管理阶段,真正好的科学管理必须要有监督管理。因此,民营中小企业在进行质量管理、人事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 理、薪酬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创新时,还得建立有效的约束和制衡机制。而这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企业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相分离的法人治理结构,才能实现管理的专业化和制衡化,使原来的利益共同体导向向命运共同体导向转变。更为重要的是在WTO环境下,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使得中小企业更需加强由生产质量、劳工工作环境、环保等方面所构成的生态管理制度的建设。


(四治理结构创新
民营企业进行制度创新,建立规模的公司治理结构,不能照搬国外固有的模式,也不能仅仅局限于现代企业制度的法律框架,而应该因地因时制宜,着力塑造与民 营企业自身情况相匹配的治理结构。要由家庭化管理向专业化管理过渡,实现“企业家庭化”向“家庭企业化”转变;
优化自身的融资结构。提高负债意识,走自身 积累、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结合的道路;
重视组织文化建设;
创新经营理念,建立合理科学的企业传承模式。

(五分配制度创新
我国民营中小企业首先要突破传统的分配模式,建立将企业职工与企业发展前景紧密联系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新型分配机制,有效地将智力资本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参与分配。

3、坚持分配制度创新 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一岗位效益工资构成
岗位效益工资由岗位工资、效益工资、积累贡献工资和津贴补贴组成。岗位工资主要反映岗位的价值度和贡献度,在工资中占主导地位。为了合理区分不同岗位的价值度,按照劳动要素的构成,将公司各类岗位按照管理岗位、工程技术岗位和生产操作岗位进行界定和分类,分别设置工资标准。管理岗位是指从事计划、指挥、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的岗位。工程技术岗位是指从事生产运行、地质勘探、采矿选矿、冶炼化工、能源动力、检测维修、微机技术、安全环保、工程设计等专项技术工作的岗位。生产操作岗位是指从事直接生产、辅助生产及后勤服务工作的岗位。在管理、工程技术和生产操作岗位中,根据岗位评价结果,分别设置岗序,通过岗序体现岗位之间价值度和贡献度的差异。岗位工资采用基数系数法,岗位工资等于岗位工资基数乘以岗位工资系数。在各个岗序中,根据员工的技能水平分别设置不同的级别,以客观反映员工在岗位上的劳动贡献,岗位工资在员工工资中占50%以上。

效益工资主要反映公司经济效益、员工绩效与工资的关系,是活工资单元。公司经济效益好、员工业绩优秀就获得更高的效益工资,员工收入就多,反之相应降低。效益工资在员工工资中占30%。

积累贡献工资主要反映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度,员工在企业工作年限长,对企业的贡献大,积累贡献工资就高,积累贡献工资包括员工的工龄工资和积累工资,积累贡献工资占工资的18%。津贴补贴主要是对特殊岗位的劳动补偿,是一种补偿性工资单元,津贴补贴占工资的2%。
岗位效益工资的建立形成了工资结构清晰、分配功能明确的分配制度,突出了以岗位工资为主、效益工资为辅、其它工资单元为补充的分配体系,实现了企业发展、员工成长进步与工资分配的密切关系,工资的激励作用突出,激励的手段多样,工资的价值导向更加趋向清晰。岗位效益工资体现了以下原则:工资分配与岗位的重要度和贡献度密切结合,工资分配与员工的工作业绩和劳动效率密切结合,工资分配及员工的劳动要素密切结合。新型的分配制度充分体现了对内公平性、激励性和对外竞争性的特点。

(二)、建立岗位效益工资制度在分配价值方面的突破
岗位效益工资制度在分配理论上重新确定了分配依据,通过岗位测评要素将岗位的劳动环境、劳动强度、技能水平、劳动责任等综合考虑,相对准确地反映了岗位劳动差别,将劳动要素纳入了员工分配体系,使不同员工在分配体系中能够较好的体现岗位价值和贡献价值。工资分配体系为实现公司发展战略提供了价值导向,分配的公平性原则和激励性原则得到具体体现,分配标准参考了外部工资价位,体现了对外竞争性原则。分配制度与企业的战略发展、与企业的价值观、与员工的自身价值有机结合,促进员工与企业不断发展。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把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收入分配理论,倡导解放劳动、保护劳动和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非常需要坚持和发展这种理论,并不断创新发展劳动价值论的实践价值,把按劳动要素分配的价值论充分应用到工资分配中去,不断提高员工的劳动效率,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岗位效益工资制度正是按劳动要素分配原则的体现,在分配理论上进行了创新和探索。


(三)、岗位效益工资制度的实践及完善
岗位效益工资制度建立后,如何更好地发挥分配的激励作用,充分应用分配手段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员工的创造性,是关系到分配制度成败的关键。金川集团公司在建立岗位效益工资制度的同时,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在充分研究公司现行经济责任考核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公司发展战略,应用平衡计分卡的原理,建立了以综合考评表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考核体系。采用财务收益与工作业绩、产出质量与对外关系、内部调控与流程管理及学习创新与成长四类指标,分别对内部单位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单位员工效益工资挂钩,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罚。建立了员工绩效考核办法,针对不同岗位(职位)的员工,根据工作性质分别设立考核指标,建立工作业绩评价体系,按月考核。员工绩效考核结果应用到效益工资的分配,对业绩突出员工进行奖励,对业绩较差员工进行扣、罚,并且将员工的职位晋升、技能晋级和调升工资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有效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健立专项激励制度,留住核心人才
1、为推进公司科技进步,增强公司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公司制订了科技进步奖励办法。每年公司对科研项目进行评审,根据项目对公司生产经营的贡献,评选出科技进步特、一、二、三等奖,并相应给予奖励。公司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奖励100万元;
一等奖奖励50万元;
二等奖奖励30万元;
三等奖奖励15万元。2007年度评选出科技进步奖五项,奖励总金额225万元。
2、为加强公司重点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保证重点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效益,公司制订了重点建设项目负责人管理规定。公司重点建设项目分为一类、二类、三类三个等级。项目组成员和负责人每月分别享受200至1100元不等的项目津贴。现有重点建设项目21项,享受项目津贴人数为163人。

3、为提高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和发挥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明确技术责任,增加奖惩力度和透明度,提高科技项目的成功率,公司制订了重点科研项目负责人管理办法。公司重点科技项目分为一类、二类、三类三个等级。项目组成员、主研人员、项目负责人每月分别享受400至1200元不等的项目津贴。现有科技项
目10项,享受项目津贴人数为161人。
4、为进一步激励科技人员投身于技术创新工作,充分调动公司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公司快速发展和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公司对所属科研院所直接从事新产品开发和工艺创新的试验人员、技术人员、设立科研津贴。公司按每人每月300至600元不等的奖励标准核拨给科研单位,由科研单位根据员工工作业绩考核发放。
5、大幅度提高新招聘学生的薪酬待遇。由于地缘关系,公司录用大学以上毕业生的难度较大,公司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化经营步伐的加快,要求公司制定具有吸引力的薪酬待遇,公司在认真调研对比的基础上,制定了博士、硕士研究生及主导专业本科毕业生、非主导专业本科毕业生工资待遇分类差别制度,上述各类人员试用期间标准分别为5000元/月、3500元/月、2000元/月和1800将高。

四、企业制度的重要性

企业制度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企业制度是企业赖以存在的体制基础
正如我们上面所讲的,企业作为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体,实际上就是通过制度安排来组织各种生产要素的,因而企业制度是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的核心纽带和基础。有人讲,企业就是出资人之间的合约,也就是出资人以契约方式规定出企业制度,然后按照所规定的企业制度来组建企业。因此,没有企业制度,就根本谈不到企业的存在,当然更谈不到企业的发展,因而企业存在和发展的体制基础,就是企业制度。


(二企业制度是企业及其构成机构的行为准则
因为企业本身的运行行为以及企业内部的各种组织机构的活动行为,都要受到企业制度的约束,所以企业制度决定了企业本身以及企业的构成机构的行为规则和行为规范。企业及企业中的各种组织机构,都必须遵守企业制度的安排,不能违
反企业制度的任何一种安排。正是基于此,人们通常说,企业制度实际上是企业本身以及企业的构成机构的行为准则。


(三企业制度是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
企业员工作为企业的组成人员,无论是CEO,还是一般的普通员工,其行为都必须遵守体现企业制度要求的各种规则,也就是要按照企业制度的要求对员工的行为进行规范,而规范员工的行为的准则,就是企业制度。正是基于此,人们通常把企业制度称之为员工的行为规范。


(四企业制度是企业高效发展的活力源泉

企业活力虽然来自于许多方面,但主要是来自于企业制度安排。如果企业制度的安排非常有利于调动企业中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那么这个时候企业就是最有活力的。反之,如果企业制度的安排非常不利于调动企业中的各个生产要素的积极性,那么这个时候企业就是最没有活力的。就像中国原来的国有企业之所以没有活力,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它们的企业制度安排有问题,它们的企业制度安排无法充分调动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因此,企业制度是企业活力的最重要的保证,没有良好的企业制度,就根本不可能有企业的活力。

(五企业制度是企业有序化运行的体制框架

企业要有序化运行,就必须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运行,而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运行,就必须要有一个运行的程序,程序要对企业运行有约束,那么约束企业运行的程序是什么?不是别的,就是企业制度。因此,企业制度实际上就是约束企业各种生产要素的行为以及企业本身行为的一种准则。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企业的有序化发展,就必须有良好的企业制度。没有良好的企业制度,就没有企业的有序化运行。例如,我们有的民营企业之所以无法有序化地运行,就是因为缺乏一个良好的企业制度,因而有的民营企业虽然在一定时期内活力是很充足的,但是没过几年就消亡了,原因就在于它的企业制度设计不合
理,企业制度设计也可能确实调动了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及企业的活力,但是却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有效约束,因而很快就消亡了,成为短命的企业。由此可见,企业制度是企业有序化运行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保障。

(六企业制度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体制保证
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无论是生产经营活动,还是资本经营活动,都必须要在一定的体制框架中进行,这种体制框架,就是企业制度。因此,可以说,没有一种合理的企业制度安排,就不可能有企业的高效经营活动,因为没有企业良好的企业制度,企业经营的活动就没有体制保障,从而企业的经营活动就根本无法高效地展开。正是基于此,所以人们通常说,高效的企业经营活动实际上是有赖于良好的企业制度的。


正因为企业制度有着上述这六个方面的重要性,所以讨论企业问题,首先要讨论的是企业制度创新问题。也就是说,所有要研究企业问题的人以及经营企业的人,都首先要考虑企业制度的创新问题。就经营企业的人来说,如果企业制度问题解决不好,就谈不到企业充满活力的问题,也就谈不到企业的有序化发展的问题,当然更谈不到企业高效益经营的问题;
就研究企业问题的人来说,如果搞不清楚企业制度创新问题,就根本不可能深入地把握企业的实质性问题,从而就不可能正确地研究企业问题。由此可见,讨论企业问题,往往首先需要研究的,就是企业的制度创新问题。


5、 企业一般需要如下方面的创新

(一、服务创新
著名的IBM公司在广告中强调的“IBM就是服务”,正反映了该公司十分重视产品服务的思想。产品服务创新就是强调不断改进和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推出新的服务项目和服务措施,力图让消费者得到最大的满足或满意。


(二、知识创新
据说,一个当代的博士生,仅能掌握不到人类知识总量的1%,剩下的99%都不懂,其中还有4%是他根本不知道还有这种知识存在。中国企业的经理人中大部分都是文化水平偏低,所以,我们有什么理由回绝新的知识呢?所以,知识创新既是大家忽视的地方,也是需要提高和创新的地方。

(三、心态创新
谭小芳老师建议每一位企业员工、老员工、经理人都像一位新雇员第一天在公司上班一样,对企业的各个方面都进行提问。还记得在我们上班的第一天,我们会问许多问题——我们为什么做这件事情?——我们如何使它发生?——它的目标是什么?——它意味着什么?但我们在单位中工作的时间越长,就越难做到这一点。我们在工作中的时间越长,我们问的问题越少,我们也就变得越自满。大家都多问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并进行更仔细地倾听,这样你就能够理解的更为深刻。然后,我们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必定能找出创新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在员工创新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下,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参考文献

[1]Gary Hamel. The Why, What and How of Management Innovation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6,2: 72-84
[2]法约尔著,曹永先译. 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M]. 北京:团结出版社,1999: 8-9
[3] 约瑟夫·熊比特.经济分析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4] 郭洁,陈建新,等.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J].河南冶金,2005(5.
[5] 郭界成.论技术创新与企业可持续发展[J].企业经济,2006(3.

[6] 常修泽.现代企业创新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
[7] 王家斌,等.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十大层面[J].社会科学辑刊,2002,(6:71-76.
[8] 宣烨.浅析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制度与组织理论[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4:98-100.
[9] 王核成.基于电子商务的组织创新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1,(5:45.
[10] 薛韬.企业创新体系及创新经营实践[J].石油科技论坛,2002,(2:51-54.
指导教师评语:
签名盖章 年 月 日 答辩组评语:
答辩成绩: 签名盖章 年 月 日


【篇3】工商企业管理案例分析论文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
基于传统教育观念的长期影响,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着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的问题,严重影响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完成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也会造成较大影响,进而学生的就业与前途也会受到波及。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实践中,积极在日常教学中引人项目教学法,实现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将能有效提高学生管理能力,取得较好效果。

一、项目教学法认识 一内涵
项目教学法,教学的展开是借助“项目”这一载体。这种“项目”拥有好多门课程知识,有利于学生处理问题时感觉到这种方式的完整性。这种教学法,教师只是起到指导作用,学生是相对独立的项目的承担主体,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项目和评估结果均有学生独立负责。学生借助独立负责项目实施,可以熟悉项目开展全过程和所有环节的基本要领和要求。项目教学法,学生是实施主体,教师是实施陪衬;学生要先练先学,教师再后讲后教;学生要积极主动,踊跃参与,敢于尝试和练习,创造性开展活动;教师要有全局观、大局观,科学把握项目开展进度,及时分析项目实施难题,科学点评项目实施效果。这样,教师的教学主角被学生替换,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锻炼。

二作用
在项目教学全过程中,重要的是学生都能全过程参与项目实施并展开创造性活动,最终的结果并不很重要。项目实践的展开,学生从中可以逐渐熟悉课程规定的知识和技能,感受创新活动的辛劳和开心,科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得到熏陶。比如:生产与运营管理课程教学,适当采用一些项目让学生完成计划制定、现场调度、物流管理等生产流程,从中学习和掌握各种管理知识的应用条件和方法。当然,项目的展开,参与人员不一定只有本专业学生,可以吸引不同专业、工种和职业领域的学生作为项目教学小组成员,借助项目的有效实施,能提升实际工作中学生与专业、部门不同的同事有效协调、协作的精神和能力。

三特征
1、目标指向的多重性
对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中,好奇心和创造力得到激励,处理实际问题能力得到锻炼。对于教师,借助对学生的引导,教育理念和模式得到升华,角色从单一的传授知识成为学生学习的推动者、引导者和掌控者。对于学校,课程观念得到更新,办学思想和目标得到提升,借助实施项目教学法,积极改革教学的组织方式、课程内容、管理特征、考评标准、支撑要素等,使学校整个课程体系得到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2、培训周期短,见效快
项目教学法,通常实施时间较短和开展的空间范围有限,教学效果能够进行良好的测评。
3、可控性好
项目教学法,全过程由学生与教师一起参加,教师全过程指导学生活动。这样,学生可以全神贯注进行技能训练。

4、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项目的完成,一定先要懂得实施办法。这样,学生拿到项目就要思考需要用什么原理,再运用这些原理对项目进行剖析,然后制定项目实施过程步骤。而实践所得的结果的正确性和与书本的差异性又要考问学生。

四核心
教师不再追求传授已有的知识技能给学生或者说并不是依照现成的路径和方法让学生求得答案,而是基于教师的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寻找路径和方法求得答案,并展示结果和自我评估,注重的是学习全过程并非知识学习最终结果。全过程中,学生认真参与,各种能力得到全方位培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已经由教师转变为学生,教师成为教学的穿针引线和有效监督人员,学生积极性和主动得到激发。

二、应用项目教学法的基本条件与程序
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基于项目这个中心、把培养能力作为为目标。因此,项目的存在是项目教学法生存基础,课程离开了项目的支撑很难实施。同时,项目必须具有知识运用和能力培养的综合性特征,否则,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就难以实现。最后,项目教学法作为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研究性质,组建一个相关完整的研究媒介同样重要。比如,学生项目工作室、学生调研基地和情报资料中心。只有这样,学生小组的讨论、一手资料的调研和文献资料的收集才能顺利进行。许多专业教师研究多年的、较传统的“传递一接受”教学模式,现在转变成广泛应用的“诱导学习机动一感知知识一理解知识一运用知识一检查反馈”五段教学模式,同时构建了“教学实施一旧知温习一新课传授一作业安排”的课堂操作流程。多年的项目教学法的探索之路,比较成熟的实施程序已产生:项目选择一项目研究方案设计一项目组织实施一项目效果评价一项目展示和教师成绩评定。在项目选择阶段,如果教师有受托的研究项目,直接分解下达给学生小组即可。如果没有,还需要教师明确选题方向,学生小组和教师协商研究题目并明确每位学生在项目小组中的角色。在项目研究方案设计阶段,学生小组讨论形成的方案,同样需要教师的审查并提出修改意见。在项目组织实施阶段,学生组长的作用非常关键,既要充分调动小组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也要注意和教师的沟通,确保项目任务按时高质量的完成。在项目效果评价阶段,首先是学生小组的白评,通过自评,发现工作缺陷和专业知识运用的缺陷,进一步夯实相关理论基础和完善项目研究报告,其次是
引人企业评价。即使不是企业委托的项目,也可以邀请企业相关的管理人员对学生研究项目进行评价,提出修改意见,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项目展示和教师成绩评定阶段,每一学生小组必须提前向全班同学公布项目研究报告,教师发动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批评,项目小组做好陈述和答辩的准备,在充分展示和交流基础上,教师对各方面意见进行有效整合,对各项目小组的表现予以差异性评估。

三、完善工商管理专业中项目教学法若干建议 一课程特征与项目设计的要求应深入理解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包含有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通常,项目教学法更青睐专业课,而与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结合比较难,试试效果不稳定。因此,建议项目教学法可以作为专业课的基本要求和规范明确下来。

二专业特征与项目设计的要求应深化
市场营销和物流管理方面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特征显著,同时,项目的产生途径和来源较多,可以把项目教学法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方法明确下来。而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和企业管理方面课程项目产生途径或来源不多,可以在有条件的课程中提倡推广和应用,不要作硬性的规定。
三人才培养定位与项目教学法运用的差异性应引起重点关注
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的定位差异很大,项目教学法的应用程度和范围也不相同。研究型大学的项目教学法主要应用于管理基础理论的研究领域,目标着眼于理论创新,许多项目可能来源于国家重大管理类攻关课题。因此,学生很少参与,占用不多的教学时间,基本在30%内。教学型大学由于和地方经济联系密切的特点,容易获得来自企业委托的横向课题。同时,它培养应用性人才的目标定位也要求学生需要更多地参与到企业经营活动的实践中去。因此,项目教学法所需要的各种实践性项目较多,学生参与面广,参与的时间可能占到教学实践的50%左右。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目的在于培养高技能人才,对理论学习关注度不高,所有的专业课程均可采用项目教学法。许多项目可以直接来自于学校开办的实验性教学性公司,学生应当全部参与,教学时间的占用应可高于总教学时间的70%。

四项目教学法规范和管理制度应逐步完善统一
如何避免项目教学法教师放羊而流于形式,避免学生南郭吹竿的现象,真正达到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的目的,是当前项目教学法普遍面临的问题。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对于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课程,必须在教学大纲,教学计划、项目小组规模、项目研究支持和考试办法等环节统一标准和要求,并纳人常规教学监控与管理之中,以确保项目教学法的目标顺利实现。

五处理好教师角色的转换

能适应项目教学的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能力和素质。双师型教师应是基本要求,教师角色原来是主导教学过程,现在是教学全过程的指引者和导向者,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大伙伴、大朋友、总导演、大专家等角色,教学方法原来强调如何教而现在关注如何学;当然,教师要搞好现在的教学需要比原来付出更多幕后工作才能换来课堂的轻松。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体现了“任务贯穿全过程,教师引导全过程,学生主演全过程”的特点。因此,专业教师应进行角色定位变化:从“讲解、主导”向“导演、监控”转变;从“站在讲台洋洋洒洒”向“走进学生沟通交流”转变;从“教学的主角戏”向“教学的配角戏”。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专业教师必须明确自身角色定位,明确学生知识应有自己主动获得;教师的重要性更胜以前,更加不能少,更多的功夫是在幕后;教师要积极走进学生,与学生都沟通和交流,为学生解疑答难,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学生多引导少指挥;项目实施完毕,教师应善于及时进行总结。此外,教师要善于活用教材。也就是说,教师应该针对现有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不仅要依据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适当增减教材内容,而且教学设计过程中本着提升应用效果目来完善具体项目内容,按照行为导向教学法的规律重组教材结构,根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小总结”的思路对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进行再设计。
六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要得到肯定 1、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课堂上采用项目教学模式,教师会给每个学生布置具体任务,学生带着压力上课,就会集中精力主动去听教师讲解、去参与项目活动。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既可以自己查找资料解决,也可以同学间沟通解决,还可以请教师启迪。这样,学生学习之和技能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激发,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引导,学生的成就感得到满足。

2、提高学生发现和处理问题以及综合应用能力
采用项目教学,学生承担的具体任务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也就是学到知识和技能并得到及时的应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根据需要如何发现和解决问题,锻炼处理问题能力。

3、培养学生讲究方法和创新的观念
采用项目教学,教师只是把任务和相关素材分配给学生,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完成任务,学生最终的作品也就会多种多样,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能够举一反三。这样,教师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激励,教学的个性化、分层次和弹性化目的也实现。
“立足地方,服务当地”一直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建设理念。那么如何使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不仅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和有利学生就业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手段。借助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培养“双师型”教师,可以使原有具备教学能力的专任教师,逐步提高专业技能,服务地方经济;同时积
极吸纳专业人才,使其融入教师队伍,发挥专业特长,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培养出更多具备高技能的专业人才。
一、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的认识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1.资格。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证书并熟知高职教育规律的教师,应成为“双师型”教师的入门条件。同时,“双师型”教师还应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而职称并无任何限定。
2.实践。相应实践经验和应用技能应该成为“双师型”教师的必备素质。“双师型”教师肩负着传授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示范技能操作重任,促进学生职业技能规范的熟练,行业实践案例讲解能够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给学生讲解行业概况和发展趋势。
3.专业。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应强调:社会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应用;良好的沟通、协调和组织能力;社会适应和引导能力;专业知识水平较好;专业应用能力较强;创新能力。
4.层次。依据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不同,“双师型”教师的层次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层次不同,相应的责任也有差异。讲授理论并兼具实践指导是初级助教“双师型”教师的职责;专业知识和技能较高,把握涉及行业信息和技能,能依据行业动态建言本专业发展是中级讲师“双师型”教师的职责;深入企业调研并科学分析,能建言本专业的课程改革、适用范围、方向变化等是高级副教授及以上“双师型”教师的职责。

二“双师型”教师的特征
1.知识结构。横向为主的模块式,是高职教育专业教学特点,而职业岗位以及技术的专项性、操作性和应用性则是特别关注点。为此,专业教师知识结构要多样化,既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又有关联专业或行业知识和技能,并能将这些融会贯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变化推动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这当中技术和岗位技术含量在不断增加。为此,高职专业教师要不断研究新问题,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更新教学要点,使学生能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
2.能力结构。操作、科研和教学能力,是高职“双师型”教师能力的基本内容。操作能力,是指依据生产岗位职责进行实践能力,是任职岗位必须达到的实用技能和专业技能;科研能力,是指研究应用理论和推进高新技术应用的能力;教学能力,是指有效实施理论、实习和实训教学能力。除此之外,高职“双师型”教师,既要专业知识和技能扎实,又要具备教育和心理学知识,还要有较强的教学组织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3.素质结构。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是高职“双师型”教师的基础。道德素质,是指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良好,组织纪律性和团队精神、
敬业精神较好。职业素质,是指岗位所需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与岗位配套的行业思维、知觉反应、思维模式、创新精神和行为模式。
二、培养“双师型”教师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发展
一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离不开“双师型”教师培养
学生的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提升,是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育的目的和出发点,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具有对企业管理极强的专业能力。为此,扎实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对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师成为“双师型”的基本要求。但目前,很多高职专业教师均是来至高校的硕士毕业生。没有经历过社会和企业的实践锻炼,属于理论型而非实践型,教授课程会与实际有所差异,培养的学生应用能力较差。而专业教育质量关键在于专业教师教学能力高低,企业实践经验丰富而又有一定理论基础的教师在理论和实训教学中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一定优势,教学质量较高,因而“双师型”教师成为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师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离不开双师型教师培养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涵盖了生产、采购、人力资源、财务、营销、物流及行政等企业管理业务各方面,实践性很强;学好这个专业,必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实践中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发展正是源于不断地实践,通过高质量的专业科研成果最终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升。因此,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师要努力将自己培养成“双师型”教师,不断提升科研和实践能力,深入企业实践开展应用科研,解决企业管理的急难杂症,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三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离不开
“双师型”教师培养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育受到社会的大力支持,培养的专业人才又回报社会成为有用之人,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升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育的本分。因此,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育必须走与生产实践和社会需要相结合的道路,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要,培养具备牢固文化基础、扎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较强的、能适应企业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能型人才应成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如果专业教师只会照本宣科,那是无法培养出来这种令企业满意的高技能人才。专业教师,只有亲自到企业一线,熟悉岗位应知和应会,不断更新课程科目和教学内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提高为社会服务能力,逐步培养出令企业满意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三、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对策
一树立双师教师队伍意识,完善相应考核机制促进“双师型”教师培养
学校要在政策和制度上采取有力措施吸引和稳定“双师型”教师,如在考核和职称评定上可把“双师型”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并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工资标准等。学校要科学测算“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数量、成本和标准,对于新进教师要严控。学校可以通过优
化薪酬待遇、住房津贴、课时劳务等办法适当优待“双师型”教师。同时建立有助于“双师型”教师潜能发挥的管理和创业机制,使他们有“用武之地”,并能安心、踏实地在校工作。学校建立并不断完善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考评制度,评价指标从以学术论文为主向以教学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为主转变,积极鼓励专业深入企业参加定岗实践,促进专业教师观念从学术研究型转变为”双师型”。
二依托在职培训和出国进修等办法加速“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应给教师进行在职培训,提供参与工程实践的机会,鼓励教师走出校门去提高实践能力。学校应从培训方式和政策导向上向“双师型”倾斜,免除教师的“后顾之优”。学校可定期派遣专业教师深入相关企业第一线进行调研,搞管理服务和项目合作等,使教师了解企业最新的生产和发展情况,熟悉企业最新的运营模式、生产工作环节等,增强教师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同时,学校要创造机会,送优秀的青年教师到国外进修,吸引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拓宽教师的国际视野。

三校企开展深度合作以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2+1”校企联合办学应成为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主要模式,即学校和企业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规范教学内容、开展并监控培养过程和考评培养质量,深度合作促进人才培养。学生三年专业学习可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部分,即校内二年时间学习理论知识和接受实训学习;在企业累计一年时间亲自接触并学习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和优秀企业文化,促进实际管理能力的形成和增长。根据这种培养模式,学校可采用直接从企业引进实践与创新能力强、理论水平较高的优秀管理人员到学校任教,也可以聘请他们兼任校内教师,成为校内“双师型”教师的重要补充。但高职院校在直接引进企业的优秀管理人员时必须重点考核他们的理论水平和是否具有教师潜力,有选择而不盲目地将他们“为我所用”。

四努力打造“双师型”教学小组
作为教学小组,教书、育人是所有成员的奋斗目标,为实现某个具体的教学目标,小组内部相互分工又合作、相互之间责任明确、彼此间知识技能互补。努力打造“双师型”教学小组有利于推进“双师型”教师规模扩大和质量上升。为企业输送优秀管理人才是“双师型”教学小组的宗旨;该小组由一线的专业教师组成,有利于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和效果并促进教学改革的展开。这里的教师群体包括专职以及兼职教师、企业管理者等成员,目的是为了优势互补,相互学习,以提高整体教学水平。这种教学小组内,拥有良好的业务协作、有效的教学经验交流与研讨、共享的教学资源、不同年龄层次的业务互帮互助及青年教师成长的良好机制,为高技能复合型管理人才培养提供可靠保障。

五依托校际之间师资力量合作以使资源利用率提升
目前,各高职院校对教师的培养普遍有着迫切的需求,但受多方面因素的限制,难以凭借自身的力量大面积、快速地培养全体教师,难以满足全体教师的培养要求。校际师资
合作,无疑提供了一条拓宽师资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加强校际合作,在教学中利用相互的师资力量,借用他人的力量,满足各自的需要是一种既节约又稳妥的办法,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大大提高“双师型”师资的利用率,同时也能缓解因目前严重缺乏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而造成培养符合型管理人才的压力。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篇4】工商企业管理案例分析论文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范文一: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思考

摘要:
经过五年的实践与探索,形成了适合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1234”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即“开发一套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双师型教师(或两类教师——即企业行家与学校专任教师执教——三类基地(模拟实训室、校内生产性及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支持实践教学——采用四步教学法开展课堂教学”。

关键词: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一、前言

教学模式是教学的标准形式,它是教学思想、教学原理、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诸因素的高度概括,是从整体上思考教学过程的一种工具和方法,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方法体系①。“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主体是学生。它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②。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核心,国内外教育工作者都开展了不同程度的研究,提出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如英国BTEC教学模式,其出突出特征是“能力本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课程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方式、评价机制及教学质量监控为一体的教学模式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实践了“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的三种基本形式:学生进厂式、企业进校式、校企合一式,其中校企合一是工学结合的较高层次,它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学制,校企双方联合组建管理机构,灵活恰当地安排学生在不同的阶段进厂、进校,学校既是工厂,工厂既是学校,校企合一④。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以酒店实际操作技能为前提,构建了“12345”教学模式,即一条主线(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两个并重(能力教育与素质教育、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三大体系(以实践教学为中心构建理论、实践、素质三大教学体系、四个结合(理论与实践、教法与学法、课内与课外、学校与企业结合、五个模块(公共课程、专业基础技能课程、专业核心技能课程、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五大模块⑤。河南工业大学李桂玲提出双主体(即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⑥……。根据高职管理类专业的教育教学特点,近年来,笔者所在的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形成了“1234”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即“开发一套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双师型教师(或两类教师:企业行家与学校教师执教———三类基地(模拟实训室、校内生产性及
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支持实践教学———采用四步教学法开展课堂教学”,如图1所示。

二、“1234”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实施流程与基本方法

1.开发一套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要经历毕业生调查———行业背景分析———培养目标设定———课程体系构建等四个步骤,具体如图2所示。通过上述系统的开发过程,我们构建了职业能力、素质、文化基础课程“三系统”并行的专业课程体系,并通过“纵向延伸课程”和“横向拓展课程”拓展学生的学业视野,同时开发了“五段渐进式”实践教学系统,实现学生能力培养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单到复杂、从模拟到真实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2.双师型教师执教。教师的业务能力决定教学质量的好坏,再科学的课程体系,如果没有优良的教师队伍也无法达成目标。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教师的首要能力应该是与执教课程相对应的岗位综合能力。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高职教师除了具备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掌握娴熟的教学方法艺术,更要有一技之长,我们把这样的教师叫双师型教师。教育部对双师型教师的条件做了规定,具体条件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没有熟练的岗位能力基础,教师不可能进行实践教学设施建设,也不可能获得卓有成效的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可见把教师放到企业相应岗位进行系统的实践锻炼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主要途径。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大多来源于本科院校的毕业生,他们都是学历教育的产物,有较坚实的理论基础,经过岗前培训及教学实践也能掌握一定的教学艺术方法,但岗位能力普遍不佳。为了解决双师型教师不足的难题,可以采用企业教师与学校教师同进课堂的方式实施课程教学,即针对核心专业课程,实践性较强的内容设专题或教学项目由企业行家施教,一般理论教学内容由学校教师施教。这种互补方式不仅可以弥补双师教师缺位,还可以通过教师间的互动达到共长的目的。

3.三类实训基地支持实践教学。三类实训基地是指模拟实训室、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模拟实训室主要借助ERP、企业管理沙盘等教学模拟软件,结合互联网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系统的处理能力,构造一个竞争和协作的虚拟企业经营管理环境,让学生扮演公司各部门管理者或被管理者的角色,在模拟环境下体验各部门的业务流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学校创建的经营实体,其主要特征是:主要由专业教师或学生组织经营;对外开展经营活动,谋取利润,对内为专业课程提供实践教学服务。这些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岗位进行轮岗实践,让学生结合专业课程学习,在各个部门不同层次的岗位上及不同部门同一层次的岗位之间进行轮岗实践,培养学生初步的岗位技能和专业综合能力。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学校为了满足学生更深层次的学习需要,在校外企业建立的实训基地。在校外实训基地,学生根据未来就业意向,到某个部门的具体岗位进行顶岗实习,履行工作职责,强化岗位技能,培养职业素养。借助上述三类基地,学生的实践学习过程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单到复杂、从校内到校外循势渐进地进行,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提高学习效果,也有助于职业人的形成。


4.采用四步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四步教学方法是指按照“联系—探究—实践—评价”四个环节组织教学。联系包含师生之间、教学内容的前后衔接、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职业能力或职业生涯等的关联。上课时先建立联系,有利于培养师生间的信任关系或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学习动机,把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在探究环节,教师通过精心的课堂设计,如:角色扮演、游戏、辩论、提问或讲授等方式将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在实践环节,教师通过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或实践应用案例描述等方式指导学生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两个环节的次序可以互换,如:可以先进行实践,再来反思知识点;也可以先学习知识点,再进行实践。反馈是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查,贯穿于教学全程。如在教学过程中和课程终了时,教师针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或实践操作的正确与否或达成目标的情况进行评价,给学生提供学习建议(同时也获得学生对教学的反馈,必要时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测试,决定教学进度。反馈对教师和学生都是有利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课程终了时必须要进行反馈。

三、小结

综上所述,根据培养目标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依托双师型教师和三类基地实施教学,课堂教学采用“四部”教学法,即“1234”教学模式,这种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起点开发课程体系,再配以课程实施所需的资源和课堂设计,实现专业人才培养设计环节工学结合和实施资源及实施过程的工学结合,使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贯穿人才培养全程,达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的。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范文二: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研究

摘要:
在高校的诸多教学环节之中,毕业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毕业生在毕业设计上表现得是好是坏,直接影响到高校对学生自身能力以及对学校人才培养能力的评估。工商管理专业作为一个招收人数众多、未来就业方向广阔的专业,其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好坏将会影响到毕业生未来的就业能力。就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简单的阐述,并探讨如何通过教学改革来提高他们的毕业设计质量。

关键词:
工商管理专业;企业管理;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科研创新

社会需求是引导高校设立具体科目的主要动力。工商企业管理这个专业正是为了满足现代企业对于管理人才的需求而建立的。这个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管理岗位所需的相关知识以及管理企业的综合性能力,以此来满足企业对于高素质人
才的应用型需求。该专业的学生在经过多年学习后,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毕业设计正是考验他们水准的重要关卡。然而,由于教学因素的影响,学生无法在毕业设计中完全体现出他们的所学所知,故高校需要针对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

1毕业设计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及其诱因

因我国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多以毕业论文答辩方式为主,故笔者在本文中主要以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1.1选题不当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做出的毕业设计,就是在论文中对实际问题进行研究,然后运用自身在这数年中积累下来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去分析和解决所选择的课题。于是,一位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学习知识之后是否能够熟练灵活地运用到毕业设计中,将会直接影响到该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质量。而毕业设计的选题,需要同时满足务实性和适度性两个要求。举例来说,该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应该选择一个在现实中存在的具体对象,这个对象可以是某个企业,某个事业单位,或者某个商业组织,甚至是某个具体的管理类事件,这样既可以保证研究内容务实,也可以避免研究范围过大而导致研究不够深入或者内容不够全面。然而,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学生在选题时只看到了表面,却没有深入地探究研究对象的本质,甚至对研究对象是否在其知识结构内也不够清楚,只是凭借自身的兴趣去选题,而没有满足毕业设计对务实性的要求,于是因无法靠自身能力完成而使毕业设计搁浅。

1.2创作能力不足工商管理专业是一个偏“文科”的专业,其课程多为文科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给学生的知识通常是理论性的平面知识,由于缺乏具体的“事物”,所以授课内容无法给人以“空间性”的感受,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到具体的研究对象。高校对知识点的考察使得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这些缺点被掩盖,然而创作能力不足这一缺点却在毕业设计中被更直接、更突出地折射出来。毕业生会更多的选择现有的资料进行简单拼凑,却缺乏对资料的分析与处理,虽然在数年的学习中掌握了许多理论性知识,却不知道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找出研究切入点,也不知道如何运用曾经积累的经验来分析处理资料。于是,在这些毕业生的毕业设计之中,要么是对论文题目没有进行内涵性的深入理解,要么是对资料的处理知识简单的截取与粘贴,在整体上都缺乏创新能力。

1.3思想认识有误区通过对导师指导学生的过程进行观察可以发现,许多学生都不够重视毕业设计。一些学生认为毕业设计不过是对这数年所学内容的总结,所以只要将这些年积累下来的知识点进行概括总结即可;另一些学生认为工作比毕业设计更重要,教师不会因为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而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就业,毕业设计不过是规模较大的作业,于是在形式上简单地堆砌出一篇论文来敷衍教师。思想上的认识使得学生们仅将很小一部分精力放在论文上,最终导致毕业论文质量极为低下。

1.4学校的错误管理学校的错误管理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大部分高校将毕业设计安排在最后一学年,这一学年是毕业生
最为忙碌的一学年,毕业实习、外出应聘、各种资格考试,使毕业生的精力远远无法支持如此大的压力,时间与精力被大大挤压,于是毕业设计的质量也大打折扣。再加上学校缺乏对学生社会调研能力以及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力不足,于是导致毕业设计质量显著下降。另一方面是学校与专业的连年扩招使得导师很难做到一对一的指导,一对多的指导模式导致导师难以将精力平均分配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于是必然导致学生受到的指导被分散,如此松散的师生联系将无法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再加上导师致自身能力的不足、学校审批制度的不严格,无疑使毕业设计难以做到“严把关”。

2改善毕业设计质量的具体做法———教学改革

相较于高校开设的其他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对于学生在文字处理和文字表达两方面的工作能力更加重视。而影响学生这两项能力的最重要因素,正是在校期间的教学过程。故高校应该针对毕业设计进行教学环节的改革,这样可以保证教师更好地给予学生指导,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进而提高学生在未来工作的实际应用能力。

2.1结合企业或社会的实际来选题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融入到世界这个大市场中,面对着各种竞争,许多新事物不断地诞生,随之也出现了许多的新问题,这些新问题与新事物都可以作为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选题方向。由于这些问题非常具体,所处的环境也各有差异,故可以使用不同的理论来分析,所以与社会及企业实际相结合的主题,在论文选题上具有非常高的可行性。举例来说,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以及广告策划等强调微观价值的应用性主题,都可以满足毕业设计关于务实性的需求。对于那些已经在实习或进入企业工作的学生来说,可以直接结合自己实习或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通过亲身思考来探讨解决之道,由于他们的毕业设计与工作实际联系非常紧密,于是毕业设计的质量也会令人非常满意。虽然毕业设计与工作实际相结合会使学生与教师都面对着一定的压力,但是具体实例之间的差异使得毕业设计具有了创新性,学生在寻求教师指导时,也会接触更加频繁,紧密的师生联系也将会保证指导具有有效性,于是毕业设计质量将会随之明显提高。

2.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改革若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来进行教学设计改革,首先需要高校进行社会调研,以明确人才市场或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具体需求。然后根据从业方向来设置教学计划,如第一学年培养学生技能,第二学年学生选择就业方向,第三、四学年按照具体的方向进行具体教学与实习,这样可以避免学生选题混乱,设计内容不符合实际。这种工学结合的新型教学改革方向有如下几个:一是校企合作的双向互动模式,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的参与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完全不同的环境,享受差异显著的资源。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毕业生大多会成为应用型人才,而这种应用型人才,自然不会撰写出浅显的理论性文章,他们高水平的理论实践能力使得他们做出的毕业设计必然是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对实际问题必然给予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二是订单式的工学交替教育模式,这是一种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高效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签订了人才培养协议,制定了人才培养计划,不仅使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未来就业相
适应,也使得学生在毕业设计的科研创新方面有了理论与技术的支撑,毕业论文质量也会因此得到改善。

2.3按照专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来制定相关的教学要求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未来就业方向是进入企事业单位并承担起管理者的角色。故在校期间,学校既要培养其专业能力,也要塑造其综合能力,使该专业的毕业生兼具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在教学中,既要做到理论素养的不断提升,也要实现论文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日常教学应该以上述要求来制定教学目标,而不要以毕业设计作为教学目标。举例说来,可以采取简化毕业设计相关教学环节,加强对毕业设计本身内容的考核;或者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毕业设计研究深度的要求,转而注重毕业设计和实际管理问题的结合。只有经过了这样的教学改革,学生才会在选题、调研、搜集文献资料、获得教师指导等方面得到自我的提升,才能更好地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灵活地运用到毕业设计中,使毕业设计成为理论实践完美结合的分析报告,而非浅显的理论性文章,学生也可以更完善地面对学校开展的相关考核。

3结语

工商管理专业在毕业设计质量上一直存在着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是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不利于毕业设计质量提高的问题。本文对毕业设计问题进行了介绍,进而阐述了具有可行性的教学改革建议,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教育工作者起到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广.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设计改革———以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04.
[2]程芳.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研究———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J].商业经济,2010,(14.
[3]丁炎.浅谈基于“工学结合”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J].现代经济信息,2013,(05.
[4]骆建艳,周春蕾.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创新改革研究[J].消费导刊,2008,(24.
[5]旷开源.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探索,2008,(09.
[6]潘连柏.工商管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初探[J].科教导刊旬刊,2011,(17.
[7]饶莉.探索新时期普通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途径[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7,(05.

[8]丁炎.浅谈基于“工学结合”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J].现代经济信息,2013,(5.
[9]房丽军.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国贸专业应用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9.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范文三:
文摘:根据企业的目标和特点,中小企业在中国应该重视内部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控制活动,提高企业的内部监控,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从而达到企业的目标,确保企业的可持续经营和长期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管理体制的完善

我的介绍。

随着中小企业的数量和规模的不断增加,中小企业已经占据了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原有的管理水平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的新发展,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桎梏。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如何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二是如何协调内部资源的有效利用。由于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是建立在内部协调的基础上的,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是企业最基本的工作,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障。

2. 建立完善的管理环境

管理环境是指影响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的制定、强化或弱化的各种因素。管理环境建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内部制度的实施和执行,关系到企业管理目标和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环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加强企业管理,加强建设管理主体的功能,我们应该首先建立股东会议,董事会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董事会的作用和潜力,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使股东和其他利益团体的利益真正受到保护。目前,我国一些中小企业没有董事会,即使有董事会,其监督作用也被严重削弱。董事会是公司管理制度的核心,它负责为公司管理者制定博弈规则,逐步形成向下延伸的管理控制,建立职业经理人进入和退出机制的良性循环。对于企业管理来说,一个活跃的董事会是非常重要的。

2. 合理设置组织机构

企业管理的目的是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而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为计划、执行、控制和监督活动提供一个框架。企业组织结构的构建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成果和控制效果。为了有效地从事各种经营活动,企业必须建立相应的组织来行使管
理和控制的职能。中小企业应根据自己的目标和特点设立不同的组织机构,充分重视部门间职能的科学分工,做到高效、协调、简洁,确保以最合理的成本实现企业的目标。

3.权力和责任的合理分配

企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合理授权是必然的。根据相结合的原则的责任、权力和利益,企业应该清楚地定义每个功能性组织的权力和责任,把文章系列根据操作每个功能组织的任务和特点,确定所需的位置,选择合适的人才根据文章的需要,实施责任到每一个人。对企业法人代表来说,既要保证企业经营决策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又要保证其经济行为的有效性和完整性。权力和责任是关键环节。不同的管理环节应赋予不同的权力,承担相应的责任,使“越权者”付出更高的成本和成本。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范文四:
摘要:近年来我国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建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数量在高校的不断增加,使得如何提高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效果、尤其是构建出有效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成为了工商管理教育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很多不足。

关键词:工商管理 课程教学 实践 模式 构建

一、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从上世纪末开始,我国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建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数量在高校的不断增加,使得如何提高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成为了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对现有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工商管理专业具有极大的实践性,因此,加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获取管理方面的经验技能是该专业教学的重点,同时为了能够使得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就业中迅速适应岗位的要求,满足社会市场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要,高校需要不断加强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进行完善,尤其是要重视教学的实践环节,这应该成为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计的关键所在。当前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者对实践教学持轻视的态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他们对实践环节分配的课时极少,有些高校由于经费的原因根本没有设置实践环节或者很少体现实践环节。这与高校的教学评估有关,很多高对教学的实践环节缺少评估的体系和标准,致使教师在开展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有很多的阻碍,甚至根本无法实施实践教学。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在学校就是好好学习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实践是毕业以后工作应该去做的事情,因此,对教学的实践环节不予关注。总而言之,教师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不够重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但是,实践教学的花费高、工作量大,效果不易显现,因此很多教师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实践
教学。二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缺乏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国外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在从事高校的教学之余,还在兼职一些社会职务,比如做企业的顾问和咨询等,因此,与工商管理专业的实际情况非常了解。但是,我国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与社会存在严重的脱节问题,很多工商管理专业的教授埋头于该专业领域的理论研究,而很少与社会现实进行联系,解决实际的问题,也难以为学生牵线搭桥提供较多的实践机会。三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程缺乏完整的体系。这是由于当前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和要求不够明确导致的,使得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缺乏系统性,学生的能力也没有达到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技能要求。主要体现在:工商管理专业缺乏系统有效的教学设计,没有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也没有根据学生的不同学段开发出适合不同学段的阶梯式教学体系,因此,高校的工商管理实践教学整体就呈现出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性等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四是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方式单调,难以实现较好的实践效果。目前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多是根据案例分析进行实践教学的,虽然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开拓视野,但是它的局限性在于无法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无法达到实践教学的要求。很多高校已经开始探索建立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基地,但大多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实验的项目设计不尽理想,有些牵强附会,再加上有限的经费和场地的限制,使得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难以进行良好的发展。

二、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主要内容

第一,划分出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板块。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进行分化,可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现教学目标。一是基础能力的教学板块,这是为培养学生基本的管理知识而设置的包括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的课程,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解决企业运行中的实际问题。这一板块的具体教学内容涉及到了对工商管理专业各种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训练,比如,团队合作、管理的沟通技能、环境分析以及奖惩制度、竞争对手分析等,在实际的教学中,该板块的训练方式可以用演示、市场调查与实例分析等方式进行。二是模拟工商管理情境的板块。模拟真实的工商管理情境是非常有效的管理技能培育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在高校的环境中体验到社会市场环境下的企业管理状态。有效的模拟方式就是在高校建立工商管理情境的模拟实验室,在实验中完全引进现实经营管理中的各种决策软件,学生可以在实验室体验到现实经营管理中的复杂情形,运用到已学的各种理论知识,体验管理与组织的过程,熟悉企业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并且掌握一定的管理方法。三是管理的实践教学板块。实践教学主要有三种情形:在校大学生利用寒暑假在企业进行实习;由工商管理教师推荐部分优秀的学生专门去企业实习,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优秀品质;在大四为所有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设置毕业实习的环节,重点在于让学生深入市场进行调研和体验,尝试运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与教师一起进行科学研究,比如,组织学生参与竞技比赛,参与企业管理竞赛等,锻炼学生的能力。第二,对教学环节的设置和要求。实践教学必须要有专业的教学环节,需要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进行保障,对实践教学的内容与进度进行有效规划,因此,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与方法等都需要精心设计。但是,对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的设计需要密切结合社会与企业的实际要
求,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准确,使得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方向性。

三、构建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主要策略

第一,从认识上提高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视。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要在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中体现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并且要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估,要设计评价方式来评价实践教学的效果,并且给予教师一定的物质支持。第二,完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方案,通过详细的实践指导计划来合理安排实践课程的设置,根据实践指导计划来设计实践教学的内容以及进程等,同时对实践教学的目的与原则、坚持等做出详细的书面规定。第三,实行校企合作制度,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定期聘请企业人士指导大学生,让学生体验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了解企业的运行方式与实际的工作内容,发现企业管理的现状与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投入企业进行实习和诊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建立工商管理专业专门的实践实验室。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使得工商管理中融入了现代科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已经融入到了工商管理中,当前高校的工商管理实践实验室已经逐步启动了,因此,应该不断地完善实验室的项目建设,为实验室后续的运行、以及提高实验室的功能提供保障。第五,建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课程的考核制度。考核制度应该重点体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察,政府部分应该采取措施,为大学生进入社会和企业进行实践提供便利,企业也应该根据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与高校实施校企合作制度,通过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为企业储备人才,从而实现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蒲小彬.工商管理专业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价值工程.2014(15.
[2]范万剑.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问题探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06.
[3]张天田.探讨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困境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6.
[4]史宪睿,程春梅,张华.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范文五:
《 企业管理水平和工商管理培训关系分析 》

摘要:本文主要以企业管理水平与工商管理培训的关系作为出发点,从提高管理理念、加强培训师专业技能和改进培训方式等方面探讨了优化企业管理水平
力度的途径,以期为确保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有序展开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

关键词:工商管理;培训;管理水平

企业管理水平与企业管理工作人员技能水平、自身素质、企业环境、培训工作等因素息息相关,而工商管理培训工作对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企业要想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提升综合竞争力,就需要加强管理培训工作,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企业管理水平和工商管理培训的内涵关系

所谓工商管理培训是指通过学习经济、金融、国际贸易等相关知识,达到提升企业工商管理人员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的目的。当今社会是一个市场经济时代,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和开放特征促使企业之间不断竞争与发展。企业要想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需要充分认识到工商管理培训与管理水平之间的关系。即加强工商管理培训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这就需要企业重视管理培训工作、重视管理人才的培养。因此,现阶段,企业要想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就应该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

二、以工商管理培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途径

(一端正理念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自身管理理念和素质是影响管理培训活动是否取得成效的两大因素。因此企业要想在残酷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需要树立准确的工商管理理念,确保工商管理培训活动的有序展开。首先,企业领导人员需要加大对基层员工的培训力度,帮助员工改变落后的管理理念,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提升企业整体员工的素质。其次,在进行工商管理培训过程中,企业领导者需要强化培训的责任感。工商管理培训活动不只是提升员工管理意识的形式,而是要让员工认识到培训活动开展的真正意义是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提升技能

企业在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活动过程中,培训师不仅需要担当角色角色,还需要扮演好协调者角色。因此对于培训师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因此企业需要注重加强对培训师的专业技能培训,才能够达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目的。首先,企业应该严格实行教师资格证认证制度。对于有意向想申请教师资格证的职工,企业有关部门应该严格根据教师认证流程执行制定相关标准与规范,对申请教师资格证的职工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地考察与评定。在考察与评定合格之后,对其进行全面化、系统化的培训。其次,对于以及具备教师资格证的培训师而言,企业有关部门应该定期对培训师进行技能提升培训和素质培训,从而不断完善培训师的专业技能知识结构体系,确保培训师在实际培训过程中能够灵活
处理员工提出的所有专业问题。最后,企业应该定期组织培训师参加与工商管理工作有关的国际交流会。使培训师在国际交流会中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从而将自身企业发展理念和经营状况进行有机结合,最终达到提升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目的。

(三改进方式

就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工作而言,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工商管理工作由于其专业性较强、技能要求较高,导致培训工作难度系数较大。因此就培训方式而言,应该根据社会发展情况和培训人员的实际水平,由单一、枯燥的培训方式向多元化和灵活性的培训方式转变。随着信息化脚步的加快,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等网络方式获得相关信息,不再单纯地依靠教师课堂讲课形式获取信息。因此企业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应该将课堂教学形式与信息化技术进行有效衔接,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带来的优势。除此之外,企业在展开培训工作之时,应该改变传统理念,实现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和层次化。比如通过专家讲座、案例教学和讨论教学等教学方式达到提升培训效率和质量的目的,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改进和完善培训方式是提升企业员工认知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促使管理人员更好地投入到企业管理中,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

三、结束语

根据企业工商管理培训与管理水平之间的关系可以得知,加强企业管理培训工作对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企业领导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工商管理工作和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在实际培训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根据现代市场和企业经营发展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化和科学化的培训与管理方式,确保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参考文献:
[1]吴伯钊.刍议工商管理培训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作用[J].中国商贸,2014,09:26-27.
[2]崔亚飞.浅谈如何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财经界(学术版,2015,11:101.


推荐访问:案例分析 工商企业管理 论文 工商企业管理案例分析论文 工商企业管理案例分析论文 工商企业管理案例分析论文一千五百字